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芳糖朗讀音頻
音樂:Ludovico Einaudi-Luminous
歌曲:effe-floating girl
女兒今年14歲,在奧地利維也納出生長大,從小生活在說ABC的語言環境里。如何能讓孩子的中文水平再提高些?
於是,我用了2年半的時間,培養孩子對古詩詞的興趣,從2018年開始背的第一首古詩詞到現在,已經會背了500多首。
有了詩詞儲備量,孩子的中文寫作水平也水漲船高。
2018年以前參加國內舉辦的作文大賽,基本都是獲得二等獎三等獎。自從背古詩以來,最近這幾年孩子開始陸續榮獲一等獎,還有兩次是榮獲特等獎,其中一篇獲獎作品還曾刊登在人民日報海外版上。
其實,要想讓孩子能主動提出學習古詩詞是很難的。女兒七歲多時,我說:「咱們要不要學習古詩啊?」孩子頭都沒抬就斷然拒絕了我:「不要!不學!」。
看到孩子的態度,我沒有再和孩子提起背詩詞這件事,但是我一直在心裡默默地想辦法。
下面我就從「培養興趣階段、正式學習階段、在生活中運用階段」這三個方面,給大家介紹一下,我運用了哪些方法讓孩子一步步愛上古詩詞,在生活中會靈活運用古詩詞。
培養孩子對古詩詞的興趣
1.遊戲法
家裡有一個扔色子玩的遊戲盤,根據色子扔出來的數字,決定往前走幾步。再根據最後落在數字格上的圖片標識,決定原地不動、上升還是下降,最後看誰先走到130,誰就贏。孩子很喜歡玩這個遊戲,以前我們就是單純的玩,自從有了想引導孩子學習古詩詞這個想法之後,這張遊戲盤就派上了用場。(如下圖):
我想到的第一句古詩是「飛流直下三千尺」 (下圖紅色方框中)。色子如果走到14,那就要降到9,再重新扔色子重新走。
在一次玩時,我走到14格隨口說了一句:「哎呀,飛流直下三千尺啊,直接就直下到第9格了,好遺憾啊,又要重新走了。」這時孩子完全聽不懂我說的是什麼,她不接我的話茬,我也不在意孩子是否聽得懂,只是自言自語。這樣堅持重複了一段時間,又一次我走到14格,說:「飛流直下多少尺來著?」孩子立馬接到「三千!三千尺!」我說:「三千也掉得太多了,能不能少點?」孩子說:「不行!必須直下三千尺!」我勉為其難地回到第9格。又過了一段時間,一次玩時孩子走到14格,她自己就大呼一聲:「不要啊,我也飛流直下三千尺了!」然後我們哈哈哈地大笑起來。就這樣第一句詩在孩子嘴裡順其自然地說出來了。
之後我想到可以運用的第二句古詩是,「忙趁東風放紙鳶」,從3格上升到49格、和第三句古詩,「扶搖直上九萬里」從52格上升到74格(下圖紅色方框中)。
同樣的方法,我把詩句融入到遊戲中,孩子不知不覺就記住了不少。雖然每一首詩都記得不完整,但是孩子對詩詞不僅不排斥不反感,反而還引起孩子的好奇心。
2.榜樣法
這個方法對我女兒還是很好用的,因為她慕強,如果看到前面有標杆,她就會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這是激勵法,不過我們也要做到無痕激勵,如果家長功利性太明顯,孩子就會反感,適得其反。
那段時間我發現王恆屹小朋友參加的詩詞節目很吸引人,我就讓隊友配合我演出戲。我讓他看王恆屹的詩詞綜藝節目,然後我假裝不經意的問到:「這什麼節目啊,你看的這麼入迷。哇,這個小朋友好厲害!」我和隊友自顧自的討論,不一會,孩子就好奇的加入進來,她看到張恆屹說:「飛流直下三千尺」 時,很驚訝也很興奮,對我說:「媽媽,這句話我們玩遊戲的時候說過。」我說「對啊,我們玩遊戲時說的好多詩句,你都可以在電視上看到。」然後女兒在看節目時,開始數她能答上幾句,沒想到還真能答對一部分題,這大大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看完後問我:「我要是像王恆屹這麼小的時候開始背詩,是不是也能像他這麼厲害?」我說:「那是肯定的,不過我們現在也不晚,而且你長大了些,理解能力也強了,學習得會更紮實。」
這時孩子對古詩詞開始感興趣了,也主動要求學習,但是我沒著急一股腦地教給她。我一邊在遊戲中、在生活中繼續無痕引導,一邊在尋找一個合適的契機,再教她開始背詩。
正式進入學習古詩詞階段
我為什麼沒有著急教孩子呢?因為我讓孩子背古詩詞的目的不是讓她機械的背下來,而是希望在一個生活場景里,把應景的詩句和具體場景結合在一起,最終的目的是希望孩子會在生活中運用古詩詞。下面介紹兩種方法:
1.情景代入法
我教孩子背的第一首完整的詩,是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那年聖誕節下大雪,我和孩子站在窗戶前,看到鄰居家主人牽著狗,頂著風雪天往家走。我指著一人一狗回家的背影,和孩子說:「這個場景咱們也可以用一句詩來表達,叫風雪夜歸人」。第二天我說:「咱們倆在窗前看看,風雪夜歸人回來了沒有?」連續幾天都和孩子站在窗前,看「風雪夜歸人」是否回家,孩子自然就記住這句詩句了。有一天我們看到女主人一個人回來,走到家大鐵門前,狗在院子裡叫了幾聲,我就給孩子教了前面一句,「柴門聞犬吠」,再問她:「現在不是柴門了,是鐵門,那這句詩可以改成什麼呢?」孩子說:「那改成 鐵門聞犬吠。」這兩句會了,再解釋下前兩句,孩子很快就理解記住了。
