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績再好,沒有這三樣東西,必遭人嫌棄,一輩子沒出息

2019-07-09     菜菜談教兒育女

孩子的好成績可以治癒父母的壞脾氣,這句話一點也不誇張。

面對孩子的成績,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心態:

孩子考得好,帶孩子去高檔的飯店吃飯,給孩子買新衣服,或者是出手闊綽的給零花錢,時間寬裕了,還會承諾帶孩子出去轉轉,國內不好看,就去國外。反正是變著花樣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誇讚自己的孩子,有本事,有能耐。

孩子考得不好呢,每天陰沉著臉,當初承諾孩子買的禮物也不買了,去的地方也不去了。孩子想吃一頓好的,扭頭跟孩子說:「考這麼差,有吃的就不錯了!」

兩種情況,強烈反差,讓外人總以為一個是親爹親媽,一個是後爹後媽。

在待遇有天壤之別的強烈對比下,很多孩子被迫重視起分數來。

他們想,如果想討好自己的父母,必須考高分。

而那些每天對孩子叫囂著「只要你能考一個不錯的大學,保證今後就不管你了」的父母,就會把孩子考上一個好大學,當成與孩子最後的賭注。

孩子為了擺脫父母的管制,也為了早日實現人身自由,就拼了命的考高分,上好大學。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成為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的自己。

考上大學呢,父母長長的舒了一口氣,心想,總算大功告成了,也真的不管他們了。孩子也終於擺脫了父母的監控,在大學裡面過起了隨心所欲的生活。

在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差的情況下,他們沉迷於網絡遊戲,無視於各學科的學習,每天過著想學就學,想玩就玩的神仙日子。

他們忘了,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學校也有學校的校規。最終出現了那些即使考上北大、清華這些名校的學生,反而接到了被學校勒令退學的通知。

現在,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走了一個彎路,那就是孩子在我們的管制下又乖又聽話,離開了我們的管制,就很茫然,不知所措。

孩子成了木偶,成了機器人,我們卻成了操控機器人的「技術員」。

那些被父母一味的盯著成績的孩子,最終都成不了才。即使他有一天考上名牌大學!

想讓孩子成才,必須讓孩子擁有獨立的人格,過關的人品,與別人談得來的綜合素養。教育孩子,以下三個方面比成績更重要,這才是父母要真正關注的核心。

【1】安全

為人父母,孩子的安全是頭等大事。

教育孩子,安全,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話題,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也許有的父母說,孩子有胳膊有腿兒,好著呢,哪有那麼多駭人聽聞的事,都是自己嚇自己!

2015年11月30日,《人民日報》報道,我國每年有超過20萬名兒童因意外傷害死亡,也就是說,平均每天有540名孩子因意外傷害死亡。而這些意外事件,大多是可以避免的。

如果孩子從小就接受安全意識教育和培訓,如果孩子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就能避免很多風險和傷害。

孩子再優秀,分數考得再高,命都沒有了,一切都成空。

當然,想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枯燥的說教是沒有效果的,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反感。除了讓孩子看一些關於安全教育的有趣的書以外,父母的言傳身教是最有效果的。

拿過馬路來說,如果您帶領您的孩子過馬路,紅燈亮時,即使沒有車輛穿過,您也要帶孩子守規矩,等綠燈亮了以後再過馬路。這樣,孩子長大以後就會成為一個懂原則、守規矩的人。

如果您帶領你的孩子闖紅燈,孩子潛意識裡就會萌發出一種無視規則的思想。長大以後他就容易變成一個鑽空子、偷機取巧的人。

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更能體現父母對孩子的愛。懂愛,是孩子成為優秀人物的基礎。

