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救命

2019-11-04     美象府

根據一些人類學家的考證,我們的祖先很早很早的時候也是食腐動物,因為新鮮的肉很難消化,對於他們的牙齒也是很大的負擔,所以放到快爛的時候再吃。我很懷疑,對於臭豆腐、奶酪之類需要各種發酵過程最終只是為了讓它變臭的食物的愛好,是否是這種古老的味覺基因在起作用。因為它們確實也都又臭又軟。

臭豆腐上席

我對奶酪並沒有太強烈的感情,但臭豆腐,啊,聞到味道就走不動路了。其實臭豆腐的臭也是有很多層次的,而且並非只要臭就是好臭豆腐。我被無良小販坑過一次,大概因為彼時汽車尾氣味道濃烈,讓我的嗅覺暫時失去了準頭,又加上老公曾經是個堅定的反臭豆腐者,對於臭豆腐的臭味沒有任何辨別力,我沒有同好援手判斷,就著了道。北京大街上攤販大多販賣的都是這種臭豆腐,都打著湖南臭豆腐的旗號,還有北方口音人口口聲聲說自己是跟湖南師傅學的技術。此種臭豆腐顏色發黑,味道有種和下水道返潮相似的可疑味道,我硬著頭皮吃了一口,嚼都沒嚼就吐掉了。臭豆腐,不是這樣臭的。

讓人垂涎的臭豆腐

小時候吃臭豆腐,是放學路上意義重大的儀式。還沒有炸的臭豆腐,是灰白色的,很大一塊,炸好以後是金黃色,臭味沒有嗆人喉嚨的味道,而是一種醇厚的乳酸縈繞其中的味道。我經常和小夥伴一起分一塊,零用錢有限,只能兩個人湊錢分食。炸好以後要加醬油、醋、香油,大量的酸豆角、酸蘿蔔碎,炸酥的黃豆,香菜和蔥花,還有甜醬,當然還有大量的辣椒。這種味道已經好久沒有吃到了。到北京偶爾吃到好的廣西臭豆腐,炸過以後加鮮肉湯,配酸豆角、蔥花、香菜吃。基本上來說,都要把這種發酵的豆腐炸出金黃色,再配上重重的調料來吃。

長沙臭豆腐

據說臭豆腐是朱元璋除了發達的特務系統之外,另一項重要的發明。考慮到豆腐是淮南王劉安發明的,臭豆腐簡直一路出身皇族。而且說明豆腐這種東西和安徽這塊土地實在有著難以割裂的親密關係。所以我去安徽的時候就很期待吃臭豆腐,最終還是沒有吃到那傳說中和綠毛龜一樣毛髮茂盛的毛豆腐,普通臭豆腐倒是吃了不少。感覺並沒有太出色,也可能因為我習慣了重口味,安徽臭豆腐的味道有些清淡吧。

臭豆腐調料

在台灣,站在澎湖馬公島最熱鬧的街頭,我捧著一分外賣的臭豆腐埋頭苦吃,有一種得救的感覺。因為之前從小島望安回澎湖的途中,遇上對於我這樣小腦不夠發達,平衡系統幾乎白長的人來說,稱得上驚濤駭浪的風浪——其實對那些正常人來說,也就是略有風浪而已,我猛烈地暈船,吐得帶動周圍的旅客齊齊開始嘔吐。我把一天的糧食都交待了以後,虛虛弱弱走到澎湖街頭,不知何故,最想吃的居然是臭豆腐。馬公最好的臭豆腐店沒有位置,只好外賣一份,我端起來慢慢吃完,居然就恢復了元氣。

台灣的臭豆腐實在非常發達,滿街都有「臭臭鍋」這種物體。一般臭豆腐有煎有蒸有煮,配上酸菜和甜甜的醬油膏,還可以加辣椒吃。在艋舺龍山寺旁邊的萬華夜市吃到大腸血旺和臭豆腐一起煮的鍋,驚艷而歸。不知何時才能再吃到,想來真是悵惘。

作者:阿子;編輯:徐無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VaWOm4BMH2_cNUgUPi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