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月寶寶的成長發育,除了「一睡二哭三攢肚」,這幾點也得注意

2020-08-29     育兒小米

原標題:1-3月寶寶的成長發育,除了「一睡二哭三攢肚」,這幾點也得注意

老話常說的「一睡二哭三攢肚」,其實就是1-3月寶寶成長發育規律的口訣,意思是寶寶一月愛睡覺,二月喜哭鬧,三月會攢肚。當然這只是一個基本的情況,具體還得看寶寶的發育以及父母的護理,稍微有些出入都是正常的。

而且,除了「一睡二哭三攢肚」,寶寶的成長發育還有很多特點,都是新手父母需要明確的。

1-3月寶寶的成長發育,除了「一睡二哭三攢肚」,這幾點也得注意

寶寶一個月

月子裡的寶寶特別喜歡睡覺,他們每天的睡眠需求是16-20個小時,可以說每天不是吃喝拉撒就是睡覺,很少有醒著玩耍,或者哭鬧的情況。對於這方面,很多爸媽表示很開心,畢竟月子期間媽媽需要充足的休息,如果寶寶經常哭鬧的話,媽媽很難得到充足的休息。當然,這並不代表月子裡的寶寶完全不會哭鬧,如果寶寶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爸媽護理不當的話,寶寶照舊會哭的撕心裂肺,讓全家不得安寧。

除了睡眠,這個月份寶寶還有一些看似異常,實際很正常的特點,比如胎便和黃疸。

1.胎便:

寶寶出生後需要排泄胎便,胎便呈墨綠色、粘稠狀的,看起來有些嚇人,但是卻是正常的,也是每個新生兒都會經歷的,一般在寶寶出生後12小時內排泄, 2-4天排泄乾淨,逐漸過渡到正常的大便,也就是黃色或者金黃色的有些稀的大便,沒有泡沫和酸味。

2.黃疸:

黃疸有生理黃疸和病理黃疸之分,大部分寶寶都是生理性的,

一般在出生後的2-3天出現,4-5天達到高峰, 7-14天就能消退。

但是具體還得看寶寶的情況。

生理性黃疸一般分布在寶寶的面部和軀幹,顏色不是特別深,高峰過後慢慢減緩,不會繼續加重,而且孩子體溫正常,食慾好,睡眠好,精神好,體重增加正常,大便和尿色正常,沒有其它異常的表現。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沒有什麼問題,讓寶寶多喝奶多排泄就可以了。但是如果黃疸不消退,反而越來越嚴重,或者寶寶精神不濟,情緒不好,吃不好喝不好睡不好,則需要就醫了。

月子期間,還有一個比較麻煩的問題,就是

臍帶的護理

。眾所周知,寶寶出生後需要把臍帶剪掉,

臍帶的殘端一般會在寶寶出生後1-2周脫落

,在等待脫落的階段,必須用心護理,否則很可能會感染,影響健康。

那麼,寶寶的臍帶應該如何護理呢?

其實護理起來並不困難,只是爸媽需要謹慎一些,多觀察多注意,並且滿足下述這5個原則:

保持乾燥。

臍帶處必須保持乾燥,因為潮濕的環境是細菌的溫床,如果傷口處於潮濕的環境里,細菌必定會大量滋生,增加感染的風險,所以新生兒的臍帶千萬不能沾到水,每天都得用心檢查,一旦沾水必須及時處理,保持乾燥。

保持透氣。

保持乾燥並不代表捂著不透氣,想要傷口快速恢復,必須要保持透氣才行,否則悶熱的環境,也會讓細菌滋生,不利於健康。

避免摩擦。

傷口處非常嬌嫩,一旦出現摩擦,比如寶寶的尿不濕穿得太高,摩擦到傷口,必然會讓傷口出現損傷,不利於恢復。

做好清潔。

傷口處並不是保持乾燥、透氣就行,還得做好清潔護理。爸媽需要經常給臍帶處消毒,用棉簽沾著碘伏,輕輕擦拭臍帶根部,擦拭過後最好晾一晾,乾爽以後再包起來。

注意問題。

臍帶脫落前,洗澡時必須要謹慎,千萬別沾水,可以使用防水貼,做好防水工作;如果出現化膿或出血,也不需要太擔心,很多寶媽都遇到過這種問題,只要情況不嚴重,寶寶也沒有發燒,做好清潔,經常消毒,很快就會恢復正常,如果化膿或出血嚴重,寶寶還出現了發燒,就需要就醫了;臍帶脫落,並不代表臍帶就完全不需要護理了,媽媽仍需要保持臍部的清潔、乾燥和透氣。

寶寶兩個月

跟一月寶寶不同,兩月的寶寶明顯難「伺候」,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滿月以後,寶寶睡眠需求有所減少,每天除了吃喝拉撒睡,還有不少清醒玩耍的時間,他們需要媽媽的陪伴和回應,而且躺了一個月的寶寶已經躺夠了,迫不及待的想要起來看看周圍的世界。

按照俗語來說,這個月的寶寶很喜歡哭,當然,並不是所有寶寶都是如此。部分寶寶可能會出現

腸脹氣和腸絞痛

,讓他們很遭罪,每天晚上都會哭鬧的厲害,媽媽只能耐心陪伴,幫他們稍作緩解。不過不管是腸脹氣還是腸絞痛,都是正常的生理反應,一段時間後很快就能恢復正常。

1.腸脹氣:

