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撲火梯隊在涼山各縣都有,縣一級的叫「專業撲火隊」,鄉鎮則叫「半專業撲火隊」,鄉鎮民兵應急分隊為骨幹,村一級為「義務撲火隊」,一般由民兵和村幹部組成。
喜德縣專業撲火隊只帶了3颱風力滅火機,有些隊員不夠熟練,有時甚至拉不響發動機。因為沒有高壓細水霧滅火機,他們只好找民兵用「農藥噴霧器」幫忙。
在2016年前後,當時工作了15年的朱拉哈曾申請辦理養老保險,但未獲同意。朱拉哈開始擔心未來,老了後沒有退休金,撲火隊員一般最多只能幹到50歲。
山火過後,一處被燒毀的建築。 (南方周末記者 李玉樓/圖)
2020年4月2日下午,西昌市森林專業撲火隊的中隊長朱拉哈結束了撲火工作,帶領隊伍回到營地休整。從3月30日下午起,他已連續與山火搏鬥了4天。回營地當天,西昌市經久鄉森林火災明火已全部撲滅。
3月30日,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經久鄉發生森林火災,18名來自涼山州寧南縣的專業撲火隊員和1名當地嚮導不幸遇難。朱拉哈當時正在火場作業,「寧南那個撲火隊就在我們後面,我們在一條線上」。
犧牲的18名撲火隊員和朱拉哈身份相同,都是涼山州縣一級的專業撲火隊隊員。
那是一支成立剛滿三個月的隊伍,隊員多為農民出身。在2019年12月26日寧南縣召開的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會上,縣森林草原防火指揮部向這支新組建的專業撲火隊進行了授旗。
這些專業撲火隊是涼山森林火災撲救的主要力量。西昌市委書記李俊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地森林滅火主要依靠專業撲火隊,他們具有獨特的優勢,比如撲火經驗豐富、熟悉地形風向等。
不過,這批隊伍的專業程度仍有待提高。「我們名字叫專業撲火隊,但實際上也就是半專業的吧。」40歲的朱拉哈在西昌專業撲火隊工作已有21年,每年1-6月,他和隊員們會駐紮在營地備勤和巡防,剩下的時間隊伍解散,有的隊員回家務農,有的會到外地打工。
21年間,朱拉哈在瀘山上撲滅過大大小小的火災,他所在的專業撲火隊在滅火裝備上遠不如森林消防部隊,但每遇森林火災,他們往往走在那些更專業隊伍的前面。
遇難撲火隊員的群像碎片
此次森林火災發生在西昌市經久鄉,西昌是四川涼山州的首府,寧南縣是涼山州下轄縣,距離西昌約130公里。
據西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通報,3月30日19時30分,寧南縣專業撲火隊接到縣林草局前往西昌市支援命令,20時20分,該專業撲火隊正在值守備勤的21人從寧南縣出發馳援西昌瀘山火場,於23時10分許在當地一名嚮導帶領下上山前往集結地進行撲火作業。
在這22人前往瀘山背側火場指定地點集結途中,因風向突變,林火爆燃,18名撲火隊員及1名嚮導犧牲,3名撲火隊員負傷。
4月4日,在西昌市殯儀館,當地幹部群眾參加追悼會,送別撲火英雄。 (新華社/圖)
18名遇難的撲火隊員中,年齡最大的47歲,年齡最小的還不到25歲,平均年齡38.5歲。帶隊的隊長是寧南縣林草局職工何貴銀,其餘的隊員都來自寧南縣寧遠鎮不同的村莊。
何貴銀是其中唯一的政府機關職工,他之前在新疆森林武警部隊服役,2017年退伍轉業,到寧南縣民族中學政教處工作。因為組建專業撲火隊的需要,何貴銀2019年被調到縣林草局森林草原火災預防股,成為這支專業撲火隊的首任隊長。
其餘的撲火隊員之前大多做過民兵,過去有參與撲火和救援行動隊經歷。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隊中不少人還參與了村裡的交通管制工作。
