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慧源:《「世說體」小說體例演變研究》

2023-06-02     古代小說網

原標題:齊慧源:《「世說體」小說體例演變研究》

《「世說體」小說體例演變研究》,齊慧源著,人民出版社2023年5月版。

內容簡介

該書是以《世說新語》及後世受該書影響形成的「世說體」小說為研究對象,以「史」為脈絡,以作品為點,緊扣「演變」,從「世說體」小說創作脫胎於子、史敘事傳統論起直至當代人的「世說」情結,系統、精密地梳理了「世說體」小說概念生成與發展流變概貌,勾勒出《世說》續仿作品在歷史上接受演變的軌跡。

依託版本、評註、批校、序跋等文獻資料,在時代文化背景的觀照下,從傳播方式、接受特點等方面對歷代重要的「世說體」小說進行了深度剖析,考察小說體例上的承變特點、個性差異,挖掘其文化層面的具體成因,從而揭示出「世說體」小說這一特殊文體歷史發展演變的特點和規律,也論證了《世說新語》對後世文人筆記體小說創作的深遠影響及其經典化意義。

目 錄

序 程章燦

前言

第一章 「世說體」小說概述

第一節 《世說新語》體例研究綜述

第二節 「世說體」小說概念與作品

第三節 歷代「世說體」小說的創作與發展

第二章 《世說新語》及其體例淵源

第一節 《世說新語》的作者與注釋者

第二節 《世說新語》書名的意義與來歷

第三節 《世說新語》體例淵源

第三章 《世說新語》與「世說體」體例的確立

第一節 《世說新語》的體例特徵

第二節 《世說新語》的小說特質

第三節 《世說新語》的審美旨趣與時代風尚

第四章 唐宋「世說體」小說的承前啟後

第一節 唐宋「世說體」作品概述

第二節 唐宋「世說體」小說對《世說新語》體例的繼承與發展

第三節 《大唐新語》與「世說體」小說的關係

第四節 孔平仲《續世說》的編撰與體例特點

第五節 《語林》體例的繼承與突破

第五章 明代「世說體」小說的「蛻變」

第一節 明代「世說體」小說概覽

第二節 明代「世說體」小說的承與變

第三節 《何氏語林》——開明清「世說體」小說的先河

第四節 曹臣《舌華錄》體例的沿襲與革新

第六章 清代「世說體」小說的承繼與演變

第一節 清代「世說體」小說概述

第二節 清代「世說體」小說的編撰與取材

第三節 清代「世說體」小說體例特點

第四節 「世說體」專題之作代表——李清《女世說》

第五節 《今世說》對《世說新語》的承襲與發展

第六節 嚴蘅《女世說》的編撰特點

第七章 清末——民國「世說體」小說的創作與經典的守望

第一節 回歸典範與清末——民國「世說體」小說體例特點

第二節 在發展中回歸——易宗夔《新世說》

第八章 當代「世說體」小說的新氣象——嚴昌《民國新語》

第一節 對《世說新語》體例的承襲

第二節 《民國新語》體例的創新

第三節 《民國新語》的價值與影響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程章燦

先賢名著,傳世典籍,莫不有體例存焉。孔夫子作《春秋》,筆則筆,削則削,游夏之徒不得贊一辭,其微言大義,見乎五例:「一曰微而顯,二曰志而晦,三曰婉而成章,四曰盡而不污,五曰懲惡而勸善」。後數百年,晉賢杜元凱為《春秋左傳集解》,又作《春秋釋例》,遂使「經之條貫與傳之義例,總歸於凡」,「一經一緯,相為表里」,相互為用,相輔相成。

《春秋左傳集解》

經既有例,傳注亦然,經籍如此,史子集部諸書亦莫不然。司馬君實與諸賢合纂《資治通鑑》,又作《釋例》之書,條列義法所在,明其經世致用之旨。《通鑑》者,一代史學名著也,編其史,讀其書,而不知其例,可乎?是以釋其例也。

胡身之侷促宋元之際喪亂之世,而以《通鑑音注》為釋例之書,寓其史法微旨,若無陳援庵先生表而出之,恐不免明珠暗投矣。降及元明之世,潘昂霄撰《金石例》,王行著《墓銘舉例》,清儒黃宗羲又起而賡續之,而有《金石要例》之作,皆見錄於《四庫全書總目》集部詩文評類。

此三書,不僅示人以金石墓銘撰述之法門,亦具見金石文獻撰述之體格。固知鴻篇巨著,賴義例以為支柱;名賢大家,亦仰義例而寓其微旨。後學讀其書,由例而得其法,循法而觀其體,依體而知其義,由體例之學,延及文體之研究,順理成章,有如水到渠成。

