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數人感染的幽門螺桿菌,會致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要不要根除?

2022-07-04     快推正能量

原標題:半數人感染的幽門螺桿菌,會致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要不要根除?

說起幽門螺桿菌(HP),其實大家對此並不陌生,很多人已經知道它和胃有關係。

聽到有口臭、有胃腸道不適,很多人會建議說「你要不要去查一查幽門螺桿菌?」

還有人覺得,這個細菌會傳染,感染了會得胃癌!

這不,25歲的小芳(化名)一直有胃不舒服,體檢一查幽門螺桿菌陽性。拿到檢查結果,小芳和家裡人都很緊張,知道它會傳染,所以全家都想要一起做個檢查。

幽門螺桿菌真的有那麼可怕嗎?感染了就會得胃癌嗎?要不要根除呢?

本期BTV養生堂頭條專欄特邀,中北京301醫院消化科李聞主任,跟你聊聊幽門螺桿菌與胃病。

幽門螺桿菌的發現

我們知道胃會分泌胃酸,胃內的環境是酸性的。所以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沒有任何細菌能夠長時間在胃部強酸的環境下生存,認為人體的胃潰瘍、胃炎等疾病是因為吃辛辣食品、壓力等造成的。

直到80年代初,兩位澳大利亞醫生,馬歇爾和沃倫,發現了幽門螺桿菌和胃炎、消化性潰瘍的發生有密切關係,和胃癌的發生也有關。為了證明致病機理,馬歇爾還曾喝下含有病菌的溶液,結果造成嚴重的胃潰瘍,並以抗生素治療成功。

至此,醫學界開始改變對胃病的看法。這兩位教授也因此獲得了2005年的諾貝爾獎。

幽門螺桿菌是人類至今唯一一種已知的胃部細菌。

世界衛生組織也宣布胃幽門桿菌為微生物型的致癌物質,是第一個被確認可對人類致癌的原核生物。

幽門螺桿菌是怎麼引起胃病的?

作為唯一能在胃裡生存的細菌,幽門螺桿菌是如何引發胃病的呢?

目前認為,幽門螺桿菌主要在胃壁的保護性粘膜層內生長。在那裡,它們很少暴露於胃的高酸環境中。此外,幽門螺桿菌可產生氨,幫助保護自己免遭胃酸侵蝕,並幫助它破壞和穿透黏液層。

幽門螺桿菌通過增加酸分泌,破壞正常的抗胃酸機制,分泌多種毒力因子,如尿素酶、空泡毒素、磷脂酶、亞硝酸類、亞胺類物質等,這些有毒物質能使胃黏膜上皮細胞壞死,破壞黏膜屏障,導致胃炎,進一步形成胃十二指腸潰瘍,甚至誘發胃癌。其中亞胺類物質本身就是致癌劑,所以幽門螺桿菌顯得越來越在胃癌的發病中起著重要作用。

幽門螺桿菌會傳染?

幽門螺桿菌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主要傳播途徑是「口-口」傳播、「糞-口」傳播。

1、「口-口」傳播

幽門螺桿菌留在口腔尤其是牙菌斑中,通過唾液傳播給其他人。可以通過親吻或其他親密接觸傳播細菌。

2、「糞-口」傳播

胃粘膜上的幽門螺桿菌脫落,隨著糞便排出體外。如果吃了被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也可能會被感染;如果在便後未徹底洗手,在接觸被感染糞便污染的物品(如毛巾)之後接觸嘴,也會感染。

那麼被幽門螺桿菌感染後一定就會得胃癌嗎?

其實,胃癌是多種因素共同導致的。除了幽門螺桿菌感染以外還與,遺傳、生活習慣、精神因素等等有關係。

此外,胃癌都有一個進展的過程,從胃黏膜炎症逐步轉為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最終發展為胃癌,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幽門螺桿菌陽性,要不要根除?

目前我國有40%-50%的人群感染幽門螺桿菌,所有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幾乎都存在慢性活動性胃炎(活動性是指當前有症狀,胃黏膜有損傷,有出血點,糜爛和充血等)。

如果查出幽門螺桿菌陽性,並且沒有禁忌的話,目前的共識建議都要進行根除治療。根除幽門螺桿菌不僅能加速潰瘍的癒合,還能明顯降低潰瘍的復發率。

那麼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感染呢?根除治療又怎麼做?如果已經有胃潰瘍、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等老胃病,如何防治癌變呢?這些問題在課程中都有詳細解答。

我是李聞醫生,期待與你在我的《老胃病癌前病變干預指南》指導課中相見!

文章來源於:北京衛視養生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723b426d7621e8d65ef3310092c04a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