讓消費成為如假包換的 享受和滿足

2024-06-27     第一財經

需求約束如何破解,是當下最具現實意義的叩問。

25日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司長許興峰在商務部專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印發以來,各項工作進步喜人。

汽車方面,前5個月全國報廢汽車回收220萬輛,同比增長19.4%,新能源汽車銷售389.5萬輛,同比增長32.5%;家電方面,前5個月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3421億元,同比增長7%。

以舊換新作為一項多部委打造的專項行動,傾注了多方心血。事實上,鑒於經濟持續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和預期轉弱等三重壓力,近年來各級政府針對提振居民消費可謂煞費苦心,從財政金融等諸多方面,想方設法釋放居民消費能力。

最新政策是,國家發改委等五部委印發《關於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要求圍繞居民吃穿住用行等傳統消費和服務消費,培育餐飲、文旅體育、購物、大宗商品、健康養老托育、社區服務等六大消費新場景,培育和壯大消費新增長點。

商務部的數據反映了人們的積極支持和響應。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看,4月同比增長2.3%成為暫時的階段性底部後,5月迅速反彈到3.7%,這是各方努力後迎來的反彈。

而最近的金融、個稅數據顯示,這波需求反彈還有待確認。5月住戶貸款僅增加757億元,遠低於去年同期的3672億元,同時前5個月個稅同比下降6%等,警示當前不論是基於居民消費意願,還是基於收入預期等做分析,消費反彈的持續性尚待觀察。需求約束對政府和企業來說,可能是一個中長期的制約條件。

如何改善需求約束?無疑需要更多的審視和試錯,探索政府、企業和居民各自的功能定位,真正讓好鋼使在刀刃上,讓政府的需求刺激政策能實現好風憑藉力。

為此,各方必須明確消費是居民的一種自擇權利,人們消費是感受和釋放「心中那自由的世界」,消費是一種享受,而非負擔。消費激勵政策,唯有遵循這樣的原則和權利,激勵策略安排才不會扭曲消費力場。

基於這樣的分析路徑,當前要真正有效紓緩需求約束,政府等應逐漸將重點轉向消除妨礙消費自由的各種體制機制障礙上,如:如何開放市場准入門檻,應降盡降各種行政成本以及市場交易成本等,讓人們能在更寬廣的市場上,配置可滿足其真實顯示偏好的商品和服務。

一個純粹的市場交易環境,才是真正的消費天堂,消費市場的自由度在體制機制上的受限程度,實質上與人們的消費意願具有非常顯著的相關性。

同時,真正的消費激勵機制,本質是為個體營造乾淨的消費決策環境,堅定不移地抵制和懲處污染個體消費決策環境的所有行為。消費是人們在經濟社會探尋價值理性之旅,將消費功利化或工具理性化的觀念和行為,大機率會導致種瓜得豆。

功利化的刺激和誘導消費,扭曲的不僅是人們的消費行為,而且還會導致經濟社會的資源錯配,因為功利化消費刺激出來的需求,並非是真正的市場需求,企業家基於這樣的需求信息和價格信號組織生產、配置資源,容易被誤導,不利於預期轉弱的改善。

為此,面對需求約束,政府施力重點應是努力為市場提供公共服務和產品,完善透明型擔保和防護型保障等體系,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同時打擊妨礙市場自由競爭的行為,如堅決反對市場壟斷和行政壟斷,反對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反對各種壟斷協議等,為人們營造乾淨衛生的消費決策環境,降低供需雙方在市場的搜尋和交易成本,讓供需能在更廣的市場空間中進行配置;同時護航市場信息在更廣空間的傳播,堅決杜絕和打擊市場噪聲的干擾,打擊各種欺詐行為,在消費市場引入集體訴訟、辯方舉證制度等,為消費者提供優良的交易環境。

總之,消費是一種如假包換的享受和滿足,消費的表達越自由,消費成本越低,消費就會形成自我驅動;而促進消費之於權力,需要的是少干預、多服務,一方面需要消除妨礙消費自由的各種體制機制障礙,另一方面要營造市場公平競爭秩序,保護好消費者權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7cdf174461a7ebdc87528f168f073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