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這就是奈及利亞!」

2020-04-10     南方周末

(本系列均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奈及利亞的行政首都阿布賈和經濟中心拉各斯封城了,在陽光明媚又涼爽的2020年4月。前些年肆虐的伊波拉讓奈及利亞人對傳染病留下很深的恐懼。

我們的本地同事也驚慌起來,呼籲公司安排在家辦公,可是本地人在家沒有網絡,時常斷電,居家辦公的效率可想而知。

疫情中的奈及利亞街頭。 (作者供圖/圖)

奈及利亞的行政首都阿布賈和經濟中心拉各斯封城了,在陽光明媚又涼爽的2020年4月。

自國內春節前後暴發疫情開始,隨著BBC和CNN連篇累牘地報道,奈及利亞人也逐步關注到遠在中國的病毒。起先更多是獵奇的談資,偶有本地同事詢問我們華人員工是否有武漢人或從武漢歸來的人,大家哈哈一笑,並不驚慌。甚至有本地同事,用崇拜、驚訝的語氣告訴其他人:「你們知道嗎?他們能在一周內建一所醫院,有1000張病床!1000張!」

不同於本地人的輕鬆自在,在奈及利亞的華人、華商很早就在為疫情做準備,有的為國內組織捐款,有的則在奈及利亞的各個藥店穿梭購買口罩,或留著自用,或是寄回國內。在奈及利亞能買到的3M口罩多半是從中國進口的。

在奈及利亞的華人自發建立起隔離機制,從大陸過來的人基本都會安排在特定的酒店進行14天隔離;同時也在呼籲大陸人儘量不在這個時期來奈及利亞。大家似乎也都憋著一股勁,儘量避免因華人把疫情傳染到這個醫療資源貧瘠的國家。

自2月底出現第一例由義大利輸入的病例後,這個國家和人民很快進入了一種緊張狀態。前些年肆虐的伊波拉讓奈及利亞人對傳染病留下很深的恐懼。我們每天出門打車,聽見的廣播,要麼是介紹新冠肺炎病毒的最新發展,要麼是教會組織的一些活動讓大家不要恐懼。

在奈及利亞的文化中,口罩更多是病人或者醫護人員才會佩戴,當本地人看見三五成群戴著口罩的華人出門時,內心多少有些恐懼,常常有素質不高的人衝著戴口罩的中國人喊。

也有少數本地人學著華人戴上了口罩。有天早上,我正在門口打車,一名本地的女性開車停下,問:「去哪裡能買到口罩?」我指了指隔壁的中國超市,她匆忙下車趕去。由於供給不足,本地的口罩價格不斷上漲,對於平均月收入數百到一千人民幣的當地人來說,是筆不小的開支。

本地的疾控中心NCDC按照中國的方式,每日進行疫情通報,確診病人數緩慢地增長著,截至4月6號共確診了238例。但不少人懷疑,由於醫療條件不足、測試試紙缺乏、人民窮困以及政府效率低下,真實病人的數量無法估計。

幸運的是,在奈及利亞並沒有聽說有華人被確診。

三月下旬馬雲捐贈的醫療物資,如口罩、試紙等到達奈及利亞後,第一時間被送去行政首都阿布賈,在社交媒體上掀起波瀾。

很快,經濟中心拉各斯就宣布停止娛樂場所的經營,並禁止50人以上的聚集。警察和醫療部門開始輪番去各辦公場所檢查,有一些公司由於人員過多,全員被帶走,並繳納罰款。

我們的本地同事也驚慌起來,呼籲公司安排在家辦公,可是本地人在家沒有網絡,時常斷電,居家辦公的效率可想而知。由於政府、疫情以及員工的壓力,公司堅持了幾天後,宣布全員進入居家辦公狀態,並裁掉了一部分本地外包員工。

三月底,奈及利亞清查當地聚集人數過多的公司。 (作者供圖/圖)

三月底,奈及利亞政府加強了疫情的管控,宣布在拉各斯、阿布賈進行為期14天的封城管理,14天內僅允許出門購買食物、水或者藥品。禁令留下了兩天採購物資的時間,瘋搶之下基本大型商超都出現了物資不足的情況。

然而本地人喜愛消費,少有積蓄,相當多人過著掙一天錢過一天的「日光」生活。14天的封城對本地人來說非常難熬,已經出現一些零星的犯罪搶劫事件。隨著疫情和管控的持續,經濟惡化以及失業增多,治安環境可能惡化。所以哪怕封城禁令解除後,我們也會儘量少出門,等待國家秩序恢復正常。

用本地人遇上堵車時常說的一句話結尾吧:「嘿,這就是奈及利亞!」

(作者為金融從業人員,輾轉數個國家,目前在奈及利亞工作。)

訂閱南方周末會員,支持原創優質內容。成為南周會員,尊享七大權益,在一起,讀懂中國。

南方周末特約撰稿灰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On1rY3EBnkjnB-0z7Go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