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試玉(356)|嘉賓【高海生 王國欽 蕭劍勇 王海亮】

2023-09-30     小樓聽雨詩軒

原標題:每周試玉(356)|嘉賓【高海生 王國欽 蕭劍勇 王海亮】

前 言

周刊所載,玉耶石耶,評以試之,故名「每周試玉」。《詩經》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潤光華,申發將利於欣賞;玉瑕微疵,點到或益於成器。詩友切磋,交流碰撞,集思廣益,是所望也。評者公心,詩家平心,讀者賞心,編者用心,持此四心,共襄雅事,豈不快哉!

本期小樓《每周試玉》欄目,邀請嘉賓在【小樓周刊(361):2023年第39期】中,自選數首點評並刊出。(有自願參加小樓【每周試玉】欄目者,請先關注公眾號,由下期嘉賓從每期周刊或者周刊後面留言,自選數首點評並在小樓所有平台刊出。小樓各類點評作品會選用在《中華詩教》紙刊上固定的【小樓薦詩】欄目組刊出。如有異議的詩友請留言跟小編聯繫。)

舊居前憶童年

李秋菊(四川)

月下數星星,循光逐夜螢。

童年多少事,散落在荒庭。

歸樵:

一二句類舉實寫,三四句虛接概括,「散落在荒庭」最見不盡之意。

王國欽:

隨著我國城鎮化歷史進程的全力推動,無數的鄉村村落已永遠成為了歷史的記憶。有人稱這樣的記憶為鄉愁,我以為稱之為鄉情肯定更準確些——這一首五絕,堪稱鄉情在當代詩詞藝術表達中的代表之作。唯有真正具備豐厚的鄉村生活,才能寫出這樣精彩的作品。

鄉村生活是豐富而多彩的。作者選取一個真實的鄉村版「望星空」,幾乎所有的鄉村子孫都會有這樣一種相同的生活與感受。「月下數星星,循光逐夜螢。」前兩句如同歌謠一樣自然,表現了一幅童趣盎然而又代代如此、人人陶醉的親切畫面,勾起無數讀者心中溫情的記憶。

這樣的溫情記憶太多了,其情其境應該是數不勝數,但一首絕句的篇幅卻不允許展開描寫。於是作者刪繁就簡,隨口道出兩句直擊心靈之語:「童年多少事,散落在荒庭。」這裡的「散落在荒庭」,既是作者對自己童年記憶的定格,更是對當下鄉村「青壯打工去、婦孺守蓬門」生活的真實表現與擔憂——言雖盡而意無窮。

建議:第二句「循光逐夜螢」的「循光」似乎有些雕琢了,風格與全詩略不統一,若改為「流光逐夜螢」,如何?

秋夜訪瞻園同弘陶清角高昌諸夫子

熊東遨(湖南)

乘閒謀野醉,未必要緣由。

樂共雲中使,來盟水上鷗。

虛窗邀夜月,枕石夢清流。

老去詩懷在,傾壺訴與秋。

歸樵:

「謀野醉」三字領起全篇,「共」「盟」「邀」「枕」「訴」皆見「謀」也;「雲中使」「水上鷗」「夜月」「清流」「詩懷」「傾壺」既暗指諸夫子,又處處見「野醉」之跡。全詩情景交融,恣意洒脫。

王國欽:

「雪夜訪戴」的故事眾所周知,表現了東晉時期王子猷「乘興而行」的洒脫性情。而詩詞名家熊東遨的「乘閒謀野醉,未必要緣由」,與王子猷的「興盡而返」、不見朋友相比,卻是攜友秋夜初訪瞻園並「樂在其中」。首聯起筆實寫,妙在用典無痕且隱括了另外一個更具豪情之當代故事。

「樂共雲中使,來盟水上鷗。」頷聯之承虛中含實,已賦予瞻園之行以豐富內涵。無論是「雲中之使」或是「水中之鷗」,都表現了作者與友人之間的瀟洒之態與親密之情。

頸聯之轉實中藏虛。在作者筆下的瞻園中「虛窗邀夜月,枕石夢清流」,豈非一大浪漫之事!虛窗者何?周文彰會長也。枕石者何?周達、高昌副會長也。筆者有幸,亦曾「邀夜月」其時、「夢清流」其間,也禁不住浮一大白也。

