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李鴻章和日本談判後就發現:想要國家沒有後患,必先滅日本

2024-10-01   八月未完

1895年

。李鴻章在和日本進行談判的時候就發現了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回國之後,李鴻章

一心致力於想要改變國家落後的現狀,

還想過很多方法來聯合列強對抗日本。甚至李鴻章還對自己的後人和手邊的手下說過,

想要國家沒有後患,必先滅日本。

一、與虎謀皮

簽訂馬關條約之前,李鴻章對於日本的外交策略是「

外須和戎」

,意思就是對於

列強採用妥協退讓的談判手段。

李鴻章認為,現在國家落後如果和列強硬碰硬肯定會亡國,不如

先犧牲掉一些國土,等到國家富強再將這些失去的國土奪回來。

李鴻章在簽訂馬關條約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完全想錯了,日本人不僅僅想要

索取了一大片國土,

還要求

賠償白銀三億兩

。這對於清王朝來說可不是一個小打擊,相當於國家的

半壁江山

全部送給了日本人。李鴻章立刻站出來反對,還

堅決表示不會在條約書上簽字。

日本人就想出一條毒計,

暗殺李鴻章讓清政府再派人過來進行談判。

結果暗殺計劃失敗,李鴻章的態度更加強硬。為了維護住日本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日本決定

減少賠償

,李鴻章才同意在條約上簽字。但這一件事情之後,李鴻章也認識到日本是一個

巨大的隱患

,想要富強就必須要

先將日本給解決掉。

但此時李鴻章認識到

日本是一個喂不飽的白眼狼

的時候已經晚了,此時的日本已經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強國。在

1870年

的時候就有日本大使找到李鴻章,向李鴻章提議將

日本作為清政府對付西方列強的盟友

。當時的李鴻章並沒有發現這是日本人的陷阱,所以才會產生

「與虎謀皮」

的想法。

二、聯俄抗日

甲午海戰失敗之後,李鴻章發現日本的目的

並不是一個台灣島就可以滿足的

,日本的

野心在於整個華夏。

此時的李鴻章將目光放在

沙俄

身上,他希望沙俄出面和日本進行協商,將日本侵占的國土歸還。《馬關條約》中有一些條約是威脅到沙俄在華夏的利益,所以沙俄智能聯合德、法兩國一起

逼迫日本歸還遼東半島

這一次成功讓李鴻章認為

沙俄或許和其他的列強不一樣,

可以幫助到清政府。但事實,沙俄只是為了在未來的戰略當中

不被日本奪取太多的好處而出面的

。但李鴻章不這樣認為,他甚至還在朝堂之上提出了

「聯俄抗日

」的主戰,

李鴻章其實心裡也明白沙俄一直以來都對東北三省虎視眈眈,但按照當時的國際情況來看,沙俄還沒有那個實力可以吞併東北三省。但李鴻章討好沙俄的行動也立刻

讓其他西方列強發現了機會

,他們瘋狂向清政府示好,接著用

「租借」

的名義在華夏

大肆分割地盤。

三、李鴻章的失敗

李鴻章一直以來的外交政策就是想

先失去一些國土和主權來換取在列強中生存的機會,等到國家強盛的時候再

這些失去的給拿回來。

但這樣的做法並不是一個好的做法,梁啟超曾經評價過李鴻章認為李鴻章

低估了列強的野心,

等到國家富強的時候,日本人已經做好了吞併國家的戰爭了。

李鴻章其實對於日本也有過評價,在馬關條約簽訂之後就對著身邊的人說過

想要國家沒有後患之憂,必須要先滅日本。

只可惜當時的李鴻章對於日本的認識還不夠清楚,甚至還一直

沉寂在自己荒唐的外交策略上

。對於國家軍事實力上基本上

沒有做出過任何實際上的改變

,就連自己耗費一生心血準備的

北洋水師最終也成為了日本人的炮灰。

鎮南關戰役當中,清軍

第一次在正面戰場上擊敗了法軍

。所有人都要求藉助這個機會對法軍進行追擊,最好可以從法軍手上搶回一些主權和領土。但李鴻章卻表示

戰爭就到處為止

,甚至還提出

和法國議和。

全國百姓聞之此事對李鴻章一頓臭罵,甚至

逼得李鴻章轉移到台灣。

總結

: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李鴻章在外交方面確實做出了不少

喪國辱權

的事情。也許會有很多人認為,李鴻章在當時已經

盡力維持住清朝在國際社會上的關係

,保證了列強不會對清朝發起全面戰爭。但仔細去看,會發現其實李鴻章所做的一切都和一個

賣國賊

一樣,

他在乎的只是一個清朝,而不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