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了還比不上魚死了,陳嶼把婚姻當避風港,究竟是誰的錯?

2020-07-30     孟小喵

原標題:孩子沒了還比不上魚死了,陳嶼把婚姻當避風港,究竟是誰的錯?

最近追《三十而已》,真!的!太!好!看!了!

雙商在線的家庭主婦顧佳,漂亮獨立的單身櫃姐王漫妮,可愛單純的上海土著鍾曉芹。

3個女主代表3個不同圈層,讓我們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又真,還爽。

但就是最近,被劇里的陳嶼氣死了!

丈母娘給他們小兩口做飯,不說感謝也就算了,還埋怨妻子曉芹長不大;

洗衣服、收衣服只管自己的,一點都不碰老婆的;

曉芹懷孕了,第一反應是質問什麼時候懷的、怎麼就懷孕了,還建議打掉;

老婆不幸流產,他竟然一點沒表現難過,還照常上班,自己養的魚死了,倒是大發脾氣,難道孩子還不如魚重要?

真是妥妥的直男癌呀!

不善溝通、怕麻煩、性格內向,這些性格特點本沒錯,但他在婚姻中對妻子冷暴力,使夫妻成為「合租式」室友,就真的不對了。

一系列不滿都在默默堆積。

終於,曉芹30歲生日那天,所有糟糕的事情一起發生了:手機壞掉、淋雨、貓咪走失……

曉芹怒火達到頂峰,一氣之下提出了離婚。

陳嶼也答應得乾脆:「離就離!」(痛快之餘,更被陳嶼的「不解釋」氣到)

兩人爭吵時,鍾曉芹曾質問:「你這樣的人為什麼要結婚啊?」

這句話想必也是廣大網友的心聲吧!

而陳嶼倒是不慌不忙地回答:「都說婚姻是避風港,誰結婚成家不是為了過個踏實日子啊!」

婚姻就是為了過踏實日子?明明更多的是一地雞毛,是兩個不完美的人,共同為了美好未來而相互扶持,相濡以沫。

其實陳嶼這句話,本質上揭示出:他對婚姻有太多誤解,在根源上,是因為他的原生家庭。

陳嶼曾說,自己不想要孩子,是怕當不好一個父親,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生孩子。

而這種對養育的恐懼,來自小時候缺失的父愛。

陳嶼出生在一個小鎮,家境比較貧困,而且在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拋棄了他們。

此後,他和媽媽、弟弟生活在一起。

弟弟機靈活潑,陳嶼木訥、不善言辭,媽媽更偏愛弟弟。

陳嶼只是低頭做事,有鍋自己背,有錯一個人扛,從小沒感受過家庭的溫暖。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孤僻封鎖的性格,遇到什麼事情也不善表達,並且儘量不去麻煩別人。

這部劇播出了這麼多集,還沒看到陳嶼主動提起自己的家人,甚至母親給自己打一萬塊錢,還需要弟弟來中轉。

這些都可以看出,他拼了命地,想逃離那個家庭。

從小沒被愛過的他,長大後,活成了一座孤島,沉默寡言,憂鬱隱忍。

遇到鍾曉芹那樣活潑可愛的女孩,就像在黑暗中邂逅了一縷陽光,終於有了一絲生機。

但結婚後,他在原生家庭受的傷,暴露無遺。

他太冷靜、太理智,即使很愛鍾曉芹,也學不會表達,只會默默做事;即使事出有因,也不會解釋半分;即使在單位受排擠很久,也不會回家抱怨一絲一毫。

其實,他默默為曉芹做了很多事。

怕懷孕的老婆摔倒,連夜製作聲控燈,之後體貼周到地安裝好;

嘴上說著不買嬰兒床,晚上卻偷偷量魚缸的尺寸,準備把嬰兒床擠在魚室;

孩子沒了,雖然表面看著一點不難過,卻會躲在角落默默流淚;

曉芹30歲生日的時候,為了在上海最熱門的餐廳定個位子,他第一次給領導送禮;

曉芹手機壞了,他二話不說,馬上給她買個新的……

可惜這一切,曉芹都不知道。

有誤會不解釋,有艱難一個人扛,關心的事默默做,導致兩人感情越來越疏遠,誤會越來越深,最終兩人就這樣分開了,真是有點可惜。

講真,這樣的陳嶼,怪讓人心疼的。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真的太大了。

不管外表多麼光鮮亮麗,只要被原生家庭傷害過,內心總會有最敏感最軟弱的地方。

《心靈捕手》里的威爾,明明是個絕頂聰明的數學天才,童年的經歷卻極為不幸。

從小被父母拋棄,後來被寄養的父親家暴,受盡了欺負。

這些讓他內心一直覺得,自己一定會糟糕一輩子。

所以,即使有過人才能,也不敢去追求夢想,因為沒有自信;即使愛上了別人,也不敢在一起,因為怕被拋棄。

內心渴望安穩平靜的生活,卻只能靠喝酒、打架來尋求一時的刺激。

就像心理學家武志紅說的:「原生家庭問題很嚴重,成年人的很多心理問題都來源於兒時的傷害,並且這種痛苦會長期伴隨。」

原生家庭重要,但也並不是無法擺脫。

某項研究表明:25歲之後,我們都有能力成為自己的父母,幫自己補足童年所缺失的一切。

並且有很多人已經做到了,就像孫儷和鄧超夫婦。

孫儷出生在上海一個普通人家,從小父母爭吵不休。

12歲那年,她的父母離婚了,只給她們母女留下了2000元的生活費。

母女倆從此開始了艱難的生活。

媽媽為了賺錢,白天在商場做售貨員,下了班還要再去做清潔工。

父母離異,母親拚命打工……這一切,讓孫儷喪失了愛的能力,一度說自己以後也不會結婚。

再看鄧超,出生在一個重組家庭,並且是最小的孩子;面對複雜的家庭關係,他變為一個敏感叛逆的問題少年:逃課、打架、酒吧廝混……

直到孫儷遇到鄧超,兩人彼此療愈,互相包容,最終走出陰霾,重獲新生。

現在他們夫妻恩愛,孩子可愛,一家經常在微博秀日常,隨處都有幸福的影子,讓人羨慕嫉妒!

其實每個人從小到大,多多少少都會受到家庭的傷害。

而怎樣選擇,是我們說了算。

可以選擇不原諒;也可以選擇放下;可以一直沉浸在痛苦中,也可以療愈傷口,迎接新生活。

但為人父母的我們要清楚,自己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如果我們不選擇和解,就很可能將這種痛苦,帶給孩子。

心理學研究發現,有人堅持不肯原諒和接納父母,本質上只是為了可以讓自己繼續扮演受害者的角色。

而最好的選擇是:接受不能改變的,改變能改變的。

原生家庭雖不可更改,但我們可以在再生家庭努力,給孩子營造一個快樂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書中說:

「當你終止了舊有的家庭模式並打破循環時,也為你的孩子、你孩子的孩子以及以後的子子孫孫送上了一份無比珍貴的禮物,你是在塑造未來。」

很多時候,愛是一種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是可以習得的。

一個人的原生家庭,或許是宿命,但只要努力去接納過往,接納不完美,與父母和解,就是我們邁向新生活的嘗試,給孩子積攢的幸福底氣。

或許這條路走起來困難重重,但只要不放棄,就一定會有希望,不是嗎?

今日互動:你對陳嶼和鍾曉芹的婚姻怎麼看?評論區留下真知灼見吧!

作者簡介:孟小喵,一隻喜歡用文字說話的貓,期待用文字敲開每個心靈的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8N5yoHMBeElxlkkaTgt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