可能是因為寶寶吸吮母乳時過快、過急,以至

吸進了大量空氣,或者蛋白質攝入過多

,機體無法及時的吸收和消化,從而引起了腸脹氣。媽媽可以按摩寶寶的肚子,促進消化和吸收,或者讓寶寶趴臥在床上,或者使用飛機抱緩解寶寶的不適。

2.腸絞痛:

主要是因為寶寶的腸道功能不太成熟,如果食物攝入過多、過早,都可能會導致腸胃脹氣、腸道蠕動過快,從而引起腸絞痛。對於腸絞痛,緩解方式跟腸脹氣差不多,但是必須注意腸絞痛的頻率和時間。

如果時間比較短

,偶爾一天1-2次,沒有突然增加的情況,則不需要太擔心,在家護理就可以了;如果突然增加,一天達到5-6次以上,就需要及時就醫了;

如果時間比較久

,每天1-2次,每次持續3-5分鐘,但是通過休息、飲食等調整,能夠有所緩解,可以暫時在家觀察;如果寶寶哭鬧厲害,怎麼都無法緩解的話,也得及時就醫。

既然有讓媽媽頭疼的腸脹氣和腸絞痛,自然也有開心的事情,比如

寶寶的骨骼發育增強,脖頸力量越來越厲害,雖然還不能支撐整個頭部,但是已經可以微微抬頭了。

尤其是被媽媽豎抱時,每次豎抱,寶寶的頭都能稍微挺直,而且還能伴隨視線轉動,只是時間非常短暫而已。此時,媽媽可以讓寶寶趴臥在自己的身上,或者床上,進行趴臥抬頭的練習。

另外,寶寶的視力也增強了,他們由剛出生的「大近視」,滿月時的「小模糊」,變成了現在的「黑白頁」

雖然2月寶寶看到的物品都是黑白的,即使媽媽也是黑白的,但是隨著時間增加,顏色越來越明顯,媽媽也由黑白色變成了彩色。媽媽可以準備黑白卡給寶寶看,還可以拿著卡片移動,跟寶寶互動玩耍。

寶寶三個月

三月寶寶的睡眠有所調整,白天需要睡兩三個短覺,特別喜歡跟媽媽玩耍。媽媽可以跟寶寶說說話,聊聊天,做做互動,雖然寶寶可能聽不懂,但是能夠刺激他們大腦的發育,促進語言的進步。

這個月份,母乳喂養的寶寶會遇到一個小難題,就是「攢肚」,其實確切來說應該是爸媽的難題。因為攢肚的時候,寶寶吃好喝好睡好,沒有任何不舒服的地方,精神非常好,心情也很愉快,可是爸媽卻不一樣了,寶寶七八天甚至十幾天不大便,爸媽們急得不得了,是不是便秘了,還是寶寶身體有問題?

其實攢肚也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生理現象,大多發生在母乳喂養的寶寶身上。

滿月過後,寶寶的消化系統逐漸發育,兩三個月左右,發育的已經比較完善了,攝入的母乳大都被消化,剩下的殘渣很少,不足以刺激腸胃蠕動,自然就無法刺激排便,從而導致長時間不排便的情況。這就是我們說的攢肚。

攢肚的時間範圍其實很廣,從滿月到添加輔食的這個階段,都有可能發生,只是2-3個月最常見而已。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母乳寶寶都會攢肚,也不是所有的奶粉寶寶都不會攢肚,具體還得看寶寶個人。

在添加輔食之前,如果寶寶三五天或者十天半個月沒有大便,但是吃好喝好睡好,精神非常好,也沒有腹脹以及痛苦的表現,待到排便仍是黃色的軟便,沒有硬結,量也不是特別多,那麼就是攢肚了。

除了攢肚,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翻身。

老話常說「三翻六坐七牙八爬」,其中的「三翻」說的就是三月寶寶翻身的問題。不過這裡的翻身,並不是熟練翻身,而是練習翻身。正常來說,寶寶到了三個月,骨骼發育不錯,頭不僅能挺直,還能非常靈活地隨著視線轉動。在他們趴著的時候,還可以短時間45-90度抬頭,相對之前穩定了很多;而且寶寶還特別喜歡做蹬腿運動,時不時的把腿抬起來再放下,特別有趣。這些都意味著寶寶已經具備了翻身的能力,可以開始進行翻身的練習了。

爸媽可以趁此機會,幫助寶寶進行翻身的練習,比如寶寶趴在媽媽身上,媽媽摟著寶寶一起翻身,亦或者在寶寶想要翻身的時候,給他點助力,幫助他翻過去。

注意,翻身時媽媽一定要陪在身邊,別讓寶寶自己翻身;周圍的物品要收拾好,別有毛絨玩具或者被子褥子已經危險物品,以免傷到寶寶;同時還得做好保護工作,別讓寶寶掉下床去。

叮麻寄語

除「一睡二哭三攢肚」,關於寶寶成長發育規律的口訣還有很多,比如大動作的

「二月抬、四月翻、六月坐、八月爬、十月站、周歲走、二歲跑、三歲獨足跳」

,精細動作的

「三月玩手、五月抓手、七月換手、九月對指、一歲亂畫、二歲摺紙、三歲搭橋」

,社會認知能力的

「二月笑、六月認生、九月做再見,一歲示需要、二歲做遊戲、三歲會穿衣」

等等,這些你都知道嗎?閒暇時間,媽媽可以多做了解,然後根據規律及時發覺寶寶的各種能力的前兆,做好針對性的練習,幫助寶寶得到更好的發展。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台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WP0gOnQBd8y1i3sJ-y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