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沒有歷史底蘊?有3500年歷史的盤龍城令人驚嘆:武漢城市之根

2022-06-07     蘇丹卿

原標題:武漢沒有歷史底蘊?有3500年歷史的盤龍城令人驚嘆:武漢城市之根

有人說,武漢沒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有人說,武漢是一座「年輕」的城市(1949年5月24日,合原漢口市、武昌市和漢陽縣城區為武漢市)。

實際上,在浩瀚無垠的歷史銀河中,在最閃亮的群星中,總少不了武漢的身影——如果,你去了一趟盤龍城考古國家遺址公園、也走進了盤龍城遺址博物院

1954年,一場猛烈的大洪水衝出了這片沉睡了千年的城池遺址,揭開了3500年前的長江流域文明的神秘面紗,也為後世昭示了武漢的歷史底蘊。

經過專家考古和研究後,一致認為這是長江流域發現的夏商時期規模較大、出土遺存較為豐富的城邑遺址,也是長江流域發現的第一座商代古城,被譽為「武漢城市之根」,堪稱武漢城市文明的源頭。

值得一提的是,在四川廣漢三星堆器物坑、江西新干縣大洋洲大墓還未發現時,武漢的盤龍城遺址是擁有最豐富的商代長江流域考古和歷史的信息量、最能反應當時中原地區與南方地區相互關係的材料。

可想而知,盤龍城遺址在學術界的重要地位以及所受到的重視,2000年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考古重大發現」之一。

隨著三星堆的發現和文物出土,考古人員發現,三星堆和盤龍城之間有著多個「同款」文物,如玉戈、銅尊(器形和紋飾的相似)以及都有祭祀活動的遺蹟等,這不禁又令人陷入新的思考與研究。

盤龍城遺址目前已發掘墓葬80餘座,包括有李家嘴、楊家灣、楊家嘴、樓子灣、小王家嘴等成片墓葬區,出土有數百件青銅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文物,其中不乏世間罕見之器物,甚至達到「全國僅有」的地步。

隨著盤龍城商代文明的不斷揭開,精美絕倫的歷史遺物的不斷呈現,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城邑變得愈發清晰。但更多的未解之謎,也隨之而來。

目前對外公布的有八大未解之謎。

1)盤龍城是屬於商王朝直接空間的王墼、軍事據點還是諸侯邦國?

2)盤龍城的消失,是主動廢棄還是被動廢棄,原因是什麼?

3)盤龍城的軟玉是新疆和田來的嗎?如果是,又是通過怎樣的途徑來的?

4)盤龍城的黃金飾片是從哪裡來的?盤龍城已經掌握鍊金技術了嗎?

5)楊家嘴出土的象牙是本地產還是外地輸入?

6)盤龍城在商代的確切名稱是什麼?

7)當年盤龍城的統治者是男是女?

8)盤龍城存在「外城垣」嗎?

其中,僅第一個未解之謎團就已經在學界引起紛爭。由於盤龍城文化因素的複雜性,關於其遺址性質,學界對其見仁見智,爭議頗大。

最有代表的說法有四點:

1)南朝故土說。

由於盤龍城主要文化特徵與鄭州二里崗相似,有學者認為盤龍城是南下商人所建,應是商王朝直接控制下的「封國」。

2)商人軍事據點說。

認為是商人為了控制銅綠山及瑞昌等地礦源和防禦敵對力量,並加強對南土的控制而修建的軍事據點。

3)荊楚地區土著方國說。

有學者認為盤龍城遺址是商王朝的一個方國都邑所在,是楚人建立的國家。

有學者認為盤龍城一帶也許在夏王朝時期就由荊楚地區一支土著部落建立起的一個方國。

有學者認為是商代駐「南國」的據點。

4)湯商都城說。

這一點觀點在考古學術上的證據尚顯薄弱。但目前具有主流觀點的還是以1和2為主。但目前未發現有更多證據來證明某一觀點的確鑿性,也許1、2觀點也是錯誤的。

歷史沒有真相。

但考古之路漫漫其修遠兮,依舊在前行著。面對這些普通人難以解開的謎團,也許只有走進了博物館,才能對盤龍城商代文化、長江流域文明的魅力有更深刻的理解吧。

(下篇)分享盤龍城遺址博物院及鎮館之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51f16810598412647e7f4f587e93a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