擔任專業撲火隊員之外,他們都有自己的生計。遇難的隊員中,黃元林是一位「農家樂」老闆,曾順富在縣城開了一家理髮店,鍾生文經營一家豆乾店,周全生養蠶為生,劉兵在中學食堂里做幫廚。
一同遇難的李天雲和劉兵是遠房親戚。李天雲的堂妹李梅(化名)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李天雲之前也做過民兵,家裡有兩個孩子,一兒一女,兒子17歲,女兒8歲,李天雲以干農活、打零工為生,是普通的農村家庭,收入並不高。
李梅稱,李天雲「熱情、樸實」,他當初加入撲火隊時,妻子其實「不太支持」,認為那個工作並不安全。李天雲是獨生子,上有老下有小。李梅住在寧南縣城,專業撲火隊成立後,她常在縣城裡碰見撲火隊跑步、訓練。
2019年12月底,這支寧南縣專業撲火隊組建成立,共80名隊員,分為8個班,每班10人,加上隊長何貴銀,共81人。撲火隊採用輪訓制,每批兩個班入駐營地培訓,一次15天。此次前往西昌參與撲救的就是正在駐地備勤的一班和五班。
寧南縣專業撲火隊的營地位於寧南縣平安路47號,是一棟廉租房的門面。營房共兩層,一樓是存放滅火設備的庫房,二樓是宿舍、食堂和活動區域。
營房裡張貼著撲火隊的訓練安排,15天的駐訓周期里,隊員們會開展列隊訓練、體能訓練,還會有兩次越野拉練,此外,日程表上還有政治教育、撲火知識培訓等安排。隊員們每天早上7點起床,晚上10點就寢。
撲火隊的駐訓不是全年進行,只在每年森林火災的高發期1至6月開展。隊員的工資是1500元一個月,只在1至6月發放。
這支專業撲火隊成立3個月內共參與了4次撲火。疫情期間撲火隊中斷了駐訓。直到3月22日駐訓恢復,1班和5班的20名隊員開始集中駐訓。
縣、鄉鎮和村三級撲火梯隊
組建這支80人的專業撲火隊,是寧南縣林草局2020年的工作重點。據財新報道,該局一份內部文件顯示,2020年寧南縣專業撲火隊組建經費的年度資金總額約146.295萬元,全部為財政撥款。其中安排政府採購預算63.21萬元,主要用於採購森林防火隊伍相關裝備。
3月10日和3月25日,四川省林草局二級巡視員羅語國和四川省林草局副局長王平先後到訪寧南縣督導檢查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兩人都專程看望了這支成立不久的專業撲火隊。
寧南縣專業撲火隊成立後,共購置了二十多颱風力滅火機,這是大多鄉鎮和村一級撲火隊伍不會配置的滅火裝備。
在縣專業撲火隊成立之前,寧南主要由鄉鎮牽頭組織成立撲火應急隊伍。而涼山州下轄的德昌、會東等縣在幾年前已成立了縣級專業撲火隊。
會東縣每年年底會對專業撲火隊員進行公開招聘,招聘人數多年維持在31名,實行一年一聘,錄用期半年。2020年2月,會東縣宣布在縣一級新組建一支60人的綜合應急救援搶險隊專業撲火隊。
2020年3月,會東縣補充招聘15名專業撲火隊隊員,要求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齡介於18歲至35周歲之間。合同為一年一聘,聘用期滿自動解除聘用合同。用工期間每月基本工資2000元,但專業撲火隊員集中駐訓管理、統一住宿,伙食費由隊員個人承擔,並在工資中扣除。
西昌市委書記李俊在察看受災情況。 (南方周末記者 李玉樓/圖)
在涼山,縣一級專業撲火隊目前仍由當地林草局負責招募和管理。
機構改革前,地方森林防火任務一般由林業局承擔,原寧南縣林業局的主要職責就包含組織、協調專業森林撲火隊伍的防撲火工作。經過2018-2019年的機構改革,新組建的寧南縣林草局不再有這項職責,而是由應急局負責統一協調指揮各類應急專業隊伍。寧南縣應急局的相關資料顯示,林草局僅負責森林草原火災初發火的先期組織處置工作。
