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開辦乾飯人公司能有什麼壞心眼?不過就是想成為平平無奇的商業小天才

2022-04-21   陳妍媽媽

原標題:小學生開辦乾飯人公司能有什麼壞心眼?不過就是想成為平平無奇的商業小天才

1、

最近,一個媽媽向老師吐槽兒子的內容把我給逗笑了。

背景是孩子要在學校吃午飯,學校規定不准浪費糧食,但是午餐的口味實在不怎麼樣,這就使得很多挑食的孩子不願意吃。

有不願意吃的,也有吃不飽的。

這位媽媽的兒子就屬於後者,所以他在這種不對等的供求關係之中發現了商機,成功推出了「代人乾飯」的業務。這樣,不但自己能吃得飽,還能幫助同學解決被老師批評的問題。

可是「乾飯業務」沒多久就遇到了第一個瓶頸,因為這個兒子幹活(飯)太認真,結果在學校越吃越胖被媽媽發現,並受到了批評教育。

但是既然看到了商機,小小的困難怎麼難阻止孩子創業的熱情。如果自己不能親自幫人乾飯,那就開個「乾飯人公司」。

「乾飯人公司」可不是小打小鬧的草台班子,為了不讓家長發現,這個孩子特別挑選那些長得瘦小,但食量不錯的同學作為「業務骨幹」。有了這些「骨幹」,他既不需要親自幫人乾飯,也不耽誤掙錢。

他自己現在主要負責「跑業務」,「目標客戶」就是那些挑食的同學,單個菜品干光2元,辦VIP卡包周且不限菜品是10元。別說目標客戶,KPI都有了,這生意也是蒸蒸日上。

公司規模擴大,人員多了不好管理,孩子甚至還聘請了一個女同學當副總經理,負責管「人事」。自己賺錢,也不虧待「員工」,「業務骨幹」們每天不僅能免費乾飯,肚子管飽,還能每天領到「公司」發的兩塊錢「工資」。

每天除去開銷,孩子還能賺10-20元左右。可別小看這筆錢,一個月至少20天在學校吃飯,按平均數15元計算,一個月就是300,一年下來也有上幾千塊的收入。

有的人是畢業即失業,可人家在小學就能為自己攢下第一桶金了,真是妥妥的商業鬼才。

2、

不得不說這一套操作下來,媽媽、老師都驚呆了,我更是佩服這個小孩的組織能力和靈活應變能力。而且看到這位媽媽和老師對話中的「乾飯人公司」,我實在太歡迎了,這不就是我兒子小王會做的事情嗎?

正所謂「乾飯不積極,思想有問題」,小王也屬於那種中午會在學校猛乾飯的小孩,對他來說口味是次要的,吃飽才是硬道理。

而且他現在還是他們班午餐時的桌長(其實就管兩個人),主要負責督促同桌的同學進光碟」。我理解老師讓他當桌長,是為了讓他這個「乾飯先進」帶動後進,但這不正好給他代人乾飯大開了方便之門嗎?

我問小王,他們班上有沒有這樣的「乾飯人公司」,果然,小王說有。而且他們的組織更加嚴密,一般都是由「上家」傳紙條給「下家」指定幫某同學乾飯。上下家中間有聯絡員,不直接接觸。

不過他們班幫同學乾飯不收錢,圖的就是免費吃飽。

不過代人乾飯賺不到錢,這幫小學生也會另闢蹊徑去賺錢。

小王想出了自己畫植物大戰殭屍卡片賣給同學的方法。

正常的植物大戰殭屍卡片是這樣的。

但是這種卡片老師不讓帶到學校,而且這種卡片大家都懂的,有了一張想要兩張,想要新卡就得花錢,家長不可能總是答應給孩子買卡片。於是小王就發揮自己畫小人的愛好,自己畫卡片賣給同學。

他和另外一個同學組建了一個小規模的工作室,那個同學負責「拉業務」,並提供紙,小王負責畫和製做。

為了增加開卡的真實感,小王甚至還自己做了卡包。

(小王做的卡包)

不同等級的卡包對應不同的價格。明明已經學過《囊瑩夜讀》,為什麼「囊字」還不會寫,為什麼BR包就比CR貴?咱不知道,咱也不敢問。

但我實在太好奇,那個卡包里的卡是什麼樣的?人家小朋友憑什麼就願意買呢?

