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之死:始於一場尷尬的經濟危機,始作俑者竟是劉備

2020-06-06     我獨沉吟

原標題:關羽之死:始於一場尷尬的經濟危機,始作俑者竟是劉備

關羽死於東吳對荊州的偷襲,這一點當然是毫無爭議的。但問題在於,劉備集團這一重大戰略損失的根源究竟在哪裡?

關羽

我們翻開地圖會發現,在建安二十年,劉備與孫權以湘水為界分了荊州之後,董督荊州的關羽其實處境尷尬。

自赤壁之戰後,關羽一直在前線對抗曹操留在襄陽、樊城的軍隊,主要對手是樂進和曹仁。後勤保障對於打仗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在建安二十年之前,關羽在後方有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宜都六郡作為戰略支撐。而孫、劉分荊州之後,關羽失去了人口最多的長沙、零陵二郡。

根據後漢書中漢順帝永和五年(即公元14年)的人口統計:南陽郡243,江夏郡26萬,南郡74萬,長沙郡105萬,武陵郡25萬,零陵郡100萬,桂陽郡55萬。

人口最多的南陽已是曹操的地盤,宜都本就是從南郡分出去的,再把長沙、零陵和江夏拿走,關羽所轄諸郡在順帝時期的人口也不過154萬,還不到當時整個荊州人口的四分之一,請注意,這只是在順帝年間,東漢的鼎盛時期。

我們不但要考慮漢末各種戰亂、瘟疫,還要考慮曹操從荊州遷走的世家大族,以及劉備入川時帶走的人馬。這樣算下來,建安二十年後,關羽治下的人口應該不會超過五十萬。

而根據人們的研究,關羽在荊州的兵力大約在四萬到五萬之間,百分之十的軍民比,絕對是一個沉重的負擔。這也是關羽在襄樊之戰後期乏力的原因所在了。

荊州形勢圖

總而言之,關羽北攻襄陽、樊城,是在打一場超出自身承受力的大戰。然而,這樣一場孤注一擲的戰爭,不管從政治還是經濟層面考慮,又似乎是無可避免的。

首先,劉備拿下漢中後,黃忠、馬超的地位直追關羽,甚至連魏延也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關羽內心的不甘是可想可知的。

其次,從經濟上看,失去長沙、零陵後,荊州的財政陡然吃緊,如何支撐下去?也許只有對外擴張這一條路了。

後來被廢為庶民的長沙太守廖立曾對荊州的覆滅提出過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襄樊之戰的失利,固然有關羽的責任,但真正的根源其實在於劉備。

按廖立的說法,劉備在拿下益州後,根本就不應該千里迢迢回來和孫權爭荊州,孫權固然是襲取了南三郡,但劉備回來又怎樣呢,僅僅只是拿回來一個桂陽,卻錯過了重大的戰略窗口期。

我們知道,曹操正是在建安二十年才拿下漢中的,而且一度對蜀郡造成了巨大的軍事壓力,張郃在南鄭不斷襲擾巴郡,以至於「蜀中一日十驚」。

劉備直到建安二十四年才北上拿下漢中,但此時曹操已將大量人口遷走,只留了塊空地給劉備。

倘若劉備在攻下益州後,稍作調整便舉兵北上,整個戰略形勢必將大有改觀。

然而,在建安十九年拿下益州後,直到建安二十年孫權襲取三郡,這幾乎一年的時間裡,劉備卻仿佛睡著了一樣。不要說北取漢中,甚至連加強荊州防備的舉措也沒有過。要知道,劉備自建安十六年入川,足足折騰了三年才拿下益州,期間從荊州調走大量軍隊,客觀上也造成了關羽後防的鬆懈。

人們可能要問,劉備拿下益州後都在幹嘛呢?

劉備當然沒有閒著,他至少做了三件事:

一是論功行賞,二是恢復秩序,三是結婚。

可惜他第一件事就做過了頭,或許是剛入川時,劉璋與他連喝了三個月的酒,讓劉備誤以為益州真是富得流油。為了鼓勵士氣,劉備竟對將士誇下海口,許諾:「若事定,府庫百物,孤無預焉。」

結果拿下成都之後,「士眾皆舍干戈,赴諸藏競取寶物」。加上劉備又「置酒大饗士卒」,並大肆封賞功臣,其中諸葛亮、法正、張飛和關羽四大重臣的賞賜就達到「金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

等酒勁一過,劉備才發現這回真是玩大了,錢財一散而盡,以至於「軍用不足」。不要說後續的戰略目標,就是眼下的日子都難過。

比起劉邦入咸陽,財富無所取,婦女無所淫來,劉備差得可真不是一星半點。

幸運的是,有個叫劉巴的傢伙出現了。

劉巴

劉巴本是零陵人,在劉備收荊南四郡時,他因受了曹操的賞識而不肯歸順,但又無路北歸,於是變更姓名,遠赴交趾,最後繞了一大圈來到益州。誰知道不是冤家不聚首,在這兒又和劉備遇上了。

這回劉巴無路可逃,只好老老實實來請罪,並及時送上一套金融方案——鑄直百錢。劉備依計而行,結果「數月之間,府庫充實」,才算是化解了這場經濟危機。

直百五銖

然而,這畢竟一折騰就是好幾個月,等到劉備府庫充實,荊州那邊的壞消息也傳來了。應該說,這場經濟危機的出現,充分反映了劉備在戰略上的短視,甚至也反映出他的治軍方略還是太過粗放。劉備無法復興漢室,也就不足為奇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dWvh3IBfGB4SiUw_t_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