與上述部門分工有所衝突的是,目前寧南縣森林草原防火指揮部辦公室設在林草局,林草局承擔了指揮部的日常工作,縣專業撲火隊是指揮部授旗組建的隊伍,寧南縣林草局一位工作人員向南方周末記者確認了這一信息。
會東縣專業撲火隊同樣由林草局負責管理,該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由於會東距離西昌較遠,此次西昌森林大火涼山州沒有調動會東縣的專業撲火隊員。這名工作人員介紹,會東在縣一級成立專業撲火隊之外,還在各鄉鎮、街道組建不少於20人的「半專業撲火隊」,村級組建立不少於30人的「義務撲火隊」。
這種撲火梯隊建設在涼山各縣都有實施,縣一級的隊伍叫「專業撲火隊」,鄉鎮則叫「半專業撲火隊」,鄉鎮民兵應急分隊為骨幹,受鄉鎮人武部指揮,村一級為「義務撲火隊」,一般由民兵和村幹部組成。
這幾級地方撲火梯隊是涼山森林防火的重要力量。涼山新聞網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目前涼山州各級各類撲火隊員共1.8萬名,其中專業撲火隊1318人,半專業撲火隊的人數為12042人,另有民兵綜合應急救援隊4264人。
在涼山,如果發生較大的森林火災,森林消防力量支援前,撲滅工作主要由這幾級撲火隊承擔。
走在消防部隊前面
朱拉哈所在的西昌森林專業撲火隊,幾乎是此次火災中最早趕到火場參與撲救的隊伍。朱拉哈帶領的這支中隊共25人,他們的營地駐紮在瀘山山腰上,距離此次火災起火點柳樹樁村僅3公里。
西昌市新聞辦3月30日晚間通報,接到火災電話報警後,涼山、西昌首先組織了專業撲火隊伍三百餘人、應急民兵七百餘人趕赴火場處置。在這之後,四川消防救援總隊調度了885名消防人員支援。
西昌市政府的一位官員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對縣一級政府來說,調動森林消防部隊比較困難,由此專業撲火隊成了縣一級可動員的最重要的滅火力量,「地方打火主要還得靠他們」。
朱拉哈已經習慣了這種工作狀態。「一旦發生較大的火情,先是我們專業撲火隊上。」隊員們長期生活在瀘山上,「遇到突發事情我們跑得快」。此外,專業撲火隊員對當地地形也更加熟悉。
西昌市的專業撲火隊共有6個中隊,隊員共兩百多人。和寧南縣專業撲火隊不同的是,他們沒有輪班,每年的1至6月全員都要常駐營地,除了火災撲救外,他們還負責巡防瀘山。
朱拉哈是在18歲那年成為專業撲火隊員的,當時每月工資是285元。「那時285塊對我們農民來說還可以,每個月還可以攢到一百塊錢。」二十多年過去,朱拉哈的工資現在有3200元,扣除伙食費後只有兩千多元。
隊員流失是專業撲火隊普遍存在的問題。專業撲火隊每年都會在年底重新招聘,1月份新組建一批隊伍,干到6月底解散。部分隊員會連續報名參加,有的第二年會去其他地方謀生計,也有些隊員因為年齡原因會被淘汰,朱拉哈的隊伍每年都會有五名左右的新隊員加入。
被抽調到西昌參與此次火災撲救的還有涼山州普格縣的專業撲火隊,這支隊伍一共一百多人,被派到西昌的有80人。一位隊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隊中近一半隊員都是第一年參加專業撲火隊,隊伍是2020年1月組建成立的,受疫情影響,聚集訓練的次數也不多,「這次就直接上了」。
對於專業撲火隊的名稱,朱拉哈自己也不太認可,「我們只能算半專業吧,畢竟只干六個月,又不是長期的。」此外,相比森林消防部隊,專業撲火隊配備的滅火設備在數量和質量上要相差很多。
專業撲火隊員的撲火工具,木柄已經折斷。 (南方周末記者 李玉樓/圖)
