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摘金的含金量有多高,張怡寧知道

2024-08-03     視覺志

今天巴黎奧運會的桌球女單決賽,陳夢戰勝孫穎莎取得了女單比賽的冠軍。

這場桌球的「內戰」雖然讓金牌成為了中國隊的囊中之物,卻依舊在比賽的過程中牽引了無數人的心。

於是就有人感嘆,桌球不愧是國球,運動員實力很強,大魔王一代接著一代出現,觀眾喜歡這些選手,也愛看他們的比賽。

「國球」並非浪得虛名。每逢大型賽事,反覆愛上國乒,成為了大家的共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國乒,我們總能在這一小小的球里看到一個時代最重要的東西。

這場女單決賽雖然是「內戰」,緊張感卻一點不少。陳夢是上一屆東京奧運會的女單冠軍,她當時的對手也是孫穎莎。

在二人比賽前有媒體採訪了許昕,許昕就表示在技術上也許孫穎莎有所領先,但在心態上會是陳夢更勝一籌。

這句話雖然看似「端水」,其實是提到兩個重點。一是孫穎莎當打之年體力和精力都更好,二是陳夢老將沉著,心態上更加穩定。

而決賽的過程的確也很膠著。先是孫穎莎小勝一局,之後陳夢追回兩局,又在孫穎莎扳回一局後連贏兩局,才最終成為巴黎奧運會的女單冠軍。

在東京奧運會奪冠後陳夢接受採訪時就表示過「我的時代來了」,當時媒體給她的頭銜,就是開啟「夢」時代。而她在巴黎奧運會女單的再次奪冠,不但意味著守住了自己的榮耀,更讓她成為了繼鄧亞萍和張怡寧之後女乒擁有的第三個蟬聯兩屆奧運會單打冠軍的選手。

只是,這場比賽之所以精彩,就是無論孫穎莎還是陳夢奪冠,中國女乒都能有新的突破。

孫穎莎是年輕的小將,但是實力強勁。2000年的她17年才進入國家1隊,首次參加成人組賽事世界排名就從無直接「空降」至世界第10。2023年她成為WTT大滿貫賽史上首位「三冠王」,後來又成為世乒賽歷史上首位00後單打冠軍——很多人猜測,她極有可能成為新一代的「大魔王」。

也是由於00後的國乒小將人氣更高,她在場內的呼聲也更旺。

但陳夢同樣實力強勁,她在4比0戰勝韓國的申裕斌後,韓國媒體將她形容為「萬里長城」,原話是——

「申裕斌很拼,但中國的長城太高大了。」

顯然,陳夢和孫穎莎都有成為大魔王的實力,而二人雙雙殺入女單決賽,則標誌著現在國乒女隊很有可能已經重現了曾經「二王一馬」的輝煌。

90年代男乒「二王一馬」的時代,馬琳,王勵勤,王皓都是頂級的球手,當時男乒隊也是實力強勁,競爭激烈。如今的國乒女團,也正沖向這樣的全盛時代。

雖然我們常笑稱桌球是奧運會最穩的項目,但看過今年比賽的觀眾都應該知道,凡比賽都存在變數,沒有人能成為常勝將軍,也正因如此,競技體育才看得人熱血沸騰。

而我們一代代的國乒人,從來都不是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的運動員。他們在每個時期的成績都是憑藉自己的實力拚出來的,無論是否是「大魔王」都是如此。

國乒一路走來,每個階段都有屬於那個時代「大魔王」,也有那個時期的「雙子星」。桌球也似乎在不同時期,承接著不同的「身份和任務」。

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剛剛成立,體育比賽提供了最好的向世界展現國人精神面貌的機會。為新中國獲得首個體育賽事世界冠軍的人名叫容國團。他出生於香港,57年起回到祖國打比賽。他根據自己豐富的實戰經驗創造了一套攻、守、拉、搓、推、擋相結合的桌球打法,而這套打法為後來豐富我國桌球運動的技術提供了依據。

