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澤明說過,一部真正優秀的電影一定是既有趣又容易理解。
《熱烈》採用的是古典敘事的五幕劇,並沒有花里胡哨的打亂、重組、閃回,而是以一種務實的態度講好故事。
讓觀眾輕鬆理解很重要,因為現在有太多電影總是上許多價值觀,讓人在觀影時失去了以前純粹的快樂。
春秋筆法、性別矛盾、社會議題,每一部電影都強行讓觀眾憤怒,無法簡簡單單地享受電影帶來的樂趣。
觀眾本來的訴求不被重視,創作者們老想著製造話題,用博人眼球、勞累觀眾來換取高票房,顧此失彼地忘記了電影應該是電影,附加太多就成了工具。
《熱烈》摒棄了這些盤外招的東西,秉持黑澤明對電影的定義。
儘管文本設計沒有那麼多曲折離奇,但生活的質感撲面而來,觀眾的觀影方式也由單一的看變成了看、想。
前者是拿來主義,電影給什麼,觀眾接受什麼,基本不用動腦,後者是主觀能動性,帶著思考看電影,得到的都是自己的。
因此,《熱烈》不再是看別人的故事,而是把我們自己投射到陳爍身上,與他一起經歷,讓光影的時長成為生命的長度。
為了讓觀眾更好的理解何為夢想,大鵬還加入了視覺符號。
如頭盔、蠟像、摸摸舞台、親吻舞台、單人海報,驚嘆號的一語三關,舞團、動作、夢想。
這種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讓影片所抒發的感情更加飽滿,加之後現代解構的技法,通俗易懂也立住了。
技巧和內容都在水準之上,接下來就是思想。
《熱烈》不強行灌輸什麼大道理,片中也沒有壞人,每個人都是為了夢想在奮進。
即使是玩世不恭的凱文也不會干擾比賽的公正性,不然憑藉他的鈔能力,收買裁判偏袒自己,比靠硬實力奪冠來的更快。
大鵬想要表達的每個人都勇敢追夢,就像片尾觀眾自發一起打節拍,此刻驚嘆號已不再是街舞,而是代表了所有人對夢想的不辜負,對普通人不拋棄、不放棄的共情。
當然,《熱烈》中的情並沒有刻意煽情,拍的很克制,就是靜靜地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感情娓娓道來。
還用暖色調和喜劇橋段來讓觀眾處於又溫馨又歡樂的氣氛之中,所有的動容都是順其自然與水到渠成。
片中的色彩都是暖色調,給人以熾熱、溫暖、熱烈,有希望、有奔頭的感覺,甚至在畫面和色彩共同構成的鏡頭裡都是如詩如畫般的景象。
這種沁人心脾的暖讓人看起來很舒服,因為導向是積極的。
大鵬希望通過《熱烈》探討夢想的本質是什麼樣的?夢想又是如何一步步被放棄的?人的存在與夢想的根本關係是怎麼聯繫的?
這就是以陳爍為代表的存在主義,人的存在本身也沒有意義,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礎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從而擁有意義。
《熱烈》是生活不如詩,但努力會讓前路變成通途大道的進行曲。
陳爍身上帶著一股「傻勁兒」,對世界保持著一份單純,對所熱愛的事總是帶著純粹,這讓他以善意與人相處,用樂觀跟夢想打擂台。
教練讓他來驚嘆號當替身,一次聽起來很渺茫的機會會成為他為之堅持的信念,但有時也會為了生活跟現實低頭,變得沒有自信。
成年人的生活沒有容易二字,追夢路上也不儘是一帆風順。
陳爍的家庭並不像凱文,揮金如土,他得賺錢養家,擦車、跑場、收拾餐館,沒有朝九晚五,都是煙燻火燎,可誰說不能用驚嘆號贏得未來。
因為父親治病,家裡欠了不少錢,所以陳爍的生活不像其他年輕人,可以跟朋友到處玩玩鬧鬧,他必須要讓自己忙起來才能減輕家裡的負擔。
陳爍的懂事,家裡人都看在眼裡。
母親知道他愛跳舞,期待更大的舞台展現自己的才華,所以網紅一來他們家飯館探店,她就立馬給陳爍打電話讓他回來跳舞。
當陳爍進入到驚嘆號後,為了讓他多點時間訓練,收拾碗筷、打掃房間,給謝哥商演的活兒,她都默默地替陳爍做了,以實際行動支持兒子的夢想。
這種燃不同於街舞比賽時的「放音樂吧。」
更像涓涓細流,慢慢地淌入心田,叫人深有感觸,不禁紅了眼眶,這也是《熱烈》另一個層面的燃。
陳爍神的孩子在跳舞的倔強是讓人忍不住翩翩起舞,心潮澎湃的激動,而陳爍母親的付出與嶽嶽最後的淚水則是讓激動落地的堅實後盾。
他們一同構成了片中的一句台詞,「一直努力就會成功。」
日復一日的揮汗如雨,在不起眼的角落堅持不懈,詮釋小人物被對手看不起,被生活打壓,最終熱淚盈眶。
這種平凡人的平凡故事最容易令觀眾共情,並發現其中感同身受的點,從而明白《熱烈》到底好看在哪裡。
也許觀眾不懂什麼技法與藝術,但他們知道《熱烈》中的角色不是在演人設,而是在詮釋生活,《熱烈》便被他們記住了。