「老去詩懷在,傾壺訴與秋。」與蘇東坡當年自稱「老夫聊發少年狂」的不到四十歲相比,作者而今已年過七十,確實已然「老去」。但作者此時此刻之「詩懷」,卻是「傾壺訴與秋」。據筆者所知,作者當時直言呼酒,屬於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老夫聊發少年狂」。其活力四射之藝術激情,表現了作者一種青春年少之精神狀態。

(新韻)

左哲夫(合肥)

根基無落處,自主自由來。

誰謂晶珠小,可將塵世埋。

輕飛一道鷺,劃破萬重埃。

況且紅陽在,何愁天不開。

歸樵:

一二聯寫狀霧,如臨其境,三聯「輕飛一道鷺,劃破萬重埃」的流水對在張力中振起,尾聯「紅陽」二字教人眼前一亮,精神亦為之一振,最見境界。

大文沙觀景台看海寄雪芳

陳秋蓮(浙江)

縱目家鄉大海流,一條水路到瀛洲。

浪尖採擷千堆雪,穿作珠簾掛小樓。

歸樵:

三四句「浪尖採擷千堆雪,穿作珠簾掛小樓。」充滿靈性的聯想,出人意表,盡得詩趣。

再登鸛雀樓

李樹喜(北京)

昔日蒲州已作丘。名樓累代幾重修。

岸邊青冢埋司馬,盛世黃灘現鐵牛。

古寺西廂誰待月,詩人筆下我悲秋。

滄桑難改江河水,依舊浮舟亦覆舟。

歸樵:

登臨懷古之作,「蒲州」「名樓」「司馬」「鐵牛」「西廂」皆緊扣舊時蒲州情景人事寫來,左右逢源,一氣灌注。尾聯「滄桑難改江河水,依舊浮舟亦覆舟。」拔高詩境,發廢替興亡之慨。

楊憲益戴乃迭傳奇有感

楊逸明(上海)

兩枚星子降銀河,大任承擔受折磨。

國不愛卿卿愛國,魔難容道道容魔。

相投情侶能相守,可泣傳奇更可歌。

傲骨非凡經浩劫,始知人世謫仙多。

歸樵:

「國」與「魔」「卿」與「道」對舉;「相投」與「可泣」「情侶」與「傳奇」對舉,意外的寬對及錯綜翻疊的手段,像是任意揮灑,楊老師似乎可以將任何事物拈雙成對,故而他的詩總能躍出嶄新的氣息。

鼓 山

章雪芳(浙江)

山深水自鳴,雲白繞溪清。

舞鳳騰龍處,高低疊鼓聲。

王國欽:

本詩題曰《鼓山》,但全詩著重描寫的卻是「鼓聲」。

「山深水自鳴,雲白繞溪清。」詩家入筆,以「山深水自鳴」為起,表現此山「鼓聲」之雄壯;復以「雲白繞溪清」為承,表現此山「鼓聲」之飄渺——只兩句,便寫出了「鼓山」與生俱來的不同尋常。

第三句句轉而意未轉,依然描寫「鼓山」的「舞鳳騰龍」之勢,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像空間;第四句可謂順勢而合,抖出全詩的最精彩之處:「高低疊鼓聲。」一隻非常特殊的鼓聲合奏曲水到渠成地轟然而出——既出人意外而又在情理之中。

「鼓山」,可以從此留名矣。

詠 鏡

劉道平(四川)

公平一顆心,處事最單純。

尤鄙含糊語,堪稱明白人。

寡言能識美,露醜不留痕。

雖惱魚龍雜,是非還得分!

王國欽:

詠物詩好寫,但詠鏡詩卻不好寫。問題在於大家日常使用、熟悉非常的一面鏡子,如何才能在作者筆下被寫出其風格獨具的「這一個」。

「公平一顆心,處事最單純。」全詩首聯以擬人修辭入筆而起,表現鏡子「公平」而「單純」之特點。「尤鄙含糊語,堪稱明白人。」頷聯承接其義,表現鏡子「鄙含糊」而「稱明白」之特性。

頸聯「寡言能識美,露醜不留痕」,其實還是接續表達頷聯之意,難以稱轉。至於尾聯之「雖惱魚龍雜,是非還得分」兩句,企望代作者表達一種「是非分明」之意,似乎並無「這一個」形象所應有之特殊之處。

