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學神經學家揭秘:為什麼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不快樂全家都不快樂

2020-05-09   東西兒童教育

原標題:加州大學神經學家揭秘:為什麼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不快樂全家都不快樂

千尋麻麻

家庭閱讀指導、幼小銜接全域規劃,用科學的策略打造孩子終生受益的學習力

前幾天,我看了一個有趣的TED演講,名字叫 《腦科學揭露女人思考的秘密》。演講者是台灣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洪蘭教授。

洪蘭教授從腦科學的角度,藉由風趣的例子,論證了為什麼母親是一個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If the wife ain't happy, nobody is happy,如果母親不快樂,全家都不快樂。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一直以來,給直男型隊友解釋清楚「為什麼要理解夫人的情緒、學會聆聽夫人偶爾的嘮叨」,就是個世紀難題,因為缺少他們能懂的語言體系。

比如,你用恨鐵不成鋼的語氣質問你的直男隊友:

你怎麼就不能設身處地的站在我的角度想想?(可以想像他一臉懵圈無辜的樣子)

其效果,就絕對不如:

請給我十分鐘,從科學的角度詮釋男女大腦結構的不同,以便於你準確理解女性(你夫人我)的行為特點。

從這個角度看,洪蘭教授的演講堪稱「內部誘導型教學」的經典教材。正好,明天就是母親節了,分享給各位姐妹,供大家速度轉發隊友閱。:)

01

為什麼女性的話比較多?

兩性關係專家約翰·格雷博士曾說過:

男人對女人的喋喋不休總是困惑不解,他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便是要弄清女人的真實意圖。

當我們看到先生和太太吵架,會發現先生講一個字,夫人講十個字。社會學家們的調查也證實了,男性每天的說話量只有女性的三分之一。

男性不理解,為什麼女性有那麼多話要講,有那麼多情感要抒發。

洪蘭教授給大家看了一張圖。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這張圖裡,右邊是男性的腦,左邊是女性的腦。

你看,同樣是說話,女性是大腦兩邊亮起來,男性只亮一邊。

這是為什麼?

因為人的左腦司理性,右腦司感情,之間起到橋樑作用的是一個叫「胼胝體」的東西,它就好比「信息高速公路」,女性的這條路比男性多出了好幾條車道,所以女性會更快地把情緒用語言的方式表達出來。

舉個例,幼稚園裡面,一樣是4歲的孩子,女生會說:「老師,剛剛那個男生怎麼樣怎麼樣。」巴拉巴拉,把男生做的壞事、造成了什麼後果全都講出來,條條有理、頭頭是道。

老師為了公平起見,就把那個男生找來問:「你有沒有這個樣子啊?」男生一邊生氣,一邊講不出話來,說:你你……

不是男生比女生笨,而是因為男生的大腦結構註定了,他不太習慣快速組織語言來表達情緒。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男性平均每天講七千個字,女性要講兩萬個字。男性的七千個字在辦公室就講完了,回家他就不想再講。

但夫人在家裡帶小孩,「來,吃飯飯,睡覺覺。」大家都知道這不叫講話。

那麼,她心裡就有兩萬個字的話,必須在先生回來的兩三個小時里全部講出來。即便是職場女性,也還有餘下一萬多字的話要講出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如果先生不理解女性的這個特點,就會覺得,「 唉,為什麼我家這位女士這麼嘮叨,講這麼多話不會累嗎?單位里的八卦,真的有那麼好講嗎?

不理解導致的行為,往往就是充耳不聞了。

脾氣好一點的,裝作認真聽的樣子,其實在想別的,回應基本敷衍。

脾氣差一點的,乾脆不理,玩自己的遊戲刷自己的手機。

夫人雖然不說什麼,但壓抑的情緒沒得到抒發,這餘下的話,就會轉到孩子那裡。

於是,我們常常聽到,怒火中燒地媽媽,坐在孩子身邊吼:這麼簡單的題你也不會,你腦子跑哪裡去了?

這中間固然有「作業」的因素,其實還有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女性想說的話沒說出來,積累的情緒沒得到渠道釋放。

如果隊友懂一些科學知識,理解女性大腦構造與男性的不同,就會在夫人「嘮叨」時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回應。

夫人情緒得到了釋放,孩子免當「垃圾桶」,整個家庭的氛圍都會好很多。

02

為什麼女性的話很難懂?

家庭關係中,還有個影響和諧的Bug:幾乎所有男性,都會覺得女性很難搞。

比如,你去超市不給她買吃的,她會說,你怎麼想不到我?

你去超市給她買了吃的,她又會生氣地說:你不知道我在減肥嗎?