容國團

容國團在59年的第25屆世界桌球錦標賽上獲得男子單打的冠軍。周恩來總理將這件事與新中國成立十周年並稱為1959年的兩件大喜事——由此,中國產出的桌球也有了個新名字:「紅雙喜」。

容國團的隊友莊則棟說,容國團奪冠的最大意義是,在他之前沒人敢想拿世界冠軍;在他之後,我們終於可以堂堂正正說出這個希望:我們要做世界冠軍。

而這個莊則棟也有個用小球撼動大球的著名桌球事跡。上世紀70年代中美關係極度緊張,在1971年的世界桌球錦標賽上,美國桌球隊隊員錯上了中國隊的汽車,莊則棟就友好地送給了科恩一件杭州織錦,隨後科恩回贈禮物。之後美國桌球隊請求訪華,中美關係緩和,著名的「桌球外交」就源於此。

莊則棟和科恩

等到了7、80年代,我國的經濟、社會都渴望迅速開始發展,體育也是一樣。我們亟需「大魔王」式的人物來做定海神針,國乒隊就出現了幾位非常優秀的運動員。

比如郭躍華。他小時候自學成才,練成弧圈球,後來被體校教練發現開始接受系統訓練。雖然他的職業生涯曾一度因社會特殊原因中斷,但1971年桌球再次回到大眾視野時,郭躍華就馬上迎來了重返賽場的機會。

此時的他不僅有天分更有著「野球場」上豐富的實戰經驗,他的球風狠烈,人也倔強不服輸,很快就在同齡運動員中脫穎而出。1977年他就在當年的第34屆世乒賽上幫助中國隊成功奪得男團冠軍,1980年更是當選為中國桌球男隊隊長,還在首屆世界盃比賽中勇奪桂冠。

郭躍華

他的隊友蔡建華則成為了後來國乒隊重要的「乒壇掌門人」。蔡振華在80年代初成為國乒隊的主力。

主教練蔡振華

83年第37屆世乒賽,瓦爾德內爾第一次在國際大賽中亮相,與他交手的中國球員就是蔡振華。有球迷說,當時的瓦爾德內爾根本就看不透蔡振華的打法,因為他的球拍兩面都是紅色的,根本無法判斷是哪一面擊球,所以後來國際乒聯規定「球拍兩面必須各粘紅、黑兩色膠皮」。

瓦爾德內和蔡振華

但當時的世乒賽男單比賽蔡振華輸給了郭躍華。再加上國家隊更新換代很快,那屆世乒賽後蔡振華就淡出了主力層。後來他選擇退役,被公派到義大利執教,直到1989年世乒賽男團決賽,中國男乒陷入低谷,國家隊才重新召回了蔡振華,他開始出任國乒男隊教練。1991年千葉世乒賽,中國男團還只拿到歷史最低的第7名,等到世界盃團體賽的時候,國乒隊的狀態就回來了,不但贏了傳統近敵瑞典,也拿到了世界盃團體冠軍。

女乒最有名的曹燕華在當時被稱為「女乒一姐」。1975年年僅13歲的她參加了桌球錦標賽並奪得冠軍,兩年後她便成功加入了國家隊。

曹燕華

曹燕華屬於絕對的技術流,她是直板反膠打法,能在面對實力不足的對手時輕鬆掌控局面。這個打法讓曹燕華成為了中國運動員中第一個贏得世乒賽四個項目大滿貫的人。在她的職業發展期間一共獲得過59枚國內外重大賽事的金牌。而在曹燕華後,國乒女隊的打法更是花樣翻新,高手如雲。88年漢城奧運會中國隊的「三朵金花」所向披靡,陳靜、李惠芬和焦志敏包攬了女單金銀銅牌。

