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晚 坂本龍一新浪微博官方帳號發布了一條視頻,哀悼坂本龍一於3月28日去世,並配文「藝術千秋,人生朝露」。
1987年,坂本龍一受邀為電影《末代皇帝》配樂,並在1988年獲得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配樂獎。此後,坂本龍一還為眾多電影配樂,受到大眾的認可與喜愛。
近年來,坂本龍一一直在與病魔戰鬥,2014年患口咽癌,2021年初接受直腸癌手術,同年10月和12月因癌細胞轉移到雙肺又做了手術。2022年6月接受採訪時他透露自己癌症已經到 IV期。
2014年,他曾患上咽喉癌,病情在六年的時間裡逐步緩解,也逐漸回歸正常生活。為什麼會再次患上癌症呢?是癌症轉移嗎?還是得過一次腫瘤的人,再次得腫瘤的幾率就會更高嗎?讓我們一起聽聽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 」腫瘤科室的 「王宇西 」醫生怎麼說。
什麼是「癌症轉移」?
所謂「轉移」,是指腫瘤細胞離開原發病灶,進入血管或淋巴管,在全身合適部位重新形成癌細胞,繼而長出新的腫瘤的過程。
癌細胞常見轉移途徑包括直接浸潤、淋巴道轉移、血行轉移、種植性轉移等。
王醫生表示,從坂本龍一的自述信中可以看到,他是先患咽喉癌,回歸了正常生活,在7年之後又再次罹患直腸癌。7年的時長,以及經過醫院的病理性確認,可以判斷他是屬於 「二次原發性腫瘤」。
致死率超高的「二次癌症」
二次原發性腫瘤,又叫「二次癌症」。它是指腫瘤患者體內再次出現新的癌症,區別於復發,它是全新的、與第一種不同類型的腫瘤。
二次原發腫瘤和復發、轉移是不同的。 復發指的是癌症患者經過抗腫瘤治療,在原發器官上再次出現同一種類型的腫瘤。 轉移是指腫瘤侵入淋巴、血管或其他身體組織、器官形成腫瘤。
二次原發腫瘤與之前的腫瘤沒有直接關係,是癌症患者在得了腫瘤以後,在身體其他部位發生的新的腫瘤。
此外,二次原發性腫瘤最重要的致病原因是患者自身存在免疫缺陷,而又長期處在致癌的環境中對多種腫瘤缺乏免疫力,因此發生了二次原發性腫瘤。
發表在《cancer》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揭示:在二次癌症排行榜中,最普遍的是肺癌(18%), 其次是結直腸癌(12%)和前列腺癌(9%)和膀胱癌(8%)。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David Geffen醫學院膀胱腫瘤專家Nicholas Donin在一項調查研究中顯示: 腫瘤患者第二次患上腫瘤的機會比正常人高出11倍之多,並且有超過半數(55%)的患者死於「二次原發性腫瘤」。
什麼原因導致
「二次癌症」的發生?
王醫生說,雖然二次患癌和一次患癌之間沒有必然聯繫,但是與腫瘤患者接受放、化療,遺傳因素,年齡,生活方式等有關。
1
放、化療因素
部分抗癌藥物本身有一定的致癌性,長期接受化療會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下降, 容易發生二次原發腫瘤。
一次原發腫瘤放療照射的視野內或附近,會發生二次原發腫瘤的幾率也大大提高, 尤其是兒童對放射線更加敏感,二次原發性腫瘤的風險會增加6~10倍。
2
遺傳因素
腫瘤的發病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遺傳因素同時也會對二次原發腫瘤的發病產生影響。
攜帶遺傳易感基因的患者,在癌症治療後發生二次原發腫瘤機率明顯高於其他人群。舉例來說,有文獻報道,BRCA1/2突變的乳腺癌患者,其發生卵巢癌等腫瘤的風險會明顯增加。
3
不良的生活習慣
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本身就是誘發腫瘤的重要因素之一, 尤其是吸煙!
肺癌高居「二次癌症」榜榜首,吸煙會增加肺癌、膀胱癌的發生風險。如果在一次癌症後,繼續保持吸煙習慣,那麼也會增加罹患口腔癌、食管癌等癌症的風險。
3
年齡
人體的免疫力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降低,免疫功能降低,就容易患各種癌症。
據國家癌症中心的數據顯示, 乳腺癌、肺癌、肝癌、胃癌等多種癌症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高而增高。
一個細胞想要從正常的細胞變異成癌細胞,往往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可能長達20-30年,這就導致年輕時接觸到的很多致癌因素在很久以後才轉變成癌症。
如何預防「二次癌症」?
二次腫瘤固然可怕,但是只要我們合理應對,積極處理,是可以很好預防的。
1
定期體檢
定期隨訪複查,有利於早期發現二次癌症,並及早進行干預治療。
複查頻率:
建議腫瘤患者的複查頻率:
術後2年,一般每3個月隨訪1次;
術後3~5年,每6個月隨訪1次;
術後5年以上,每1年隨訪一次,直至終身。
2
改變生活環境及行為習慣
一定要改掉原有的不良習慣,比如:吸煙、飲酒、熬夜等。
健康飲食,均衡攝入所需營養素,減少腌製品及紅肉的攝入量,也不要吃發霉變質的食物。
適量運動,避免久坐不動,保持健康的體重。
3
保持良好的心態
腫瘤患者普遍存在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而且往往伴有很大的精神及心理壓力。
這些不良情緒及心理狀態,並不利於腫瘤患者的康復。可以嘗試這樣來做好情緒及心理管理:
1、通過瑜伽、大叫宣洩、肌肉拉伸等方式進行放鬆訓練;
2、重複進行5-7次深呼吸,也有助於身體和心理的放鬆;
3、多聽一些輕音樂或者輕快愉悅的音樂,也能夠有效改善焦慮、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
如果通過自我調節依舊難以緩解負性情緒,也可以考慮進行心理諮詢,讓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幫助我們改善情緒狀態。
發生「二次癌症」並不可怕,醫生會根據腫瘤的類型以及患者的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一定能取得勝利!
參考資料:
[2]《2019年中國癌症報告》
[3]《中國癌症雜誌》.2019.29(8):609-680.
本期科普醫生
醫生簡介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腫瘤三病區·介入中心,主治醫師。
從事腫瘤治療及介入治療8年,有豐富的腫瘤相關治療經驗,尤其擅長肝臟、肺部等實體腫瘤的治療,能熟練的行腫瘤相關的血管或非血管介入治療。擔任成都市抗癌協會腫瘤介入專委會委員。多次被院內評為「優秀先進個人」。為許多腫瘤病人提高了生活質量,延長了生命周期。
門診時間
周五上午
編輯 | 慢慢
監製 | 黃利琴
審核 | 藍嵐
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