《世說新語》者,子部小說家之書也。劉宋臨川王劉義慶撰成此書,梁代劉孝標為之作注,表里為用,遂為「合本子體」之名著。

唐寫本《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之為書,以類相從,分門別類,篇制短小,文字精悍。其書以記言為主幹,以志人為中心,敘事簡潔,言約意豐,雋永傳神,最見魏晉之風流、名士之氣度。歷代愛讀《世說》者層出不窮,三復誦之,意猶未盡,而續仿撰述者,亦多如過江之鯽。

同源異派,枝分葉布,大分為「新語」、「語林」兩支。舉其要者,在唐宋之世,則有如《大唐新語》《唐語林》者繼之而起;在明代,則有如《何氏語林》《舌華錄》者魚貫而出;在清代,則有如《女世說》《新世說》者絡繹不絕;在當代,則有《民國新語》之新編,一脈相承,源源不絕。

昔劉彥和論文,有云:「循體而成勢,隨變而立功」(《文心雕龍·附會》),又云:「凡大體文章,類多枝派。整派者依源,理枝者循干。」(《文心雕龍·定勢》)「世說體」之演變,如老樹繁枝,歷千餘年,愈變愈新,內涵愈富,今欲把握其全貌,必也循體而隨變,窮源而競流,整派理枝,實不可或缺者也。

讀味齋藏板《文心雕龍》

齊慧源教授夙愛子部小說家之書,尤喜《世說新語》,研精覃思,多歷年所,所積心得,已有《世說新語續仿作品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6年)與《名士的教科書——話說世說新語》(江蘇人民出版社 2017年)二書面世。今又撰成《「世說體」小說體例演變研究》,書分八章,洋洋二十餘萬言,專論「世說體」之演變,派整而枝理。余亦癖好《世說》者,喜其新有研獲,因書數語,聊當引喤。

程章燦

2022年世界讀書日於南京

後記

本書是我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終期成果,是前期教育部項目成果《世說新語續仿作品研究》一書的提升版。

付梓之際,不禁想起這些年我與《世說新語》的緣分,作為劉義慶的同鄉——彭城人,對《世說》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名士教科書:話說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一部志人小說的典範,對中國思想文化特別是士人精神產生過深遠影響,是一部享譽中外的傳世經典,我對《世說新語》的喜愛是從大學時代開始的,從古代文學課程里了解名士風度,傾慕嚮往,且尤愛王孝伯的那句:「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

有時心血來潮,和幾個同學跑到學校隔壁的雲龍山上,沒有竹林,就在蘇軾放鶴亭邊的樹蔭下鋪上報紙,擺上一瓶不知道名字的白酒或啤酒,還有花生米,朗誦著自己創作的詩,十分愜意,現在想想那時的我們既好笑又好玩。

畢業後,我被分配在一個剛成立的幼兒師範學校,不但坐班制度嚴苛死板,研究古代小說也被認為是不務正業,為了能光明正大研究古代小說,我歷盡千辛萬苦,耗時三年,終於在1999年跳出牢籠,調入一所本市高校,當年就發表了我的第一篇關於《世說新語》的文章:《論<世說新語>與<陶庵夢憶>》,談了《陶庵夢憶》對《世說新語》狂 、趣 、樂 、真 、善、美等精神的繼承。

此後又連續發表了十多篇此類論文,內容大致涉及三個方面:一是文化方面,如服飾、女性、教育、詩酒等。二是《世說新語》續仿作品,如《唐語林》《續世說》《何氏語林》等;三是受其影響的後世小說作品,如《三國演義》《聊齋志異》《紅樓夢》《浮生六記》《陶庵夢憶》等。

《世說新語續仿作品研究》

2010年我成功獲批一項教育部一般項目,即《世說新語續仿作品研究》,成為當時我校文科教師拿到教育部項目的第一人。2014年又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即《世說體體例演變研究》,也是我校一線教師獲得國家社科項目第一人。

為了更好地完成課題,我在苗懷明教授的建議和幫助下,2015 年到南大訪學,拜在程章燦老師門下,程老師在古典文獻學、石刻學、國際漢學、中外文化交流與文化比較等多個領域都卓有所成,學貫中西、博古通今。尤其早期對魏晉文學的研究,多有建樹,用苗教授的話說,程老師指導我的《世說新語》研究,最為合適。

程老師對我這個年近半百的學生格外關照,對我的論文作業和其博士一樣嚴格要求,精心批閱,耐心指教,使我在古典文獻學和目錄學方面有了明顯進步。

記得剛到南京大學的第一個學期,聽的第一場講座就是從美國學成歸來的卞東波博士關於《世說新語在海外》的報告,其中介紹了美籍華人錢南秀女士的研究成果,她一直在做海外漢籍的研究,包括《世說》的海外傳播研究。

