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絕千古的非遺絕唱——花絲鑲嵌

2022-08-22   天意文化

原標題:冠絕千古的非遺絕唱——花絲鑲嵌

採金為絲,妙手編結;

嵌玉綴翠,是為一絕。

這是對中國古代傳統手工藝——花絲鑲嵌的高度讚美。

花絲鑲嵌,是一門傳承久遠的中國傳統手工技藝,是「花絲」和「鑲嵌」兩種製作技藝的結合。與景泰藍、玉雕、雕漆等八大工藝門類,合稱為「燕京八絕」,也是燕京八絕里最繁複的貴金屬手工技藝,這項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傳統宮廷技藝,是世界貴金屬加工的巔峰技藝。2008年,花絲鑲嵌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再被列入「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花絲為骨,鑲嵌作飾

花絲鑲嵌是選用貴重的金銀通過壓條,抽成髮絲一般細的絲,採用掐、填、堆、壘、編、織、攢、焊等傳統技法,將金絲彎曲勾勒成各種造型,鑲嵌以瑪瑙、翠羽和各色寶石,是一種複雜繁瑣的工藝。一件精美的花絲鑲嵌工藝品的背後,往往積攢著無數匠人的心血和汗水。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趙春明花絲鑲嵌作品《鸛雀樓》

正所謂慢工出細活,花絲鑲嵌的每一個製作環節都環環相扣,如此繁雜又細膩的工作,只有保持著一顆匠心才能做出如此的精品。這項古老的技藝,憑藉著自身細膩、精湛、華麗的特色走上中國傳統工藝製作的巔峰,堪稱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千載古藝。

兩千多年來,精妙細膩的花絲鑲嵌工藝一直為宮廷御用,所謂「花絲萬縷織金冠,妙手鑲嵌有乾坤」正是對這項精妙工藝的高度概括。可以說,花絲鑲嵌織就了一部古代皇家珠寶史。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趙春明花絲鑲嵌作品《黃鶴樓》

穿越千年的古老技藝

花絲鑲嵌的技藝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兩漢時期,那時候出現了「金銀錯」,一種將金銀絲嵌入青銅器的貴族手工藝,人們已經可以將金子抽得像頭髮絲那麼細了。

唐宋以來,花絲技藝被更廣泛地運用在首飾上。唐代是金銀器的「黃金時代」,灼灼其華的黃金白銀裝點著夢幻般的繁華盛世,用花絲鑲嵌這門技術來雕琢繁縟華麗的盛唐景象最適不過了。西安出土的一件金花飾,花間用極細的金絲繞結,鑲翠玉小片,小巧玲瓏,是唐代花絲首飾的優秀之作。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趙春明花絲鑲嵌作品《梵音及宇海螺法燈》

到了明代,宮廷的奢靡生活將花絲鑲嵌技藝推向了登峰造極,金冠、鳳冠和各種首飾,都到達了至高的藝術水平。在定陵出土的一件「金絲蟠龍翼善冠」是明代萬曆皇帝生前心愛之物,只有在出席盛大典禮時才使用。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趙春明複製的萬曆皇帝的《金絲蟠龍翼善冠》

清代時期,中國的金銀工藝已經發展到很高的水平,金絲鑲嵌業分工更細,逐步走向專業化生產。清代宮廷里的金銀工藝與風格,較深厚,以鏨、嵌為主。民國初期,宮廷藝術開始流向民間。民間的金銀店鋪很多,當時的店鋪工藝可分為以下幾種工藝:花絲、實鑲、鏨花、燒藍、點翠、制胎、蒙鑲等工藝。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花絲鑲嵌傳承人趙春明大師

20世紀後期,因為工藝繁複技藝難度太大,花絲鑲嵌一度瀕臨失傳,直到在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APEC會議在北京召開。花絲鑲嵌作品《繁花》手包套裝入選贈送隨訪的各國第一夫人國禮 ,成為走上世界舞台的非遺絕技作品,讓花絲鑲嵌工藝享譽國際。這項古老繁複的皇家絕技,也再度以嶄新的大國非遺風姿融入新世紀的國際奢侈品殿堂,成為其中最耀眼的至尊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