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個月全國稅收收入同比下降5.1% 原因何在

2024-06-25     第一財經

6月24日,財政部公布的今年5月財政收支情況顯示,今年前5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6912億元,同比下降2.8%,但扣除特殊因素影響後可比增長2%左右。

在被稱為「經濟晴雨表」的稅收收入方面,前5個月全國稅收收入80462億元,同比下降5.1%,扣除特殊因素影響後可比增長0.5%左右。

前5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及稅收收入增速與前4個月基本持平。今年以來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運行總體平穩,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3%,但前5個月稅收收入出現明顯下滑,原因何在?

首先,是受到上述特殊因素影響。中國在2022年出台關於製造業中小微企業延緩繳納部分稅費的相關政策,涵蓋國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主體稅種,這部分緩稅收入集中在2023年前幾個月入庫抬高基數,使得今年前幾個月相關稅種收入同比增速出現下滑。另外,2023年年中出台的4項減稅政策對今年財政收入形成翹尾減收。

比如,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第一大稅種國內增值稅約3萬億元,同比下降6.1%。這一數據變化主要受去年同期基數較高,以及去年年中出台的對先進位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翹尾減收等因素影響。

今年前5個月個人所得稅6072億元,同比下降6%,這主要受去年9月實施的提高三項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政策翹尾減收等因素影響。

扣除上述特殊因素影響,前5個月稅收收入增速為0.5%左右,為何依然明顯低於經濟增速?以上差異主要來源於統計口徑的不同,由於稅收是現價計算,而經濟增速是按照不變價計算,歷史上受價格因素影響,兩者增速出現差異較為正常。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曾告訴第一財經,雖然經濟總體恢復,但總需求不足引發物價偏低,使得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持續負增長,這導致以現價計算的稅收收入增速低於經濟增速。

另外,也有專家認為稅收收入的結構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結構不同,不同稅種的稅基增長與GDP的增長有比較大的差異,因此兩者增速不能簡單類比。

近期,兩起企業補繳消費稅事件受到關注。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國內消費稅7607億元,同比增長7.2%。主要來源為捲菸、酒、成品油等消費品產銷增長。另外,2023年前5個月國內消費稅同比下降約16%,導致基數相對較低,也是今年收入增長的影響因素之一。

為了彌補稅收減收,非稅收入一如既往地保持較快增長。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非稅收入16450億元,同比增長10.3%。從部分地方解釋來看,主要是受各級多渠道盤活國有資源資產形成的收入增長帶動,包括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出租、出借、處置收入以及市政公共資源有償使用收入等。

從財政支出端來看,今年前5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8359億元,同比增長3.4%,增速基本與前4個月持平。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年度支出預算的38%,高於近3年的平均水平,財政支出保持一定力度,體現了積極財政政策發力穩經濟的態勢。

從主要支出科目來看,基建類支出保持較快增長。比如前5個月,農林水支出同比增長12%,城鄉社區支出同比增長9.5%。民生支出得到保障,比如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同比增長4.5%,教育支出同比增長2.3%。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b5fe4630c9cf3f06ddd0e8aae5cda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