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會成為以後短視頻的趨勢嗎?
近日,Apple Store發布了2019年度最受歡迎的應用及遊戲,這份榜單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應該是其中浮現了快手的身影。
作為整個移動行業和用戶認知中的規模最大的內容應用平台,可以說,Apple Store 這份榜單就代表著當下全球娛樂及文化的流行趨勢。
但向來「土味昭著」的快手,搭配逼格滿滿的蘋果,的確讓人迷惑。
蘋果變土?
如果問網民說起快手會聯想到什麼,「社會搖」「翻花手」以及一個個社會精神小伙一定是腦海中不可磨滅的第一印象。
這些「招牌」,讓快手俘獲上億用戶,也製造了成噸的質疑和偏見,它的上榜,不少網友甚至質疑起了蘋果一向的公信力與權威:蘋果也跟著土了?
但仔細看看這份年度趨勢榜單,不難發現上榜應用清一色都是「工具型應用」,包括偏專業向的Spark Camera與Unfold。
快手能夠上榜,不難推測也是因為其在短視頻技術上存在突破與亮點。
沒錯,誕生於2011年的快手,起初的確是一款純粹的工具應用。
換種眼光,經歷近九年的發展,快手在技術上的操作並不是全不可取,對於未來短視頻發展還是頗有借鑑意義。
首先,快手之所以「土」,究其原因就是它的操作門檻其實非常低,有許多智能「傻瓜」操作,極為接地氣。
普通用戶在拍攝視頻時可能考慮不到鏡頭光線以及抖動等問題,顯得視頻「髒、亂、暗」,快手一口氣全解決了不說,還能自動修復,讓每個視頻都是光線充足、畫面乾淨。
另一項突破,就是在美顏上的逆天技術:快手上有 30 種美化濾鏡,5 種美顏等級,雖然看著有時假假的,但並不妨礙它成為女性用戶的心頭好,尤其是自動上妝的功能,不知道省了多少事……
智能配樂、自動合成影集等許多APP上都有的類似功能就不說了,快手最重要的一項技術創新就是優秀的信息流模式。
現在,快手給出了兩種觀看視頻的模式:雙列模式與大屏模式,選擇前者的觀眾會自主選擇更能找到自己忠實的內容,因為每點擊一個視頻都是基於他們自己的選擇,這也利於打造出粘性很高的社區文化。
選擇後者的觀眾,能夠上下滑瀏覽視頻——顯然這就是「借鑑」抖音。
簡單的入門操作與觀看模式,哪怕是爺爺奶奶輩的用戶,經過演示後也能快速上手拍攝視頻,且效果還不錯,適合群發分享,這樣還不算是一種技術上的突破嗎?
一向注重生產力的蘋果,可能真不在意快手背後是什麼用戶組成。同時,快手也不是本次唯一上榜的國內APP,本次國內一共有三款APP入選,除快手外還有短視頻社區 VUE和專注橫屏短視頻的WIDE。
快手不能再「土味」下去
當然,科技君絕不是標榜「土即正義」,快手的土,如今也是制擎發展的重大因素。
就好比,今天你就算知道了快手有這些優秀技術,依舊不會選擇快手編輯視頻,原因大家心知肚明。
快手作為工具應用轉型的時候,一個轉身太猛就把自己往土坑裡送,在這個坑裡已經翻車數次,叫苦不迭。最要命的,就是「社會搖」視頻們的傳播產生的連帶效應以及對大眾產生的負面影響。
技術讓快手笑傲,在這時也成了讓快手掉坑的主要原因:為了讓流量更均勻,讓低贊和長尾視頻能夠被看見,快手不得不犧牲內容匹配效率,以及頁面觀感。
說白了,就是快手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上傳視頻、博得觀眾點擊,暗暗包容(或者說鼓勵)出位、博眼球的視頻出現,它起初並沒有抖音的隨機陣列,用戶的選擇決定了視頻的最終走向。
這導致的「惡果」,就是快手在技術上的獨特優勢會被越來越多的同類型APP「致敬」,而自己卻搶奪不了用戶,始終無法走出「土圈」——下沉市場。
就算現在「土味」已經越來越普及,變成了網友們玩得不亦樂乎的梗,但他們心底里對其還是鄙夷、排斥的。
大家願意拋開偏見接納快手,它的出現改變了視頻發布的生態,受到蘋果官方認可。但想要改變,快手要做的,絕不僅是技術上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