2.目標分解法、聯想替代法
沒過幾天就到了元旦,我尋思著教一首和元旦有關的詩,想到了王安石的《元日》。
先用目標分解法,把「屠蘇、新桃、舊符」這幾個對孩子來說比較生僻的詞,通過看視頻解釋清楚。「千門萬戶曈曈日」中,「曈曈」孩子總也記不住,我給她想個辦法。孩子認識的一個朋友叫」lisa」 ,中文名叫「桐桐」,每次到這句孩子記不住,我就說「千門萬戶lisa 日」,孩子就能反應過來是「曈曈日」了。
2018年孩子學古詩都是按照節日,或者季節景色來背詩。比如春天花都開了,就背朱熹的《春日》,夏天荷花開了,就背楊萬里的《小池》,或者清明節、重陽節、寒食節、七夕等等,都能找到相應的古詩,孩子學習的興趣不減反增。
2019年我和孩子商量,我們倆一起把國內小學教材里必背古詩整理好列印出來,孩子去買一個夾子夾好。同時我們一起看央視的詩詞大會,孩子喜歡的句子,我在網上找出整首詩,也列印出來,開始有計劃的學習。我提前備好課,每一首在背之前都給孩子講解下作者、歷史背景、創作背景等等,孩子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也很快。
從2015年開始培養孩子對古詩詞的興趣,到2019年孩子喜歡並且願意和我一起制定背詩計劃,我整整用了4年的時間。這是堅持的力量,也是無痕引導的魅力。
在生活中運用
我讓孩子學習古詩詞的初衷,一個是提高孩子的中文水平,另一個就是希望孩子在理解詩詞的基礎上,還能把詩詞運用到生活當中。我在生活場景中教給孩子詩詞,孩子在生活場景中回饋給我詩詞。比如正月十五買的湯圓,孩子看到包裝上的玫瑰花,再結合上元節,孩子會觸景生情,考一考我。或者看到包裝上有桂花,我們就會圍繞「桂花」對詩。如下圖:
當孩子具備一定的詩詞量,除了我們可以經常玩詩詞遊戲以外,孩子在生活中看到某些場景自然也會有感而發。比如:有一次我在換被罩,隊友說:「我來幫你。」結果他越幫越亂,我不耐煩地說:「算了,你還是別幫了,我自己來吧。」孩子看了爸爸一眼,搖了搖頭說「多情卻被無情惱。」爸爸竟無言以對,哈哈哈。
當孩子一開始不喜歡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可能會表露出堅決拒絕的態度。作為家長,可以先選擇性忽略孩子本能的反應,別著急、別焦慮,利用無痕引導的方法,幫助孩子實現 「不反感--引起注意--感興趣--主動學--內化--輸出--養成好習慣」這一系列體驗、學習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情緒,孩子的愉悅感最重要。如果發現在某個環節孩子不喜歡,那就停下來,等一等,等孩子的不良情緒消失後,再換一種孩子能接受的方式繼續無痕引導。
最後總結一下:
1. 在孩子還沒有興趣前,保護好孩子的內在動力,不去破壞。
2. 在遊戲中培養學習興趣,讓孩子感受到愉悅的情緒體驗。
3. 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把古詩詞學習和實際生活相結合。
4. 持之以恆的堅持無痕引導,做教育的長期主義者。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需待七年期,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作為家長,可以把自己想像成是一個機器貓哆啦A夢,多開動腦筋,就可以從口袋裡掏出無痕引導的好方法。其實我們掏出的不僅是好方法,更是愛和智慧!
不僅古詩詞
希望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都可以使用無痕引導的方法
具體還有哪些妙招呢?
邀您加入尹建莉老師擔任課程總設計師的
7天好媽媽成長營
掌握底層邏輯
輕鬆應對各種育兒場景
作者介紹
李妍,尹建莉父母學堂家庭教育輔導師17期優秀學員、學堂第4期招募的輔導師,生活在奧地利維也納,是一名海外教育工作者。始終秉承尹建莉老師的教育理念培養孩子,目前孩子會4種語言,中、德、英均達到母語水平。
主播介紹
芳糖,喜馬拉雅主播,專注於育兒領域。非法本自學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A證),以身作則培養孩子自主學習願望和自主學習能力,希望能夠陪伴孩子一起成長,成為與時俱進的學習型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