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氏家族: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傳奇之人,必有其淵

2019-08-20     江曉英

公元前 202 年,漢高帝劉邦改秦三川郡置河南郡,將治所置於洛陽。隨後,劉邦又從齊郡分置平原郡,治所於青州。到了東漢永建四年(129 年),漢順帝

劉保又分會稽郡的浙江(錢塘江)以西設吳郡,治所於吳縣(今蘇州)。

在遼闊富饒的三郡大地,陸氏家族如同鬱鬱蔥蔥的爬山虎,或攀沿,或匍匐,或競生,與地球的自轉一樣,鍥而不捨地繁衍生息,在歷史的高山、平原或罅隙里,蓬勃著旺盛的生命……

他們,穿越殘酷戰爭的血與火,躲過朝代更迭的劫難,在大江南北的一次次遷徙中,又像是三郡天穹之間,流動著的一條浩瀚無際的星河,閃爍著一個一個虎嘯龍吟、感天動地的家族神話。

陸氏始祖是誰?他們從何而來?何以播遷三郡?何以成為世代望族?

這得從陸氏始祖受姓之源說起。

陸氏出自媯姓,媯姓出自上古後裔舜帝封地。傳說,帝堯時的祝融(火神)吳回生了個兒子,賜名為陸終,即是黃帝的七世孫。

後來,陸終一家渡過黃河,輾轉遷徙到山東的汶上縣(東平陸縣)一帶生活,後又有一支陸氏後裔北遷到陸鄉(平原郡般縣陸鄉),從此以陸為姓,世代繁衍。

到了戰國時代,田完的裔孫、齊國國君齊宣王,娶了無鹽女鍾離春為王后,生下一個兒子名叫田通,田通受封於陸終的故地——平原陸鄉,因此以陸為氏,史稱平原陸氏始祖,算是平原郡陸氏一世。

作為齊宣王的兒子,陸通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算是正宗的「官二代」,可以說榮華富貴,享之不盡,用之不竭。

但陸通偏偏不喜歡富貴驕淫的生活,他甘於淡泊,不念仕途,視名利如浮雲,一生躬耕以食,佯狂避世,樂于山水之間。

陸通生了兒子陸發,可能是看慣了山水,不喜歡寂寞,從小就有很大的政治抱負,三十而立就被齊泯王拜為上卿,仕途順暢,在官場上遊刃有餘,後來被封為陸侯,死後還得了諡號「恭侯」。

成功的男人,背後的女人一定也有來頭。這陸發的妻子藺氏夫人可不簡單,她是藺相如的女兒。藺相如是何人?就是家喻戶曉的「完璧歸趙」故事中的主人公,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一個是上卿的兒子,一個是外交家的女兒,生了兩個了不起的兒子,陸萬和陸皋。

陸萬從武,很快成了齊國的上將軍,秦滅東周時,陸萬率師勤王,血灑沙場。

陸皋從文,齊襄王時拜為上卿,娶了魏國著名政治家信陵君魏無忌的長女,秦朝滅齊後,齊王建被虜,陸皋痛哭於太廟,自刎殉國。

一文一武兩兄弟,皆為齊國肝腦塗地,視死如歸,真可謂感天地、泣鬼神的陸氏忠臣。

陸皋的孫子陸賈是個大人物。他繼承了祖上遺風,忠心耿耿,能言善辯,年輕時追隨漢高祖劉邦風裡來、雨里去,打下了天下,定都長安。

後來,陸賈作為劉邦信任的幕僚,與蕭何、張良、陳平等一起輔佐劉邦治理天下,完成了南方疆域的統一。他將博大精深的齊魯文化融入漢文化的血脈之中,成為漢代第一位力倡儒學的思想家、外交家,官拜太中大夫,成為漢朝當之無愧的開國功臣。

而今,在陝西永壽縣,陸賈的墓地仍在,墓碑上刻著「漢太中大夫陸賈墓」。

由此,始祖陸通繁衍的平原郡陸氏,已成為陸氏的先祖世系——陸鄉侯世系,他們在歷史的長河中迎風斬浪,逐著雪一樣的浪花向前奔騰,奔向中原,奔向江南……滾滾江水,匯江納川,即將在中國的版圖上沖開一條新的河流。