那個時代的國乒和我們的國家一樣,憑藉實力一步步站上了世界的舞台。然而機遇與挑戰是並存的,隨著90年代越來越多的實力選手進入桌球圈,國乒隊新的挑戰也就此開始。

前面提到,整個上世紀80年代中國女乒都實力強勁,但到了90年代,韓國的玄靜和崛起,從86年到90年,她連續從中國隊手中搶走了奧運會女雙和世乒賽女雙、混雙的冠軍。直到90年鄧亞萍橫空出世擊敗了玄靜和,開啟了屬於她的時代。

鄧亞萍是真正的「大魔王」。16歲首次參加世乒賽就獲得了女雙冠軍,之後巴塞隆納奧運會作為中國隊主力奪得了女子單、雙打兩枚金牌。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蟬聯奧運女單、女雙冠軍,成為中國奧運歷史第一個奪得四枚金牌的運動員。

等到98年宣布退役的時候,鄧亞萍已經拿到了18個世界冠軍,並連續8年保持乒壇排名世界第一。

鄧亞萍很強,但她不止是強,還很拼。王楠曾經回憶過和鄧亞萍打比賽的過往。她說鄧亞萍有傷病,腳踝疼痛時沒有辦法走路。但為了比賽,她可以把腳跺麻,讓痛點沒有知覺,用麻痹神經的方式強行讓自己完成比賽。

當時王楠說,這種意志一定是運動員里的楷模。而90年代成長起來的一代,就是在這樣的體育楷模的感召下,了解國乒,愛上國乒的。對於那個時代的大眾來說,國乒意味著不只有勝利,而是一種能令人振奮的力量。

因為那個時代的國乒太強了,堪稱得上「諸神之戰」。

比如講述這段故事的王楠,就接過了鄧亞萍「大魔王」的接力棒。90年代後半段,王楠開始崛起並嘗試挑戰鄧亞萍。97年曼徹斯特世乒賽女單決賽是二人唯一一次交手記錄,最終鄧亞萍3:1取勝。王楠從1993年進入國家隊到2008年退役,15年時間裡取得了24個世界冠軍頭銜,即使到現在也是中國女乒獲得世界冠軍數量最多的運動員。

2001年的第46屆世乒賽,她一人就包攬女團、女雙和女單三個冠軍;2007年女乒世界盃又收穫了女單冠軍,成為該項賽事女單四冠王。在北京奧運會退役前,她也是奧運會、世乒賽、世界盃三大賽女子單打冠軍「大滿貫」。

接棒王楠「大魔王」頭銜的就是張怡寧,她是唯一一位在女子桌球比賽中實現了雙料冠軍的運動員。北京奧運會時,張怡寧擊敗了王楠奪冠。2009年她獲世乒賽女單冠軍 。她的職業生涯收穫了19個世界冠軍,並在奧運會、世乒賽和世界盃三大賽的單打比賽中,保持外戰全勝紀錄,連續5年保持世界排名第一位置。

雖然之後李曉霞和丁寧都拿到了大滿貫,但其影響力都遠不如前輩。有球迷曾評價說真正的大滿貫也就是鄧亞萍,王楠和張怡寧三個,其他的李曉霞和丁寧都是運氣偶然因素,沒有大滿貫的霸氣。

90年代的國乒男隊也是神仙打架。很多人將95的天津世乒賽看作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因為在這一屆比賽中,孔令輝、劉國梁、丁松等年輕隊員登上世界舞台,國乒更是在這一屆世乒賽上包攬了全部7個項目的冠軍。也是從95年的世乒賽開始,「雙子星」劉國梁、孔令輝開始閃耀世界乒壇。

96年劉國梁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與孔令輝摘得男雙金牌,又在單打決賽中戰勝師兄,一人收穫兩枚奧運金牌。直到1999年第45屆世乒賽劉國梁男單奪冠,他也成為首位實現「超大滿貫」(奧運會、世乒賽和世界盃所有項目冠軍)的選手;與他同期的孔令輝則緊隨其後,在2000年的雪梨奧運會上成就了大滿貫。