《世說新語選譯》

在2019年南京大學舉辦的第二屆「世說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中,我有幸結識了錢教授,遺憾的是,2022年12月份從海外傳來她不幸離世的消息,令人扼腕痛惜,「世說學」的隊伍里又失去了一位同好、一位優秀專家。

2016年,有幸參與了省社科院《文學江蘇讀本》重點招標項目,項目負責人馮保善老師把《話說世說新語》的任務交給了我,2017年出版了《名士的教科書——話說世說新語》,這本書獲得了徐州市2018年社科成果二等獎。2019年簽約了江蘇省社科基金「江蘇文脈研究」專項資助項目《劉義慶傳》,書寫、宣傳家鄉名人,我義不容辭。

2019和2021年我在徐州市雲龍書院,分別開了兩場關於《世說新語》的公益講座,受到市民的一致好評。在學院開設的《<世說新語>導讀》選修課,也是學生最喜歡的課程之一。指導的有關《世說新語》的畢業論文多篇獲得省級、校級優秀論文獎。專著《世說新語續仿作品研究》獲得2020年省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隨著《世說》研究隊伍不斷壯大、研究水平不斷提高,「世說學」研究成為了當下熱門話題,在同濟大學劉強教授的積極籌划下,2018年10月在河南師範大學召開了首屆國際「世說學」會議,2019年在南京大學召開了第二屆會議,2020年在上海同濟大學召開了第三屆會議,2021年在河南洛陽師範學院召開了第四屆會議,並在此次會議上正式成立了中國「世說學」學會,龔斌老師任會長,劉強老師任副會長兼秘書長,我也榮任理事,肩上又多了一份責任。

《世說新語資料彙編》,劉強編著,鳳凰出版社2020年版。

「世說學」的學會上,大咖雲集,如蔣凡、寧稼雨等《世說新語》研究泰斗級人物,龔斌、程章燦、駱玉明、張伯偉、曹傑為當下學界大牛,台灣的吳冠宏、美國的錢南秀、澳大利亞的蕭虹等中國港台、海外知名學者,網紅老師戴建業,還有劉強、劉小兵、王建國等一批中青年俊傑,他們在《世說新語》研究上都卓有建樹,睹其風采、聆其高見,敬其品格。每年的盛會盛景,增識啟智,受益良多。

任何一種文體,無論在思想內容還是藝術技法方面,都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演變。從唐宋至民國,乃至當今,《世說》續仿綿延不斷,成為筆記小說里一個特殊的體例即「世說體」,也是中國小說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本書在《<世說新語>續仿作品研究》的基礎上,對歷代重要的「世說體」小說進行了微觀剖析,同時也對歷代「世說體」小說進行了宏觀的考察,釐清了世說體小說的歷史流變,分析了「世說體」小說發展演變的規律,但願這些探究在筆記小說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學術意義。

國家社科結項評審五位專家對我這一成果既給予很高的評價,也指出一些不足。比如有專家指出,「本成果對歷代『世說體』小說做了全面、系統的探討,基本闡明了世說體小說的產生、發展、演變線索,重要作品基本情況和特徵總結,及其作為一個現象的宏觀評述,等等,基本實現了本項目的研究目標,總結並推進了『世說體』小說的研究。」

日本尊經閣藏宋本《世說新語》

又如「本成果將『世說體』小說放在整個中國小說歷史發展中進行觀照,對其文學性與史學性價值分別進行闡釋,總結了『世說體』小說的獨特特徵和文學、史學貢獻。對於不同歷史階段的『世說體』小說,本成果結合時代人文背景,特別是社會風尚,政治、文化特點,分析其共性和個性。探討了『世說體』的成因、類型、特徵以及發展規律,創新性明顯。」

專家們也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如「本成果按照歷史發展線索,對歷代『世說體』小說進行了分階段的歷史考察,止於民國,在本成果最後,我認為應有相應的總結,這個總結是包括整個『世說體』小說發展的歷史,即對『世說體』小說發展的規律進行總結,包括其得失、特徵、影響等的宏觀總結。」

根據專家意見,本打算撰寫一章作為全書總結,但由於特殊時期,特殊情況,一直拖延,最終也未能完成,這是本書最大的一個遺憾!雖然我並不知道社科評審的五位專家是誰,但在這裡要特別對他們說聲謝謝!感謝他們中肯的批評和指導意見!儘管書稿的最終修改效果可能沒達到專家的預期,但我會在今後的研究中不斷學習、消化,爭取更大進步。