這條新的河流的名字就是「吳郡陸氏」。

漢高祖劉邦對一同打天下、治天下的陸賈也格外賞識和優厚,先是將其長子陸烈提拔為諫議大夫,不久又將陸烈放到地方去主政一方,到「江東第一都會」擔任吳縣縣令。

陸烈沒有辜負高祖和父親的期望,他離別都城,跨過黃河、長江,來到美麗富庶的姑蘇大地。

陸烈在吳縣為官清明,愛民如子,惠德巍峨,政聲仰止,他一生輾轉多地,鞠躬盡瘁,最後死於豫章(今江西)都尉任上。

陸烈去世的消息傳到姑蘇大地,吳縣的家人、親戚和老百姓無不哀痛流淚,於是組成一個聲勢浩大的悼念團,一道前往千里之外的江西,硬是將這位老縣令的靈柩運回吳縣,把他葬在虎丘山麓的胥屏亭,讓他永遠棲息在吳郡這方富饒寧靜的大地上。

從此,陸烈後代落地生根,定居吳郡,繁衍生息。這也標誌著陸氏從此由「平原之陸」向「吳郡之陸」過渡,開啟了恢宏的陸氏吳郡世系,陸烈即是吳郡陸氏的始遷祖。

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混戰不息,社會動盪不安。唯獨江南地區休養生息,相對穩定,北方中原士族開始大量南遷,陸氏宗室也順應時代,衣冠南流,一批一批遷徙到以姑蘇為中心的「三吳」大地,種下了一片陸氏森林,歷經千年的風雨滄桑,吳郡陸氏得天時地利,人丁興旺,枝繁葉茂,終成為名聲赫赫的「江東望族」。

清代學者王鳴盛曾說 :「朱張顧陸,吳中四姓,而陸氏尤盛,自三國至南北朝代有聞人,《新唐書列傳》《唐書·宰相世系》所載名位著聞者不下數十人,皆一族也,嗚呼!可謂盛矣。」

正是如此,吳郡陸氏,世系綿綿,可謂盛矣。陸氏 22 世陸遜將軍,便是吳郡陸氏的代表人物之一。

陸遜出生於吳郡華亭,身長八尺,面如美玉,黃武元年(222 年),劉備率大軍攻打吳國,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兩軍在彝陵、秭歸一帶兵鋒相見,相持半年之久,不分勝負。

後來,智勇雙全的陸遜搶占時機,趁蜀軍身體疲憊,鬥志鬆懈之際,巧用火攻,封鎖江面,而後全線出擊,一舉擊破蜀軍 40 余營,劉備遭到慘敗,連夜退至白帝城,從此一病不起,託孤諸葛亮,慚恚身亡。

公元 228 年,魏軍大舉進攻吳國,陸遜以朱桓、全琮為左右,北御曹魏,領軍決戰於石亭(今安徽潛山東北),一舉擊潰魏國十萬兵馬,獲車乘萬輛,軍資器械無數,打出了吳國的氣勢和威風。

這些故事,在《三國演義》里講得繪聲繪色,神采飛揚。

孫策將軍很是器重陸遜,他還把與美女大喬所生之女嫁給他,可謂是英雄配美女。

後來,孫權稱帝後,以陸遜為上大將軍、右都護,官至吳國丞相還娶了孫策,陸遜文韜武略,戎馬一生忠誠墾至,憂國忘身,他還以身為范,影響其弟陸瑁,陸瑁後來官至吏部尚書,又給吳郡陸氏添上一道閃爍的光環。

陸遜死後葬於吳縣東山的白沙塢,英名永垂青史。特別是他提出的「故為國者,得民則治,失之則亂」「國以民為本,強由民力,財由民出」等治國理念,至今依舊適用。

到了西晉,陸氏家族更是人才輩出,名士不絕,頂尖的要數孫吳丞相陸遜的孫子陸機。陸機傾心儒家學術,才高詞贍,尤其擅長駢文詩書,辭藻宏達佳麗,排偶秀逸華美,留有詩賦 105 首,可謂西晉駢文鼻祖。陸機與其弟陸雲出仕洛陽時,文才傾動京城,甚有「二陸入洛,三張減價」(「三張」指張載、張協和張亢)的傳說。

《晉書》記載,陸機「少襲父兵為牙門將軍,年二十而吳滅。退臨舊里,與弟雲勤學。機妙解情理,心識文體,故作《文賦》。」唐代詩人杜甫在《醉歌行》第一句就寫道「陸機二十作文賦」。唐代詩人李白也為之慨嘆 :「陸機作太康之傑士,未可比肩 ;曹植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駕。」

太安二年(303 年),陸機率軍討伐長沙王司馬乂,大敗於七里澗,遭讒遇害,血灑華亭縣。因其擔任過平原內史,後世遂稱其為「陸平原」。

新書《大唐廉相陸贄》已全面上架,點擊「了解更多」即可購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NLhVvGwBJleJMoPMm_o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