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我軍十大經典戰役排行榜(五)

2023-01-09     小女子大人物

原標題:解放戰爭我軍十大經典戰役排行榜(五)

9、「十大經典戰役」第九名:魯西南戰役

戰役時間:1947年6月30日至7月28日。參戰雙方: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2、3、6四個縱隊;國民黨軍整編第32、58、66師及整編第63師一個旅,援敵整編第70師。

殲敵數量:全殲敵整編第66師,整編第32、70師兩個師部及三個半旅,整編第55師兩個旅,整編第63師一個旅等,共殲敵9個半旅5.6萬餘人。

入選理由:魯西南戰役是劉、鄧大軍強渡黃河後,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奠基之戰,對手是國民黨主力四個半整編師,雙方兵力相當。此役也是晉冀魯豫我軍自解放戰爭開始以來,在一次戰役中殲敵數量最多的戰役。戰役結束後迫使國民黨從山東、陝西等地抽調七個整編師向魯西南增援,有力地配合了華東、西北我軍,為躍進大別山創造了有利條件。

綜合點評:劉伯承指揮的晉冀魯豫我軍,在解放戰爭一開始就率先打出了上黨、邯鄲戰役,有力地配合了國共談判。內戰全面爆發後,又連續取得隴海、定陶、巨野、滑縣、巨金魚、豫皖邊、豫北、晉西南等一系列戰役,屢戰屢勝,戰功顯赫,使得晉冀魯豫成為解放戰爭開始後的頭兩年戰績僅次於華東我軍的戰區。但不可否認的是,晉冀魯豫軍區面對的國民黨軍主力相對於華東、東北戰區要較少較弱,故殲敵數量中雜牌軍部隊要占一定比例。

平心而論,定陶、巨金魚、豫北等戰役無不堪稱經典,但非常不幸的是,它們幾乎都被華東我軍先期或同期所創造的蘇中、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等戰役更大的光輝所籠罩。魯西南戰役可以看作劉伯承指揮的諸多閃光戰役的一個縮影,此後劉、鄧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不折不扣地執行毛澤東經略中原的戰略構想,作出了巨大犧牲,實力元氣大傷。魯西南戰役也不幸成了解放戰爭時期劉伯承指揮的晉冀魯豫我軍獨立完成的最後一次重要戰役(直到渡江戰役開始前),不能不說是一代名將劉伯承心中永久的痛惜。

戰役評分:難度指數9分,技術指數9分,人氣指數9分。

10、「十大經典戰役」第十名:宜川戰役

戰役時間:1948年2月下旬至3月初。參戰雙方:西北野戰軍第1、2、3、4、6五個縱隊;國民黨軍整編第29軍之整編第27、90師及宜川守敵一個旅。殲敵數量:全殲敵整編第29軍軍部、兩個整編師師部、五個旅共2.9萬餘人,擊斃敵29軍軍長劉戡。

入選理由:宜川戰役是彭德懷指揮的西北野戰軍經過近一年的艱苦防禦作戰,而轉入外線作戰後的一次「圍城打援」的成功戰例。集中優勢兵力首先打援、而後攻城。殲敵援軍數量遠多於守敵數量,也是彭德懷解放戰爭以來對胡宗南主力所取得的最大一次勝利,並一舉扭轉了西北戰場的局勢。

綜合點評:嚴格意義上講,宜川戰役不能入選「十大經典戰役」,甚至會落選「十大候補經典戰役」。但考慮到西北我軍兵力薄弱,彭德懷危難時刻主動請纓,以區區2.6萬餘人的野戰兵力(僅有1、2縱)與胡宗南二十多萬大軍周旋九個多月,還屢有斬獲,相繼取得青、羊、蟠戰役的勝利,實屬不易。後來晉綏軍區3、4縱劃歸彭德懷後又取得較大的沙家店、延清戰役勝利。宜川戰役是在西北野戰軍進行「新式整軍」後,在兵力占優的情況下進行的第一次大戰役,此時西野主力已達7.5萬人。其後的西府戰役雖然收復了延安,但打的非常艱苦,自身傷亡很大,荔北戰役可圈可點。

1949年3月彭德懷奉命接替生病的徐向前,指揮了總攻太原的戰役。之後華北第18、19兵團統歸一野,彭德懷部兵力已近40萬,又相繼發動了陝中、榆林、扶郿戰役等,雖然重創了胡宗南,但戰役組織和結果並不太理想。蘭州、寧夏戰役主要是消滅「二馬」。相比之下,宜川戰役應該算是彭德懷解放戰爭時期的代表作,冠名「十大」實為榮譽當選。

戰役評分:難度指數7分,技術指數8分,人氣指數8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9304dc2f396f3faee938c555d19737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