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了曹操滅袁紹之戰,也就明白了:俄烏衝突,無人可以調停

2023-01-05     小女子大人物

原標題:看懂了曹操滅袁紹之戰,也就明白了:俄烏衝突,無人可以調停

在三國早期,天下一共有18路諸侯,包括:袁紹、袁術、公孫瓚、劉岱、韓馥、張超、孔融,當然還有曹操,在這18路諸侯之中,其實真正有實力,有地盤的也就只有數人。在曹操看來他們都是「冢中枯骨」,根本不值得一提。

曹操為何如此認為呢?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在曹操看來,經過當年18路諸侯聯盟討伐董卓事件可以看出,天下18路諸侯表面是聯盟抗董,但實際上呢?卻是各自準備撈好處,搶占地盤。

曹操由此看出,天下18路諸侯根本成不了氣候,於是在當時曹操便吸引了荀彧,然後便直接離開了諸侯聯盟大本營。在曹操離開之時,還怒罵袁紹成不了事,其實當時袁紹的實力是最大的。

袁紹帳下不但有田豐,許攸,逢紀、郭圖、審配等謀士。而且還有顏良、文丑等上將。並且最重要是袁紹已經占據、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其地盤、人力是曹操的數十倍。

然而當時的曹操根本沒有把袁紹放在眼裡,而且發誓要滅掉袁紹。公元200年,曹操發動官渡之戰,並且在此戰之中曹操獲勝,後來曹操經過長達8年的時間將袁紹有生力量全部清除。

根據史料記載,曹操在官渡之戰時坑殺袁紹7萬兵士,足見曹操滅袁紹之心,是鐵定了的。

據《資治通鑑》記載:餘眾降者,操盡坑之,前後所殺七萬餘人。看看曹操的做法,簡直是快、准、狠!

那麼問題來了,曹操為何非要滅掉袁紹呢?其實這一點跟如今的俄烏衝突有些類似,並且根本沒有人可以調停!

官渡之戰持續一年多,為何沒有敢幫助袁紹?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官渡之戰打響之後,持續一年多的時間,為何沒有一個諸侯敢前來幫助袁紹?同時也沒有一個諸侯敢前去幫助曹操?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官渡之戰爆發於公元199年6月,至公元200年10月一直在官渡交戰,前前後後一共經歷了一年零5個月時間。

自公元196年,曹操迎接漢獻帝之後便開始四處征戰先後平定,呂布、袁術等。隨後曹操便占據了兗州、徐州,包括部分豫州地區。

很明顯,曹操占據兗州、徐州之地已經對袁紹造成了不小的威脅。雖然當時袁紹並沒有將曹操放在眼裡,但是袁紹、曹操之間必須要分出勝負。

袁紹當時已經占據幽州、冀州、青州、并州,盡占河北之地,由此一來曹操、袁紹這兩個華北頂尖的軍政集團必將決一勝負。

袁紹當時可動用的兵力大概有10餘萬,而曹操呢?最多能抽調出2萬精兵與袁紹對戰。袁紹基本沒有後顧之憂,而曹操呢?其本身處於四戰之地,同時還有關中諸侯在觀望,劉表、張繡又不曾降服,孫策更是讓曹操頭痛,而暫時依附的劉備又非籠中鳥。

從種種情況分析來看,曹操與袁紹的實力根本不是同一層次。然而曹操集中兵力,守住要隘,採納郭嘉、賈詡等頂尖謀士的戰略主張,利用靈活就虛的戰術,並且在關中地區實施鎮撫之術,拉攏涼州從而實現相對穩定局面。

而袁紹呢?也向許都方向進發,就此曹操、袁紹兩大軍事集團大戰一觸即發。

不過作為曹操、或是袁紹他們都在爭取盟友,希望他們能夠幫助自己,即便不願意幫忙也不要在背後捅刀子。

在《三國志·衛覬傳》記載:太祖征袁紹,而劉表為紹援,關中諸將又中立。從史料記載來看,當時袁紹已經招誘了劉表,希望得到劉表的幫助。劉表當時也策反諸州郡打算反曹,但實際上呢?劉表卻沒有敢親自出兵攻打曹操。

另外一方面袁紹也誘降張繡,不過遭到了賈詡的反對。

在《三國志》記載:太祖拒袁紹於官渡,紹遣人招繡,並與詡書結援。詡顯於繡坐上謂紹使曰:「歸謝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國士乎?」,賈詡當時一語道破,認為袁紹連兄弟都容不下,怎麼可能真心收降張繡。後來,張繡便投奔了曹操。

總體來說,官渡之戰期間,眾諸侯都是兩不相幫,既不幫助曹操,也不幫助袁紹。

而當時劉備雖然在袁紹陣營之中,但是卻私下搜集兵馬,準備自己重建團隊。袁紹當時雖然招誘劉表、張繡,但是他們二人也沒有真正帶兵攻打曹操。

曹操攻滅袁紹之戰

曹操在穩住關中諸侯,還有涼州方面之後,便一門心思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對付袁紹這件事情之上。