涼山州喜德縣的專業撲火隊此次派了50人到西昌參與撲救。他們只帶了3颱風力滅火機,有些隊員使用起來也不夠熟練,有時甚至拉不響發動機。因為沒有高壓細水霧滅火機,需要局部打濕降溫時,他們只好找民兵用「農藥噴霧器」幫忙。
一位參與了此次火災撲 救的地方專業撲火隊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使用風力滅火機需要技巧,專業撲火隊員必須得到專業培訓,在火場中,有些隊員不會使用,沒有掌握好角度和力度,反而會使火情更糟。
這位隊員表示,他們使用的風力滅火機是森林消防部隊淘汰的設備。目前,專業撲火隊的風力滅火機幾乎都是手持型的,這種機器加滿水和油後重量可達50斤,而森林消防部隊已經配備了穿戴型風力滅火機。
在瀘山上,這支喜德縣專業撲火隊統一穿著印有「森林消防」的橙色制服,有人戴民兵迷彩帽,有的戴消防安全帽。隊員們的鞋子則各式各樣,有膠鞋、皮鞋,也有人穿步鞋、運動鞋。
財力受限,連年減員
朱拉哈家有70歲的老母親,妻子沒有工作,育有兩個兒子,大的7歲,小的只有3歲,全家依靠他從專業撲火隊獲得的工資維持生計。「其實每個隊員心裡都知道,這個工資確實低。」朱拉哈說,由於撲火存在危險,工作壓力也大,隊伍中每年都有人離開。
在2016年前後,當時已在專業撲火隊工作了15年的朱拉哈曾申請辦理養老保險,但未獲同意。朱拉哈開始擔心未來,老了後沒有退休金,撲火隊員一般最多只能幹到50歲,年齡再大就不招了。
朱拉哈所在的中隊近年連年減員。隊伍過去長期維持在五十多人,2017年還有56名隊員,2018年變成50人,2019年48人,到今年只剩25名隊員。
寧南縣林草局副局長田龍斌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介紹,2016年前後,國家就要求每個縣必須組建一支專業撲火隊,並對人數和執勤方式作了要求。寧南之所以在2019年底才正式組建,是出自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財政壓力。
寧南縣專業撲火隊成立後,2020年3月四川省林草局兩位領導前往慰問,寧南縣當時就向他們提出需要上級幫助解決物資困難。領導當即同意後,田龍斌「高興得飯都不吃了,把報告給打了」。
火災過後,當地一名僧人正在接水管。 (南方周末記者 李玉樓/圖)
專業撲火隊缺少財力支持在涼山各縣普遍存在。涼山德昌縣林業局防火辦主任楊凡和主訓員龔平亮曾針對縣級專業撲火隊的建設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們指出,資金有限成了困擾縣級專業撲火隊伍建設的主要因素,致使隊伍面臨人員不足、裝備質量落後的困境。
楊凡和龔平亮表示,縣級專業撲火隊員的工資全部由地方財政承擔,工資待遇極低,人員編制、養老保險無法解決,大部分青年出門打工而不願加入撲火隊伍,裝備的落後則使得他們對於一些重、特大森林火災無法進行有效的撲救。雖然國家近年來在森林防火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但主要用在了項目建設上。
剛剛經受了森林大火考驗的西昌,正計劃加大對專業撲火隊的投入。西昌市委書記李俊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西昌市目前每年投入上千萬元建設專業撲火隊,接下來投入力度還會加大,有意將部分半專業撲火隊建設為專業撲火隊。
南方周末記者 張笛揚 李玉樓 南方周末實習生 鄭伊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BRsUHEBfwtFQPkdva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