【2】會說話

別人對你產生好感,是從聽你說話很舒服開始的。

孩子在走上社會之前,拼的是學習成績;走上現社會以後,拼的是說話的水平。

為什麼我們要說三思而後行呢?因為禍從口出!同一件事,讓不同的人說,就會達到不同的效果,這就是會說與不會說的根本區別。

真正有本事的人,能把別人不願意聽的內容說的津津有味,能把複雜的內容說成簡單明了的,能把枯燥的內容說成興趣盎然的。

深入淺出,寓教於樂,娓娓道來。

無論什麼年齡階段的人,都喜歡聽別人用敘述故事的方式講話。因此,如果一個人能擁有使用講故事的語言方式和他人交流,無論是這個人還是他的觀點就容易被大家接受。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您的孩子養成了能使用講故事的語言方式和他人交流的習慣,您的孩子就相當於擁有了人生制勝的一個法寶,一種魔法。

我們經常會說一個人嘴笨。嘴笨的人很難贏得別人的認可,嘴笨的人最容易把事情搞砸,嘴笨的人很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能說會道好辦事,你說的內容吸引別人,很容易贏得別人認可。

學校教給孩子知識,但很少交給孩子如何講話。作為父母,應該引導孩子用講故事的方式與別人交流溝通,從小養成習慣。

說出來的話別人愛聽,才叫會說話。

與別人交往還有一個小竅門,就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善於自嘲的人。

有強大自信的人才會自嘲。

如果父母說話幽默,善於自嘲,孩子也會模仿。

別人不喜歡自我吹噓的人,反而喜歡那些「自黑」的人。因為當他貶低自己的時候,反而能襯托出對方的優秀。

【3】好奇心

大家知道,梵谷的畫在他活著的時候並不值錢,他死了以後才一下子震驚世界,畫的畫才升值。

而畢卡索在活著的時候,他的畫就能賣一個好價錢。這是為什麼呢?

畢卡索說:「我在20歲時畫的畫,已經達到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水平;我60歲時畫的畫,才達到5歲孩子的繪畫水平。」

這一切,源於他終身向兒童學習的結果。

什麼樣的孩子最容易成才?是那些具有想像力,對萬事萬物充滿好奇心的孩子!

其實,孩子在出生的時候好奇心都是一樣的。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大部分人的好奇心越來越少了呢?

隨著我們懂得的越來越多,吃到的越來越多,很多想法,很多事實已經占據了我們的大腦,我們會被一些科學道理,一些真理所束縛,成為一個相信科學的人。

人的本性是懶惰的,當我們懂得了一些規律以後,便不再對周圍的事情抱有懷疑的態度,畢竟懷疑是消耗精力的。而那些依舊對世界充滿好奇,充滿未知的人,卻並不這樣想。

牛頓是如何發明萬有引力的呢?

按照我們常人的思維,看到蘋果掉在地下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根本就不會胡思亂想。而牛頓卻反其道而行之,他問了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蘋果往下掉而不往上掉呢?一個別人都不在意的問題,反而誕生了一個物理學家。

當孩子懂得越多,腦袋裡裝的知識越多,好奇心就會越少。做父母,最重要的是要幫助孩子留下想像力和好奇心。

愛迪生小時候是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他腦子裡面總會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提出很多老師也回答不出來的問題。其結果是,上學不到幾個月就被學校開除了。老師說他腦子有問題,說他笨,說他蠢,聽不懂老師講的課。

愛迪生的母親領著被學校開除的兒子走在回家的路上。她看著耷拉著腦袋,一副垂頭喪氣模樣的愛迪生,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跟他說:「沒事,兒子,媽媽回家教你。」

可以說,愛迪生的成功跟他有一個開明、智慧的母親是分不開的。

想要留住孩子的好奇心,最好的辦法是父母向孩子學習。

當孩子看到自己胡思亂想被爸爸媽媽如獲至寶時,他就會珍惜想像力和好奇心,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留住想像力。

畢卡索說,他成功秘訣是時刻向兒童學習的結果。

遺憾的是,很多父母都意識不到這一點,孩子出生以後,完全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按照自己說的做,無意識的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家長向孩子學習非常重要,這樣能夠讓孩子成為一個有尊嚴的人。有尊嚴的人做事情自信,遵守遊戲規則,有很正的價值觀。

作為家長,無論我們年齡有多大,都應該時刻保持一種「孩子氣」。

這種特質可以讓你變年輕,也可以緩解親子關係,更容易讓你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T_6FLGwBmyVoG_1ZZM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