在劉國梁和孔令輝後,國乒經歷了「二王一馬」(王力勤、王皓、馬琳)的時期,但這三個人都很強,且實力平均相互牽制,三個人都沒有出現大滿貫。

再之後就是馬龍與張繼科的「雙子星」時代。

馬龍是桌球歷史上首位一年內取得這三項冠軍的男子球員 。里約奧運會桌球男子單打決賽首次奪得奧運男單冠軍 ,實現個人男單大滿貫 ,成為中國男乒史上第4位大滿貫選手。

張繼科在2012年8月,獲倫敦奧運會桌球男單、男團冠軍之後,實現世錦賽、世界盃、奧運會三項個人冠軍的大滿貫 。

巨星雲集的時代,正是中國快速崛起,經濟和國家地位都在世界上迅速提升。我們從他們身上看到的蓬勃鬥志和生命力,是體育精神,也是時代精神。

如今的國乒隊,雖然已不復黃金時代「諸神之戰」的盛景,卻依舊穩紮穩打。現在國乒雖然有爭議、有討論,但同樣有實力,有希望,更重要的是,依舊有無數國人的關注和支持。

今天的這場女單比賽,在央視的收視率突破高達3.5%,市場占有率逼近63%。女單比賽的收視率破10%,全頻道斷層領跑。

微博連爆了好幾個詞條。

之前樊振東和張本智和比賽,無數人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他們看比賽的「盛況」,有害怕自己晦氣不敢看比賽的,有在家裡祈禱想用「玄學」助力中國隊的,還有人說,能完整看完這場比賽的人,心理素質已經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在比賽結束後,張本智和接受日媒採訪時說,他已經發揮了100%,原來還是贏不了他啊。

很多人說這句話很「日漫」、很熱血,其實就是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即使全力以赴的被打敗,也沒有遺憾了。

所以,當甦醒說和家人去看毫無懸念的比賽才會被網友攻擊,因為從來就沒有毫無懸念的比賽,我們面對的,是把中國隊的打法反覆研究的對手,而我們的每場比賽都是用實力打下的硬仗。

而我們的國乒隊,並不是真的有什麼神明附體,如果有,那神明就是他們的實力。

而今年站上巴黎奧運會講台的中國00後運動員,就是接棒國乒前輩,完成國乒傳承的新一代青年。

陳夢在獲得冠軍時接受採訪,說這三年輸了孫穎莎非常多,說孫穎莎技術打法風格的質量很高,年齡也是當打之年,在場上運轉的速度也非常快,能夠拼贏比賽非常開心。

而從陳夢的採訪中,我們也看到了國乒隊的傳承。是老球員的穩紮穩打,是年輕球員的奮力拚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大魔王,一代國乒人也傳承著他們的大魔王。

我們時常在問,這個時代的國乒隊是什麼樣的呢?我們會為了他們怎樣的精神而歡呼喝彩呢?

他們能頂住壓力,努力拚搏,直到把本應屬於我們的榮譽收入囊中。

仔細想想,這不就是我們一直愛著的國乒精神嗎?

在莎莎結束比賽後,一則網友的評論讓人感慨。她說,她是孫穎莎的鐵桿球迷,她的大表姐被馬龍迷的「要死要活」;她的媽媽年輕時候徹夜觀看劉國梁、孔令輝、張怡寧的比賽;她的大姨最愛鄧亞萍;奶奶當年是去鄰居家蹭電視看到了蔡國強。家裡每個人都有他們迷戀的國乒隊員。

也許國乒隊傳承的從來都不是獎牌或是榮耀,他們傳承的是永不言棄,是重壓之下依舊能突破自我的意志和勇氣。也大概就是一代代中國人,或在觀眾席,或者電視機前握拳、屏息,歡呼、吶喊,一次又一次愛上國乒的原因吧。

3/ Aug/ 2024

監製:視覺志

編輯:小飈

微博:視覺志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來微博找小視玩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8ac20e5d66137bac62c5a954c6c2dc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