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權謀家為什麼都精於「內鬥」而不是對外作戰?原因很深刻

2020-06-03     權謀網

原標題:中國的權謀家為什麼都精於「內鬥」而不是對外作戰?原因很深刻

經常讀歷史的人都會有這種感覺,那些身居高位的權謀家,對內部鬥爭,都是一套一套的,但是對外作戰大多輸多勝少,於是有了「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感覺,其實這不是權謀家不懂作戰,而是利益計算的結果:

1、外人只會要你的錢,但是自己人會要你的命

權謀家都知道,組織內的利益有限,下面覬覦位置和利益的人,每天無不虎視眈眈。作為上位的既得利益群體,不能不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對內部的野心家的防範上。內鬥一旦失敗,基本上會被斬草除根,絲毫沒有翻身的機會。但是對外的鬥爭,敵人大多沒有權力需求,都是利益需求,即使失敗了,要麼通過和親的方式大量陪送嫁妝,要麼直接輸出歲幣,要麼大量的戰爭賠款。基本上就是賠點錢,這個傷害不到既得利益群體的利益,吃虧的知識下層百姓而已。所以在權謀家眼裡,內部鬥爭是生死之戰,一次不都能失敗,所以不會小覷,而外部鬥爭是利益之戰,可以緩緩接著再斗,反覆博弈,所以不當回事。

2、一旦開戰會出現很多變量,便導致腹背受敵

如果迫於形勢,外部的勢力咄咄逼人,這時候,那些下位者都會紛紛指責上位者的各種綏靖妥協是懦夫,或是指責之前種種的錯誤做法。目的就是要通過外部鬥爭的時候,讓這些權謀家腹背受敵,能夠利用新的形勢,或是大眾的不滿,來引導內部鬥爭,順利的排擠掉上位者。外部的變量會引發內部的新格局。所以權謀家都能夠預見這種局面,所以都會選擇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趁著外部大環境,先滅掉那些主動跳出來的牛鬼蛇神,穩定自己的權力基礎。其實大家讀的歷史多了,就會發現這種現象,就是外部的鬥爭越是激烈,組織的內鬥就越是猛烈。可以說,死在自己人手裡的能人,比死在戰場上的都多。

3、戰爭勝利後,會出現大量的新興利益分食者

不能不打,這時候,就憑本事,憑能力了,誰也無法控制戰爭的走向,戰爭中因為各種物資的聚集,會有一大批人成為新興的權貴。這些人因為戰爭,獲得了威望,獲得了物資,獲得了隊伍,後方的權謀家基本上無法控制這類人,這些人就會功高震主,所以權謀家基本上都會在最後勝利的時候,出來摘桃子,或是找機會除掉。不過這種事情歷史出現多次之後,這種軍功階層也不傻,都知道,贏了戰爭會死於內鬥,輸了戰爭會死在敵手,所以,基本上都是出工不出力,趁著打仗伸手要利益。或是玩寇自保,縱寇自重,一直讓戰爭狀態持續。真的功勞大了,直接黃袍加身,回去自己做皇帝了。

所以,經過權謀網上述的分析我們能看出來,權謀家不想打,是怕給下面人崛起的機會。軍事家不願打,是怕最終不能善終。大家都選擇自身利益最大化,最終的博弈結果就是,個人利益最大化了,但是整體組織的衰敗。很多人認為為有犧牲多壯志,為了組織的整體利益,不考慮個人榮辱,但是這幾乎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事不關己都會這麼想,但是真的到了自己身上,就不會這麼做了。岳飛不是那麼好當的。所以,想對外贏得勝利,必須是內部權力極端穩定,最高領導個人威望無能人比,當下既得利益群體是軍功層,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不然,這種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局面會一再重演。

本文源自「權謀智慧」微 信 公 眾 號 歡迎關注,閱讀全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3tQffXIBfGB4SiUwGA7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