《熱烈》從不是一部簡單的喜劇,而是一出具有現實主義風格的寫實性電影。
人都是有兩面性的,利己與奮鬥,大鵬沒有過於放大人利己的一面,也沒有一味地歌頌人奮鬥的一面,而是讓利己成為奮鬥的動力。
這就讓陳爍、老丁之間割裂的情緒得到了合理的統一,《熱烈》中的每個小人物都被人喜歡的原因就在於此,因為他們身上有我們每個人的影子。
《熱烈》是一首純真且懵懂的愛情讚歌。
陳爍與李明珠,因陳爍在地鐵上練舞而邂逅,隨後開啟了一段最長情的告白。
但大鵬並沒有過多渲染這段愛情,為什麼反而能打動觀眾呢?因為大鵬做到了三個詞,真誠、美好、不落俗。
首先是真誠,電影中陳爍和李明珠的感情是真摯自然的。
他們倆一個是實習記者,一個是驚嘆號陪練,相同的人生際遇讓他們有著共同的話題。
李明珠看到了陳爍身上的純樸,陳爍從李明珠那裡得到了陪伴,即使兩個人的生活都不怎麼富足,但不摻雜任何條件的相愛愈顯珍貴。
在描述他們的愛情時,大鵬只是白描的寥寥幾筆便勾勒出了情感世界的千溝萬壑,如陳爍的害羞,與李明珠在劇場舞台的傾訴。
他們的愛情沒有甜言蜜語卻有盼望時的清光白雪,他們的愛情沒有海誓山盟卻又憧憬時的意亂心迷,他們的愛情沒有你儂我儂卻有落口時的醇香甘甜。
其次是美好,宋祖兒飾演的李明珠就是所有人眼裡初戀的樣子。
影片明亮不憂傷,始終保持著一種陽光明媚的燦爛,藍天白雲之下,李明珠出現的每一個畫面都有歲月靜好的觀感。
她沒有濃妝艷抹,也沒有花枝招展,就是那麼簡簡單單的幾身服裝,髮型也並不多變,但那種純卻能夠溢出螢幕。
她與陳爍的相處,儘管不似其他人那般說說笑笑,但他們的一個眼神,幾個動作,比賽時的加油吶喊就足以讓人眼紅。
最後是不落俗,不用一些強行的戲劇衝突製造分分合合的矛盾和張力。
沒有安插第三者,也沒有設置多年後重逢,更沒有惡毒女配與阻撓家長,甚至陳爍和李明珠在片中都沒有說過一句「我愛你」。
這種劇作結構做到了化繁為簡,讓愛情回到了原來的樣子。
一個心疼的眼神勝過千言萬語,一句「可好了」比再華麗的詩篇都都動聽。
電影是用來造夢的,《熱烈》以愛情為點綴記錄了看似不真實,實則讓人無比嚮往的愛情。
《熱烈》是送給所有中年人的一份禮物,雖然韶華已逝,但風華正茂不會老去。
其實,在看《熱烈》時,每一個中年人都應該會感同身受,尤其是丁雷、陳爍媽媽、嶽嶽、謝哥身上的故事。
當生活褪去激情,曾經的天真和美好都逃不過「如人飲水」四個字,誰也不可能當一輩子的行吟詩人,於世間流浪。
苦難來襲,讓他們不得已長大、成熟,變得不再執著,逐漸成為了平凡的普通人,成為了母親、舅舅,大腹便便、日夜奔波的中年人。
隨著我們習慣於他們做飯洗菜、起早貪黑,似乎都忘了他們也有過青春,有過不顧一切的時候。
他們的世界很小,小到街坊四鄰都是熟人朋友,柴米油鹽就是一輩子,鍋碗瓢盆就框住了他們的一生。
他們的世界很大,大到在任何角落都找不到丟失的夢想,把夢想化為秘密,藏於心底,平平淡淡地過一生卻只能說平凡可貴。
我們看多了他們身為長輩的身份,似乎都忘了在未成為母親、舅舅、教練、謝哥之前,他們也是跟我們一樣的年輕人。
陳爍媽媽想當歌手,被萬千寵愛、被眾星捧月,讓所有的聚光燈都圍繞在她的身邊,在劇團的舞台上享受喝彩,做自己所愛之事。
嶽嶽也想像陳爍一樣勇敢追夢,在法國學雕塑,實現自己成為藝術家的夙願,丁雷和他的哥們兒也曾是愛跳舞、愛藝術的年輕人。
謝哥也不想每天走街串巷,在街邊賣藝賺錢,為鴨脖店的幾百塊拚命吆喝,在幼兒園笑臉相迎,都換不來哪怕一個人鼓勵的掌聲。
可日子畢竟不止是遠方,更多的是眼前的苟且。
他們為了家庭和生活,放棄了自己曾有的夢想,甘願接受平凡,但他們內心的那一團火始終沒有熄滅過。
陳爍媽媽替陳爍登台獻唱,臉上洋溢的是幸福和快樂,嶽嶽的雕塑手藝被陳爍誇讚,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丁雷在陳爍身上看到了以前的自己,拒絕了本可輕鬆得到一切的世俗,謝哥的藝術團艱難生存,但他仍在勉力維持。
雖然他們看起來得過且過,但他們的熱情似火未曾冷卻。
一代人終將老去,但有人正在年輕,人,因為心老了,臉才會老。
如果未曾對生活感到絕望,又何曾懼怕容顏老去,白頭髮、皺紋什麼的,只不過是成熟和魅力的象徵而已。
記得曾經異想天開、天馬行空,追求以夢為馬,憧憬雙向奔赴,以天為被,以地為床,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不管什麼年紀,若沒讓熱愛消褪,還記得出發時的夢,就還是曾經有夢的少年,所以熱烈的不是青春,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