徵得小王的同意後我打開一看,原來卡片是這樣的。

血量、戰力值、屬性,意思是那麼個意思,但是不是有點草率了啊?

我又好奇,問他能賣得出去嗎?而且真的卡片買回去可以收藏可以有專門的棋盤玩,他們這樣的卡牌小朋友買了能幹嘛?

小王很自信地說,高級的卡片他們都搶著要。而且他們「工作室」也會出類似正版卡牌的配套玩法,所以才能吸引小朋友不停地買高級卡包。

我想起,之前還讀到過一個小女孩養倉鼠的故事。

一個小女孩想養倉鼠,但媽媽不同意,除非她能自己找到養的地方,自己解決倉鼠的口糧。於是小女孩就把倉鼠帶到班級里,班上的孩子個個都覺得倉鼠可愛極了,都想要玩。她就把倉鼠輪流租給同學們養,每周換一個同學,她自己收租金。這樣不但解決了倉鼠沒人養的問題,也解決了倉鼠的口糧問題。

不得不說,現在的小學生,賺錢的生意經都一套接一套。

3、

家長發現了孩子的這些「賺錢門路」,可能各自的感受會有所不同,但是大家可能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一件事,該怎麼和孩子聊賺錢這件事呢?

上文中,那個開發出「乾飯」這種無本萬利商業模式的小男孩,再一次被媽媽發現,並「舉報」給了老師。因為媽媽覺得,不應該賺同學的錢。

但是孩子認為,讓挑食的同學不被老師批評,讓吃不飽的同學能吃飽飯,自己也能賺到錢,是多方共贏的事。

好在這位媽媽和老師都非常開明,她們不但沒批評孩子,還一起合作幫助孩子理解「賺錢」這件事。

媽媽想的辦法,是讓老師作為「第三方」從「乾飯人公司」的業務中「收稅」,老師是組織全班同學進行「賺同學錢好不好」的辯論賽,讓所有孩子都去思考討論這個問題。

知道有的孩子愛吃,針對這個情況,老師一方面尊重了孩子的意思,另一方面也讓孩子對垃圾食品有足夠的認識。

對小王「工作室」的業務,我一直在關注。他們同學之間沒有直接的金錢交易,是把墨囊、鉛筆之類的文具作為代幣使用。

(小王賣卡片的收入)

雖然流通的東西不一樣,性質是一樣的。

我問小王會怎麼處理這些「收入」,小王說同學知道他是墨囊「大戶」,所以沒了墨囊會來跟他借,多半他的「收入」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但是如果是太貴重的文具,比如「鋼筆」,他知道不能收,同學給他,他就是拿來用一用,後來又還給對方。看來小王自己心中早已有一根「經濟的紅線」,也在慢慢摸索合適的處理方法。

有意思的是,他把鋼筆還給對方時,對方還不肯要。小學生們對於「自由貿易、公平買賣」這件事,看得相當重。

4、

很多靈光一閃的商業模式,能夠長期維持肯定不是只憑一時的熱情,當然也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

碰到那些平平無怪的商業小天才,開明的家長和老師,會透過他們的商業天賦,看到他們身上更多的可能。

比如,上文中開「乾飯人公司」的孩子,為了贏得老師的許可,不得不拓展了寫作文的能力。

至於小王,已經在研究3D立體卡片的開發了。

賺錢也是了解社會的一種方式。

發現孩子在賺錢,至少透露出一個信號——孩子對現實世界有正常的認知,並且樂於遵循社會既定的規則。所以家長首先要保護孩子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

存在即合理,孩子們肯定都是先有了需求,才開動腦筋發現了商機。孩子無論是賺到錢,解決了問題,還是滿足了需求,大人們都要認同他們自己的這份成就感。

之後還要帶著孩子從賺錢的表面去延伸,哪怕很小的一件事,都是他們體驗真實世界的方式,鼓勵他們在合理的規範內,把一件事做得更加完善、精益求精。

作者介紹:陳妍,愛八卦、愛電影、愛孩子、更愛自己。著有《真正的教育在家庭》一書,全網同步上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