《世說新語辭典》

2020年初本項目結項時我正遭遇帶狀皰疹的襲擊,除了後期在醫院的治療,基本都是藉助布洛芬和咖啡的神助,順利完成了課題的結項工作,其中之苦不足與外人道。

2021年與人民出版社簽約至今,經歷了封控下的焦躁與不安、家人四次小手術的奔波勞累、新冠病毒的百般折磨,書稿的修改完善一直無法正常推進,而反觀學界的許多朋友卻能在封閉時克服困難居家潛心研學,著實慚愧。「物有本末,事有終始」拙作今日終得付梓,多年的辛勤總歸有了結果,除了如釋負重,也算是給自己和所有幫助過我的人一個交代吧。

此時,特別要感謝程章燦老師在百忙中賜以佳序,千字妙文,洒脫飄逸,如觀燦爛春花,美不勝收。老師之名士風度,盡顯其中。程老師還對我的書稿進行了細細的勘校,指其謬誤,添加註釋,改正標點,處處體現出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對學生的精心呵護。

《名家名篇與聊齋》

感謝南大苗懷明教授、原省社科院文學所蕭相愷所長、《明清小說研究》徐永斌主編、江蘇省第二師範文學院馮保善院長、原徐州工程學院張仲謀校長和江蘇師範大學趙興勤教授,他們都是長期以來一直關心幫助我的良師益友,在本課題開題時,他們都給我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尤其是我的兩位大學老師趙興勤、張仲謀校長,從課題申報到結項都是全程輔導與把關,也見證了我幾十年的「世說」研究歷程,對身邊的這些師友,感恩二字,時時於心,不敢有忘。

書稿能順利完成,更離不開家人和單位領導的支持。感謝我的先生對我的理解、支持與精心呵護。感謝兩個姐姐和哥哥,多年來,他們為了讓我能夠專心讀書、教書和寫書,把照顧九十多歲老母親的責任儘量多地承攬下來,更要感謝老母親,即使在病痛不適的時候,也總會示意我去忙自己的工作或趕快去休息,其實她又何嘗不想子女們多陪伴在身邊呢,但教了一輩子書的媽媽,更深知教師的辛苦和責任,一切以孩子的工作為重,感恩母愛的無私與偉大!

感謝徐州工程學院科研處的張中強處長和張萌萌主任,我的每一項研究成果都離不開他們的辛勤付出!

感謝人文學院的薛院長、燕院長等各位領導對我科研工作的大力支持,尤其感謝徐州工程學院人文學院對本書出版的鼎力相助!

《世說新語箋疏》

人民出版社編輯周穎不僅業務能力超強,而且有高度的敬業精神和強烈的責任感,最令我感動的是她還有一顆無比珍貴的愛心,對我的境遇十分同情,對我的拖延總能理解和寬容,一句「沒事沒事」 「您辛苦拉」溫暖人心,遇到這樣一位人美心善的主編是我的幸運,衷心地感謝她!

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學習吸收了很多學界專家師友的一些研究成果,在此深表感謝!

本書雖小情分重,凝聚了諸位親友對我的深切關愛,千言萬語無法表達心中的感激之情。正所謂「情之所重,正在我輩」,青山不老,永懷於心!

「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一切的艱難困苦都已過去!祝願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身康體健、福喜多樂!一切幸福美滿!

由於本人才疏學淺,掛一漏萬,書中錯誤在所難免,歡迎方家,指正批評!

齊慧源

2022年冬於彭城

作者簡介

作者近照

齊慧源,江蘇徐州人,民盟盟員,徐州工程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南京大學高級訪問學者,徐州市政協委員,中國民盟徐州市委第十四屆委員會常委,中國『世說學』學會理事、中國《三國演義》學會理事、江蘇省明清小說研究會理事、江蘇省《紅樓夢》學會理事、徐州市語言學會副會長,淮海地區文學與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彭祖文化學會副會長、漢語言文學學科帶頭人,長期致力於古代小說、古代戲曲的文學與文化研究與教學,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世說體體例演變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世說新語續仿作品研究》,省社科基金項目文脈專項《劉義慶傳》等,省市級科研課題多項,學術專著有《藝文卮言》《名家名篇與聊齋》《世說新語續仿作品研究》《名士的教科書—話說世說新語》等4部,參編論著7部,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近40餘篇,科研成果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徐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等多項。多次被評為校拔尖人才、「十一五」、「十二五」校科研先進個人;先後獲得徐州工程學院教學名師、市「巾幗建功」女標兵、徐州市優秀專家等多項榮譽稱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3b17205572f548673ed8c6000fc4a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