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襲苗疆七百年的土司家族竟是漢人?專家從族譜中挖出證據

2020-06-17     我獨沉吟

原標題:世襲苗疆七百年的土司家族竟是漢人?專家從族譜中挖出證據

2019年央視播出了一部名為《土司遺城——海龍屯》的紀錄片。位於貴州遵義的海龍屯從此走進了人民的視野。

這個土司屯堡的主人,便是萬曆三大征之一的平播之役所清剿的對象——播州土司楊應龍。

過去一說起土司,人們腦子裡閃過的一定是身形彪悍、充滿蠻夷之風的邊陲霸主。然而,這播州土司的姓氏竟然和漢人一樣,姓楊。

再翻開楊氏族譜一看,更是讓人驚掉下巴。原來這楊氏,自唐代開始便鎮守播州,歷經朝代更迭而巍然不倒,足足屹立西南長達七百年之久。

在南宋末年,播州兵由於對抗蒙古大軍的作戰中異常英勇,屢立戰功,一度被賜名「御前雄威軍」,從而進入中央軍序列。宋朝被滅後,元世祖忽必烈於公元1275年下詔招撫播州,領主楊邦憲用自己的歸附換來了家族事業的延續,其子楊漢英甚至被朝廷賞賜了個蒙古名,叫「楊賽因不花」。

到了明朝隆慶年間,播州土司楊應龍因殺妻案被其妻叔以謀反之名告到朝廷,貴州巡撫葉夢熊提出改土歸流之議,後幾經反覆,楊應龍舉兵反明。

最終,明王朝集川、黔、湘、粵等八省之力,出兵24萬,才終於平定了播州。此役耗銀二百餘萬兩之巨,極大地消耗了大明的國力,自此,明朝再無力阻止東北女真人的崛起。

不得不說,這確實是一個充滿了傳奇色彩的家族。不過,身為漢族的楊氏,竟能世襲苗疆長達七百年之間,實在匪夷所思,播州楊氏,果真如族譜中所說,是中原的漢人嗎?

關於這一點,歷代學者也進行過考證。結果這一考證,還真是發現了不少的疑點。

首先是楊氏先祖楊端入播,於史無證。據《楊氏家傳》所記,唐末,播州被南詔攻陷,唐王朝屢次作戰均告失利,於是楊端自靠奮勇請命,一舉擊退南詔,從此世居其土。然而,如此振奮民族精神的英雄事跡,卻無故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直到宋代才被楊氏後人翻了出來。

而且,根據對史料的對照,人們發現,在楊端所處的時代,不但沒有播州被南詔攻陷的記載,甚至還有播州官員流動的記錄,土皇帝楊端,似乎並不存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歷代修譜都有個壞毛病——熱衷攀附。就以名儒歐陽修等人編撰的正史《新唐書》來說,其中的《宰相世系表》里就已經將名人家族淵源扯得亂七八糟。清代學者沈炳震就曾怒斥《新書宰相世系表》舛訛特甚,社科院的趙超研究員還專門寫了一本《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集校》。

既然連官方修史都是如此,民間就更不用說了。以同樣活躍於西南區的冉氏為例,諸多記載均證明其是少數民族,而其家族託人所作《唐河州刺史冉冉君實神道碑》卻稱冉實為漢人。巧的是,說楊氏為漢人的《楊氏家傳》,亦是楊氏托著名文人宋濂所作。而最令人詬病的一點就是,楊氏族人竟然將自己編排成了楊家將的後人,這純粹就是子虛烏有了。

更有意思的,除了楊氏自認是漢人外,歷代朝廷其實均視播州土司為蠻夷,這也是很尷尬的一個現象。

著名的學者譚其驤,就是編了《中國歷史地圖集》的那位大牛,曾在《播州楊保考》一文中考證指出,播州楊氏很可能是倮羅族。而其他學者也相繼提出白族、仡佬族、苗族等說法,但由於缺乏直接證據,因此一直只能停留在推測的層面。

當然,在民族大融合的今天,儘管學者們出於治學的嚴謹,對播州楊氏的考證仍在繼續,但過分強調楊氏家族的血統其實意義也很有限了。楊氏已經成為貴州第一大姓氏,即使其先祖的確不是漢人,但經歷上千年之後,楊氏不但在血脈上,更在文化上與漢人變得並無二致。

更何況播州地區,早在漢代便屬牂牁郡,漢代距離唐末又是近千年時光,楊氏先祖就是與其他民族雜居的漢人亦未可知。所以,楊氏土司的來歷,恐怕要成為一個永遠無法得出結論的話題。

不過播州楊氏的傳奇,還會繼續流傳下去。作為旅居遵義的文史愛好者,也歡迎大家到貴州旅遊,親自體驗一下昔日土司王朝的風采。

PS:本號基本每天保持更新,歡迎各位訂閱留言,你們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_1k5v3IBiuFnsJQVH8h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