這首五律在語言上尚有繼續推敲之必要,在意象上卻有似是而非之稍欠,在布局上似有起承轉合之雜混。比如「尤鄙含糊語」一句,若略改為「尤鄙含糊影」是否更能切題——以上個見,僅做參考。不妥之處,尚請見諒。

龍馬河小立

李景慧(山東)

梨月醒新夢,鱗波起別愁。

老來心易動,況對荻花秋。

蕭劍勇:

前二對起,詩味甚足,轉句憾平,賴結句襯之。

赴山西

尹長山(山東)

動車輕鼓翼,越野逐秋光。

田退已鋪錦,山移不設防。

閒愁天際盡,旅興峽中長。

為識晉風度,行吟過太行。

蕭劍勇:

頷聯想像奇特,用詞新警。

過寧海油鹽寺

陳洪勛(浙江)

棲過佛寺九千檐,閱罷鄴侯三萬簽。

淘盡恆沙悟真諦,世人不可負油鹽。

蕭劍勇:

前三皆穩,結句亦有感慨,稍缺韻致。

今日去五院拔牙,完事後戲作

安全東(四川)

六十年間兩拔牙,一朝離別實堪嗟。

從前茹苦尚無飽,此後飫甘應不差。

天地磨礱知至味,風雲吞吐屬鄰家。

躺平引頸須臾事,已報淋漓出嘴巴。

蕭劍勇:

有趣,且詩外有事在。

依韻李元洛先生《鼓山贊》

高源(深圳)

一鼓山中響,回聲海內聞。

古今音不絕,托起半天雲。

王海亮:

鼓音傳「古今」,聞「海內」,昭示著文化的生命力。也正因如此,整首氣勢昂揚,誇張得法。

夜過西湖白堤

李顯彬(遼寧)

入夜薰風搖白堤,孤山睡在畫堂西。

塘荷最是無人管,十里青紅站不齊。

王海亮:

「十里青紅站不齊」,動態的畫面感,十分有趣。閒適安逸中隱有生機。

過高橋村視小園

王震宇(遼寧)

晴耕雨讀老辭章,雪月風花賤可傷。

稍愛小園胡綠豆,一烹一嚼苦含香。

王海亮:

所有的田園都是精神家園,這一烹一嚼的小胡豆,便是超脫一般象徵意義的靈魂所在,有一點調皮,有一點新鮮,有一點跳脫,又頗具深味。

三台夕照

王十二(安徽)

獨上三台興不孤,西山雲彩自成圖。

我今不管人間事,一點斜陽看到無。

王海亮:

只因「不管」,所以「獨上」,一點斜陽看到無,歷一日之悲歡,發人生之深慨。這個時候是安靜的,也是深沉的。

仲秋訪舊

陳為瑽(江蘇)

當年落戶近湖塘,蓮似村姑月下香。

有待南風梅子熟,相期秋節藕絲長。

天涯舊雨還今雨,眼底他鄉即故鄉。

白髮籬邊呼老棣,貽贈萍實盡傾筐。

王海亮:

訪舊憶舊,風物宛然。當時的「有待」「相期」,滿滿都是回憶,到底「他鄉即故鄉」,尤其相呼相贈「盡傾筐」,溫情感人。

本期嘉賓簡介

嘉賓排名以年長為先

高海生(歸樵) 山西蒲縣人。中華詩詞學會、山西詩詞學會會員,晉社副社長,《小樓聽雨》詩詞平台編審,出版詩集《歸樵吟》。

王國欽 筆名好雨,網名溱洧泱泱、好雨當春,號知時齋主人。中華詩詞學會第二、三、四屆常務理事暨「科創詩詞工委」副主任;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第五屆常務理事;河南詩詞學會副會長;嵩岳詩社創始社長。著有《知時齋叢稿·守望者說》《知時齋叢稿·歌吟之旅》《知時齋說詩》《知時齋詩賦》等。

蕭劍勇 江右詩社社員,江西泰和人。

王海亮 河北人,網名海天一。子曰詩社、封龍詩社、半畝塘詩社成員,《小樓聽雨》詩詞平台評論委員。曾獲2015年《詩刊》年度青年詩詞獎。

編輯/章雪芳 校對/馮 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04f6ed98d80b6f1e2312c5f9b7e81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