而袁紹方面呢?也絲毫沒給曹操機會,迅速派遣大將郭圖、淳于瓊、顏良進攻白馬,袁紹此舉的目的也是非常簡單,就是想占據黃河南岸要點,從而保障主力大軍渡河。

曹操當時便採納了荀攸的建議,利用聲東擊西之計,用偽軍做出要攻打袁紹後方的假象,但實際上卻輕騎兵出動直接幹掉顏良。當然了,曹操當時也是出動了精英大將包括:張遼、徐晃,關羽。

就這樣,顏良被殺,袁紹也算是敗了第一陣。

曹操在斬殺顏良之後,迅速沿黃河向西撤退,然而袁紹卻不願意就這樣損失顏良,於是派遣文丑和劉備進擊曹操。曹操當時便下令讓所有的兵士將手中的輜重、財物盡數丟到路邊。果然文丑兵士只顧著搶財物,而將曹操放置一邊。

隨後曹操下令,迅速殺向文丑軍中,一時之間連同文丑在內的袁軍大敗,文丑當場死於亂軍之中。

就這樣,袁紹、曹操在官渡之戰的第一次交手就這樣結束。此後,兩軍進入對峙期間。袁紹的主力部隊也盡數趕到了官渡,隨後袁紹修建樓櫓,由於兵力多,袁紹方面堆土如山,並且讓兵士用利箭俯射曹營。

而曹操方面呢?也製作出了一種叫霹靂車的裝置,此裝置可以發石,曹軍用此裝備成功擊毀了袁軍的樓櫓。

隨後袁紹又派遣兵士挖掘地道,以地道之術進攻曹操,足見當時曹操的防禦工作還是做得相當的到位的,袁紹雖然數倍兵力於曹操,但還是無法強攻進來。為了擊敗袁紹的地道戰術,曹操命軍士在軍營之中掘長塹以抵抗袁紹的地道戰術。

由此一來,雙方又僵持3個多月。

曹操方面後勤補給困難,營中軍士也非常疲憊,於是曹操私下寫信給荀彧商量退守許都的相關事宜。然而荀彧卻道:「昔日楚、漢在滎陽、成皋之間,劉邦、項羽沒有人肯先退一步!」,如果此時退步,那麼就意味著失敗。

此時正是關鍵時刻,不久之後將會迎來戰略轉機,因為曹操和袁紹已經交戰大半年,猶如現今的俄、烏情況是一模一樣,烏方其實就像三國時期的曹操一樣,而俄方呢?就類似三國的袁紹一樣。

荀彧一語穩住了曹操,曹操呢?也派遣典農中郎將任峻採取十路縱隊為一部,縮短運輸隊的前後距離,由此一來大軍糧草便可以得到及時補充。除此之外,曹操加強防衛,同時派遣徐晃、史渙等將,燒毀了袁軍數千石糧草,讓袁紹損失不小,同時曹操也可以得到糧草補給。

不久劉辟叛變,袁紹使劉備前往相助,又派韓荀鈔斷曹軍西道,皆被曹仁擊破。江東孫策意欲偷襲許都,卻被刺客暗殺,看看這時機正如荀彧所說,曹操真的等來了天下時機的改變。

隨後曹操便是奇襲袁紹的烏巢糧草大營,最終圓滿而歸,當然了丟掉糧草的袁紹已經是無力再戰,總不能讓兵士位餓著肚子打仗吧!後來,袁紹將近8萬的兵士投降曹操,然而曹操呢?

因為兵力太過懸殊,同時害怕袁軍會叛變,因為還有袁紹的幾個兒子,只有袁氏勢力存在,這些袁軍均有可能叛變,於是曹操便下令坑殺了袁紹的這數萬兵士。

由此一來,曹操在官渡大獲全勝。

為何無人能調停?

袁紹、曹操僵持了大概1年多,期間沒有第三方兵力加入戰鬥。為什麼呢?其實天下諸侯都知道,沒有人能夠調停曹操與袁紹的對戰。

其一當時的天下大勢需要曹操、袁紹一決生死。其他諸侯根本不想參與進來,只想保存實力,等觀天下大變,好趁機撈點油水。二則,想依附於曹、或是袁,坐收漁利。

其三,放眼整個天下有實力調停袁紹與曹操之間交戰的,沒有一個諸侯,甚至天下諸侯共同調停都無法與曹、袁相抗衡。

袁紹實力強大,曹操兵精糧足,而且是天下正統。

如果惹怒袁紹搞不好就會自取滅亡,因此沒有一路諸侯敢去調停。

而曹操方面呢?他代表是漢朝正統,如果貿然前去調停一旦輸了,沒有任何的補償。一旦贏了,也只是曹操一人之功。試問像這樣的調停對於天下諸侯來說,又有什麼意義?

因此總體來說,在三國時期沒有一方諸侯用那個實力去調停袁紹、與曹操之間的相爭。同時,也沒有一方諸侯敢去調停,因為他們誰也得罪不起。因此現今俄烏衝突也已經大半年了,一直沒人敢去調停,其實看懂了曹操滅袁紹之戰也就大概能懂為什麼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815d66e73a8748c3979d6bd4394a05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