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財經原創出品
記者 朱玥怡
編輯 陳莉
一則中國光伏企業高管在慕尼黑被帶走的消息,攪動了整個行業。
6月12日晚間,慕尼黑光伏展事件當事人浦永華通過電話告訴 貝殼財經記者,自己「被他們叫去調查一下,已經出來了」,剛到當地酒店準備入住。
當 貝殼財經記者問及被帶去調查是否涉及大事時,浦永華表示「沒事」。
受該事件影響,6月13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低開,光伏板塊同樣表現較為平淡,多家上市公司開跌,但跌幅普遍較小。
01
協助調查的浦永華先後任職於
中建材浚鑫、潤達光伏和江蘇格林保爾等
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到,為參加於當地時間6月14日至6月16日舉辦的2023年德國慕尼黑國際太陽能技術博覽會Intersolar Europe,包括浦永華在內的國內多名光伏行業從業者搭乘從上海浦東機場起飛的漢莎LH0727航班於6月12日降落在慕尼黑機場。
一名與浦永華同航班的光伏企業高管告訴 貝殼財經記者,自己在現場僅目睹浦永華一人被帶走。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亦於6月13日凌晨發布消息稱,關於媒體報道的中國光伏從業者參加德國慕尼黑國際太陽能技術博覽會時被帶走調查一事,得到消息後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高度重視。經了解,當事人只是協助調查,目前已回到酒店。這次協助調查的只有其一人,不涉及網傳的多家中國光伏企業,也沒有出現多名人員協助調查的情況。
據潤達光伏招股書等文件披露的信息,浦永華出生於1976年,畢業於淮海工學院,曾先後就職於江蘇小天鵝集團無錫小天鵝家用電器、江陰浚鑫科技有限公司(即後來的中建材浚鑫科技有限公司)、無錫派克木業製造有限公司,2009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江蘇潤達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副總經理,2014年12月至2020年3月在潤達光伏任董事兼副總經理。
潤達光伏公告顯示,截至2020年末浦永華尚持有公司9.02%股權,位列第三大股東。隨著之後潤達光伏易主,浦永華未再出現在前十大股東名單中。
02
浦永華協助調查一事
對行業影響幾何?
隨著6月12日晚間有光伏企業高管被帶走的消息發酵,一度傳言甚多。「這個事情沒說的那麼玄乎,很多猜測不符事實,人就是協助調查,已經出來了。」一名光伏業內人士表示。
就此次浦永華協助調查一事影響幾何,有光伏行業從業者預計,「影響將是小範圍的。」
6月13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低開,光伏板塊同樣表現較為平淡,多家上市公司開跌,但跌幅普遍較小。
貝殼財經記者自多名業內人士處了解到,浦永華此次協助調查或涉及其任職潤達光伏期間,部分中國光伏企業違法規避歐盟最低價格承諾事件的歷史遺留問題。
2013年,歐盟經調查後決議針對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啟動反傾銷、反補貼措施,同時實施限價限量協議(Minimum ImportPrice,簡稱MIP),中方承諾各家公司以高於最低進口限價的價格對歐銷售太陽能產品,且每年銷售量須限制在一定配額內,未加入MIP協議的廠商則需繳納47.6%的雙反稅。這一雙反措施直至2018年9月才取消。
MIP實施期間,部分中國光伏企業選擇在國外建立代工廠,以避免歐盟取消價格協議的衝擊,也有部分企業涉嫌通過虛構部分實際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的產地以逃避雙反稅,類似指控與調查在當時曾數度發生。2019年Intersolar Europe展會期間,有中國光伏行業從業者同樣因規避雙反被逮捕。2019年5月底至6月初,國內多家上市光伏企業相繼發布高管辭職公告,業內人士告訴 貝殼財經記者是因相關人士涉及規避雙反調查。
而對於已成為我國出口名片之一的光伏行業來說,未來國際貿易保護的陰影仍是需要謹慎應對的風險因素。
2022年3月,美國政府發起對來自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和柬埔寨四國的光伏產品展開反規避調查,並在2022年12月發布針對上述反規避調查的初步裁定結果。受到調查的八家企業中,有四家被認為存在規避行為。這意味著在2024年6月6日豁免關稅到期時,東南亞四國境內廠家在出口上將面臨出口產品與原材料的使用限制,而違反者將被課徵反規避關稅的高昂稅則。隨著我國光伏產業快速發展,國際貿易摩擦風險仍將是需要長期關注的課題。
「中國企業出海除了考慮地緣政治、市場環境、宗教文化等關鍵因素外,還必須重視合規經營問題。」北京市京師(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金融證券律師陳雷博告訴 貝殼財經記者,外部合法經營必須重視智慧財產權、反壟斷、反傾銷、反商業賄賂、稅務、環保、進出口管制等,無論是市場開拓、出海投資還是參展或設立當地公司,都需要經過充分論證,任何一個大的風險點都可能導致出海敗北。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