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詩家集評(六)|《小樓聽雨(2016-2020)》

2023-06-08     小樓聽雨詩軒

原標題:​眾詩家集評(六)|《小樓聽雨(2016-2020)》

(按作者姓氏音序排列)

江合友  河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小樓聽雨》詩詞平台評論

委員。

搗 衣

潺緩溪流泛黛漪,木槌聲里看柔荑。

村邊浣洗渾閒事,使我倏然憶少時。

楊子怡評:

首三句集中筆墨寫搗衣:潺流聲、木槌聲、浣洗聲、閒聊聲,聲聲入耳,恬然一幅鄉村浣衣圖,山村風情盡出,優美如畫。末句收束,又是逆挽,「憶少時」三字使當前所見與少年時所見勾連起來,眼前所見浣衣即當年所見浣衣也。少年趣事又歷歷然。語朴味醇,允稱好詩。

2020-06-15《小樓詩詞品鑑》

江 嵐  1968年生,河南信陽人。《詩刊》編輯部副主任,《中華辭賦》副總編輯,《小樓聽雨》詩詞平台評論委員。

秋日過小湯山窗前即景

林表見秋山,娟娟似翠鬟。

終朝兩相對,恍惚已多年。

段維評:

化用太白的「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詩意,只不過這裡的山已明確化身為女性角色,讀來饒有興味。

2019-12-30《小樓詩詞品鑑》

蔣昌典 1943年生,湘人。中國三一重工標誌設計者。

樹木盆景

飲露餐風不負春,伸枝展葉守全真。

早知扭曲供人賞,悔不荊榛做好鄰。

楊子怡評:

「詠物詩最難工」,清之錢泳體會最深:「太切題則粘皮帶骨,不切題則捕風捉影,須在不即不離之間。」不即不離即詠物而不滯於物之謂也。鄉賢蔣先生《盆景》一詩深得此三昧也。首二句切題詠物,然不「粘皮帶骨」者,不「負」能「守」也。「負」「守」二字盡傳性情,物耶人耶,莫能辨之。轉結二句藉此深化,更傳奇妙:早知被賞如此,悔不鄰榛當初也。「悔」字大妙,詩境大升,物皆著我之顏色矣,樹耶我耶,孰能分焉。詠物不離不即,寄懷隨形生髮,自是詠物上乘之作也。

2020-06-02《小樓詩詞品鑑》

晉 風  牛永維,山西詩詞學會副秘書長。《小樓聽雨》詩詞平台編審。

重陽戲一絕

開窗就可看雲濤,每到重陽更自豪。

足底千山紅袖舞,咱家不必說登高。

段維評:

轉結於平常中見奇警。

2019-11-11《小樓周刊品鑑》

寫在母親節

不敢輕言寫頌吟,去年握筆到如今。

已將字典全翻遍,無有一詞能稱心。

歸樵評:

詩人對描寫對象「母親」不直接著墨,而是通過描寫自己欲「頌吟」而又苦於長時間找不到更「稱心」的詞彙,以表達、襯托被描寫對象「母親」的偉大。此謂「側寫」,亦叫「暗寫」,這種技巧往往有正面描寫所不及之功效。

2019-05-30《一詩一得》

編輯/章雪芳 審核/小樓聽雨 校對/馮 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4d75e4bc0f00b55f73ee36b4b8da8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