我家直男隊友,就永遠搞不明白,為什麼我這個不吃那個不吃,還要特地拉他出去吃飯。他根本就不懂,女性追求的是吃飯的氛圍,我可以不吃,但我需要這種氛圍。

對直男來說,吃飯只有「好吃和不好吃」的區別。

這是因為,男性的兩個大腦半球的功能是高度分化的,而女性的大腦較少「兩側分化」。

男性大腦的這種高度分化,使得男性在同一時間只能專心做一件事,關注一個點。

他們熱愛聚焦。

逛超市,如果你直接告訴他:「請幫我帶一塊熱量低於500卡的巧克力。」他會很開心,因為大腦只需要處理這一個精確信號。

女性不一樣,她們的神經細胞活動會更劇烈地散布到整個大腦,接收的是不同層面的訊號,她想吃巧克力是真的,害怕發胖也是真的,她想去海邊是真的,擔心皮膚曬黑也是真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理解到這點,將有助於男性搞懂女性行為上的各種矛盾性,不至於備受折磨,內心吐槽。在建設和諧美好家庭的道路上,邁出一大步。

03

為什麼女性更容易抑鬱

洪蘭教授講到自己在加州大學的時候,曾做過一個實驗。

把一位正常的女大學生請到實驗室,讓她躺在核磁共振里想一件悲哀的事情,男朋友劈腿、跟男朋友吵架之類的。儀器上顯示,女生的整個腦都亮起來了。

然後,再叫一名男生躺在核磁共振里,做同樣的事。發現男生的大腦僅有幾個點亮起來。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們知道,Serotonin叫血清素,它跟我們的情緒、睡眠還有記憶都有直接的關係。

比如抗憂鬱的藥叫百憂解,百憂解就是阻擋人大腦里血清張力素的回收。當血清素比較多的時候,人的心情就會比較好,從實驗顯示看到, 男生製造血清素的速度比女生快了整整52%!

看到這裡,你就明白了,為什麼很多時候兩夫妻吵架,女的氣得半死,男的已經呼呼大睡。

因為他血清素出來了,情緒好了,事情過去了,當然就去睡了。而夫人呢,還在生氣,看到先生睡著了,就會更生氣,恨不得拉他起來繼續吵。

(圖片來源於視頻截圖)

看到這兒,我就想到了「產後抑鬱」。

綜藝節目《妻子的浪漫旅行》里,袁詠儀談到自己剛生完小孩那段時間,產後抑鬱導致生活變得面目全非。

有一天,她看見媽媽拎兩袋菜回家,瞬間就哭了,完全沒有原因。

老公嘆一口氣,媽媽皺一次眉,對她來說都是一次火山爆發。

(圖片來源於網絡)

發生在廣西南寧的墜樓事件,也是因為「產後抑鬱」,一名年輕媽媽將孩子從31樓拋下後,自己也跟著跳了下去。一個原本美好的三口之家,瞬間土崩瓦解。

2018年底,Momself聯合幾家媒體做了一次關於媽媽情緒的調查,發現,「產後抑鬱」不是最後一根稻草,壓垮當事人的,是家人對其抑鬱狀態的不理解。

常常有男性,面對生完孩子情緒不佳的媽媽,講:

都當媽的人了,不要這麼難伺候,你知道我在外面撐起一個家有多不容易嗎?

那麼多媽媽都好好的,怎麼就你事多?

你是不是太矯情了?

個公益視頻中,男士發表了自己對女性抑鬱的看法

其實,產後抑鬱就是一種自然的情緒,它和女性生產後體內激素劇烈波動有關,又受限於女性血清素分泌不足。

如果男性清楚了女性情緒的由來,明白大腦構造對女性抑鬱的影響。那麼,不只是產後,包括在平日的相處中,至少可以做到多一點同理心,少一點指責。

而不是「 我都已經撐起這個家了,你還想要我怎麼樣?

感同身受,就是對妻子最好的呵護。

對妻子的呵護,就是對整個家庭的呵護。因為,一個情緒穩定、快樂健康的母親,對整個家庭來說,是莫大的財富!

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 靜止臉實驗

實驗剛開始,母親和孩子正常玩耍,孩子非常開心。

(圖片來源於網絡)

接著,母親開始面無表情,孩子立即發現了不對勁,開始想方設法地吸引母親的注意力。

(圖片來源於網絡)

孩子繼續嘗試和母親互動,但母親仍然一副情緒不好的樣子,表情嚴肅,一言不發。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到2分鐘,孩子沒有得到想要的反饋,開始表現出負面情緒,轉身到處看,感覺到巨大的壓力。

最後,孩子崩潰大哭。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很好地印證了洪蘭教授在TED結束時的總結:

從人類演化的角度來看,女性的情緒能量遠遠超過男性,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不快樂全家都不快樂。。

以上,與各位男士共勉。

(圖片源自Canva)

參考來源:

最近微信正在灰度測試新的公眾號排序規則,如果你還沒有把「 東西兒童教育」設為星標,我們就很可能走散~ 現在就動動手設置星標吧:

—END—

一群行走在中美兩地的家長

分享

地道的美式教育資源

靠譜的育兒經驗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