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孩子產生自卑心理?有一句話,看似為孩子好,實際是PUA

2022-10-03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如何避免孩子產生自卑心理?有一句話,看似為孩子好,實際是PUA

孩子是父母愛的結晶,作為孩子本身來說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而很多父母在作為爸爸媽媽之前也並未做好準備,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養育孩子是一件費心費力的事情,然而有時候父母的無心之話可能會給孩子帶來隱形的心理痛苦,在如今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在一種「自卑」心理,這種心理的產生是長期形成的,也是很多新手父母所注意不到的。

孩子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不同階段其形體、心理發育也是具有差異的,在生活中你或許會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 「我們還不是為了你好.......」,當這句話聽習慣了或許你會發現沒什麼問題呀,這不是很正常的話嗎?

是的,一開始的我也是這麼想的,但是在後來當我做了父母之後會發現這句話原來一直是錯誤的,

這其實是一種對孩子的隱形PUA。

或者你會有所疑問,「自卑心理」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對於孩子會帶來危害呢?為什麼「為了你好」這類的話是不適合多說的呢?

「自卑心理」是對自己缺乏一種正確的認識,在交往中缺乏自信(主要因素),辦事無膽量,畏首畏尾,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一遇到有錯誤的事情就以為是自己不好的一種心理狀態。

顧名思義,自卑代表著消極,讓人一聽就覺得很厭煩的,厭煩的心理必然也是由令人厭煩的言語所引起的,而這種厭煩的言語其中就包括「我們都是為了你好」

為什麼 「為了你好」這類言語不能多說?

看似是關心勸導,但會顯現出其他問題在孩子面前

從貼近生活的層面上來看,經常說這句話的主要是這種家庭——家庭情況不好的。

阿強(化名)是我認識的一個朋友,他的父母都出身農村,在他幼年時,一家人舉遷到了現在住的地方,脫離了老家的惡劣環境,但是對於其一窮二白的家庭來說,這不是一件易事。

每次出門上學前,他媽媽就會和他說「家裡沒多少錢,給你的錢要省著花」,「不要和同學打架啊」之類的話,同學都可以出去玩,而他在大多數只能呆在家裡。

阿強和同學發生矛盾,他的媽媽總是跟他說這樣一句話「我們做這些不都是為了你好,你能不能聽話一些」.....

自此之後阿強變得憂鬱寡歡,甚至一度出現想自殺的念頭。

從局外人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因為家庭經濟不好,所以希望孩子本身能夠聽話一點不要給父母惹麻煩,這其實沒有錯,真正錯誤的點在於父母只考慮了孩子應該做什麼,但是表達的方式有所欠妥。

父母越是這樣說,孩子內心就會越自卑,認為自己的家庭是十分悲慘的,與其他家庭的孩子相比最後自己會極度缺乏自信而導致自卑,到了青少年時期當孩子的心理發生了變化可能會造成一些極端的事情發生。

父母的期望值過高導致忽視孩子的感受

當今社會,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成才,希望孩子按照他們設定的道路去發展,限制孩子的生活、學習和樂趣。

期望值過高是把雙刃劍,父母走過的路他們深知什麼比較重要,什麼樣的生活應該去追求,但是父母往往忽視了孩子內心的想法,一味的逼迫孩子做不喜歡的事往往會使孩子產生自卑逆反心理,如今處於網絡時代,常常會看見父母給予孩子的期望壓力過高導致孩子自殺、厭惡學習的事情發生,凡是需有度,期望需適時調整。

父母應該怎麼做避免孩子產生自卑心理?

l 經濟方面

疫情延續了好幾年,父母的生存壓力巨大,大環境下產生的經濟原因不應該成為孩子生活的枷鎖,父母應該慢慢讓孩子從小認識貨幣概念,可以先從節約糧食這一小事做起,讓孩子最初的接受度從小到大,而不是直接告訴孩子因為家庭什麼原因讓他不要做這些事不要做那些事,這樣所產生的心理反差是巨大的,循序漸進才是優選方法。

l 生活方面

當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後,孩子會變的不愛說話、變得情緒低落不願交流、變得膽小怯弱等等,這些情緒化的變化是父母細心一些完全可以發現的,從細微之處觀察後從本質上解決問題,多剖析原因,積極產生對策干預是最合適的。

l 情感方面

孩子對於父母的親近程度是不同的,從情感方面與孩子多溝通,多聆聽,多安慰,某些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的一部分原因是感受不到家庭的愛,在一個缺乏愛的家庭中,孩子往往會感受到被冷落被忽視,所以良好的情感溝通是可以起到促進作用的。

l 認知方面

父母自己做不到的,不要強加給孩子。

在某些父母眼裡看來自己未完成的事是可以要求孩子去完成的,而本質上這種想法是有問題的,不要總是以「都是為了你好」來要求孩子完成父母自己的理想,這是一種病態的自私化,孩子是需要放鬆的,高壓的環境下難免會使孩子喪失生活的趣味,孩子之間的差異化是正常的,作為父母應該意識到這一點,寓教於樂,精準施教。

最後,綜上所言,自卑化的心理和情緒非一日之功,教育需講求正確的方式方法,從孩子自身的認知、文化、家庭生活等方面都需要去對孩子關懷關切,孩子感受到溫暖才是最主要的事,將孩子內心的想法作為主線,而不僅僅是通過一句「都是為了你好」來解決問題。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嚮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乾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ec89e3264f5a32cc4e032dfa38dcb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