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在強調學習的重要性,身邊也不乏愛學習的人,但有時候我們跟別人一起參加了同樣的課程,明明都是一個老師教的,作業也都一樣,學習的結果和成就卻迥然不同。究其原因,我們會發現,那些真正會學習的人,都是喜歡不斷給自己製造麻煩的人,有時候還會給老師製造一些麻煩,但老師往往都喜歡這樣的學生。
1
這樣的學生在學校不一定是成績最好的,但出了學校,往往是最容易成功的一批人。
馬雲的故事我們都聽說過:在應試教育體制下,連續參加三次高考,才「幸運」地考上杭州師範學院,上了大學以後,他便主動進了校學生會,而且後來還當了學生會主席,直至坐到杭州市學聯主席的位置。
馬雲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外語,算是拿到了鐵飯碗,大學教師不用坐班,當他的其他同事還滿足於每月拿著固定工資,打算守著這份相對穩定的鐵飯碗,度過下半生時,不甘寂寞的馬雲利用工作之餘,找了不少兼職:在西湖邊成立杭州第一個英語角;為外國遊客當導遊;創建「海博翻譯社」;到義烏批發小商品……闖蕩了幾年後,錢沒賺多少,超強的活動能力卻為馬雲帶來了不小的名氣,他甚至還戴上了「杭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的光榮稱號。
很多人都不屑於馬雲這種自找麻煩式的瞎折騰,這時,一家與外商有合作項目的中國公司找到馬雲,聘他為翻譯到美國幫助收帳。正是這次美國之行,再次改變了馬雲的人生之路。馬雲到西雅圖找到一個朋友,在朋友那裡,他第一次接觸到了網際網路:「我甚至害怕觸摸電腦的按鍵,我當時想,誰知道這玩藝兒值多少錢呢?我要是把它弄壞了能賠得起嗎?」
回國後,喜歡折騰的他還是選擇嘗試進入一個新的領域——網際網路。經過慎重考慮,他毅然辭掉了人人敬慕的大學教師的職務,借了2000美元,開辦了中國第一家網際網路商業信息發布站「中國黃頁」。經過幾番折騰,1999年,馬雲又回到杭州,在自己家裡創辦了阿里巴巴網站——國內第一家為全世界中小企業服務的電子商務網站。
2
2006年,馬雲回到母校杭州師範學院演講,面對自己曾經熟悉的老師和不熟悉的師弟師妹,他動情地說:「很多人認為創業就是為了賺錢,可是我創建阿里巴巴卻不僅僅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讓自己以後有更多的經驗教給學生。在大學教書的過程中我得到了很多東西,我愛教書。但是我想到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在20年以後,我馬雲是否還能繼續站在講台上教書?因為大學生的學習不光是學書本的知識,還有社會實踐。不論我創業成功與否,將來我再回到講台的時候,至少我會比大學裡其他老師多了一些經驗。」
由此可見,心懷教育的馬老師,對於大學時代如何學習早就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除了書本知識,還有社會實踐,而他也身體力行,在社會中通過不斷地給自己找麻煩,讓自己離開舒適區,接觸新事物,學習新知識,從每一個他認為優秀的人身上吸取能量和養分。最後再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更多的年輕人。
馬雲在回答記者「迄今對你影響最大的人是誰?」的提問時,這樣回答:「我覺得影響我的人挺多的,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人影響我:路遙的《人生》影響過我,金庸的《笑傲江湖》影響過我,《阿甘正傳》裡面簡單的阿甘影響過我,《排球女將》中的小鹿純子影響過我,還有我的父母、我的老師、我的朋友,他們都影響過我。但是,我認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完全影響你,重要的是你能從每一個影響過你的人身上找到各種機會,然後不斷學習,從而反過來影響別人。」
馬雲做到了,他在這麼多年的打拚經歷中,不斷給自己找麻煩,挑戰自己,最終用行動證明了這才是最高層次的學習。也的的確確影響了大批的年輕人。
3
在《認知天性》一書中,關於學習,眾多的認知心理學家,也提到了「合意困難」這個概念,指的是在學習時,故意給自己製造一些麻煩,造成短期學習的難度提高,但長期來看,卻能提升學習的效果。
但人的本性都喜歡容易的,簡單的學習方法,比如死記硬背,這樣的學習結果都是走馬觀花式的短期記憶,在應付考試時效果比較明顯,很難形成長期記憶。對知識的理解也都是比較膚淺的,深入學習往往需要耗費更多的心力,需要多思考,多總結,多試錯。
由於惰性使然,很多人就此止步不前,而會學習的人,則會選擇迎難而上,從挫折與失敗中學習。這種學習中的合意困難,正是會學習的人制勝的法寶。世界首富 比爾·蓋茨,當年從哈佛輟學,也是因為覺得在學校的學習,已經無法滿足他對知識的渴求了,創辦了微軟,從主動解決各類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加固已學的知識,同時學到了新的解決問題的思路,為微軟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即使已經成為世界首富,也並沒有停止學習,而是轉身投入到慈善事業中,研究怎樣才能最大限度的幫助到最需要幫助的人群,進行各項疫苗病毒的研發投入,防止傳染性疾病給貧困人口帶來更大的負擔。
這種不斷給自己找麻煩,逼迫自己走出舒適區的學習態度成就的不僅僅是世界首富的身份,更是一個有格局、有遠見的慈善家。縱觀那些做出大成就的成功人士,無一不是通過主動學習的方式,給自己製造麻煩,不斷折騰,而最終闖出一番天地的人。
因此,當我們無法判斷自己什麼時候學得好,什麼時候學得不好時,如果感到學起來又慢又難,似乎毫無進展,請對自己多一些耐心,多一點信心,再努力一點,相信在學習中,耗費的努力越多,你學得就越紮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