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發現一奇怪現象:中國的殲11,幾乎成了收拾美軍機的主力

2024-10-26     洞察軍事

這幾年,在西太平洋海域,中美之間的「空中」對峙已成為了一種常態。在這場看似平靜卻又暗流涌動的較量中,有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角色脫穎而出——那便是中國的殲-11戰機。許多軍事迷都好奇,為何在眾多先進的戰機中,殲-11會成為「收拾」美軍戰機的主力?

我們得明確一點,中國空軍可不是只有殲-11這一種戰機。實際上,中國的戰機家族中還有更為先進的殲-20和殲-16。但奇怪的是,每當需要驅離靠近我國空域的美軍戰機時,出動的往往是殲-11為主。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殲-20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隱身戰機,其技術之先進、性能之優越,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正因為它是隱身戰機,所以在使用上就需要更加小心謹慎。

隱身戰機的原理是通過特殊設計減少雷達反射面,從而在敵方雷達上「隱身」。然而,這種隱身並不是絕對的。每一款隱身戰機都有其獨特的雷達信號特徵,一旦被敵方捕捉並分析,其隱身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可以想像,如果殲-20頻繁出動,其雷達信號特徵很可能被美軍捕獲並分析。到時候,美軍就能針對殲-20的信號特徵研發出相應的雷達系統,那麼殲-20的隱身優勢將不復存在。所以,為了保密起見,殲-20隻能偶爾「露面」,而更多的時候,它需要在幕後保持神秘。

那麼,為什麼不更多地使用殲-16呢?這款戰機在性能上也是非常出色的。這就涉及到了另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成本。殲-16雖然性能卓越,但每次飛行的成本也相對較高。

而在和平時期的對峙中,戰機更多依賴的是機動性,而非先進的航電系統或武器系統。因此,在性能與成本之間權衡利弊後,中國空軍選擇了更為經濟實惠的殲-11。

說到殲-11,這款戰機在機動性方面可是有著不俗的表現。在多次的驅離任務中,殲-11都能憑藉其優秀的機動性,迅速接近並驅離美軍戰機。而且,殲-11的使用成本相對較低,這使得它能夠在高頻次的驅離任務中持續發揮作用。

除了殲-11和殲-16之外,蘇-30也是中國空軍手中的一張「王牌」。但為什麼蘇-30的出鏡率沒有殲-11高呢?這主要是因為蘇-30的機體壽命已經接近極限,且數量相對較少。因此,在需要大規模出動戰機進行驅離任務時,殲-11無疑是更為合適的選擇。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殲-11就是完美的。在實際使用中,殲-11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比如,在長時間的高強度使用中,如何保證戰機的維護保養和飛行員的休息調整都是一大考驗。但正是這些挑戰和考驗,讓殲-11在不斷地磨礪中成長為了一名真正的「先鋒英雄」。

可見,殲-11之所以能夠成為收拾美軍的主力,並非偶然。它是中國空軍在綜合考慮了保密需求、使用成本以及實際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後作出的明智選擇。而在看似無聲對峙中,殲-11也以其出色的性能和可靠的品質贏得了廣泛的讚譽。未來,殲-11還將繼續保衛國家領空的安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2d74313486becd690ad6f259c0e7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