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梯1個億!越變越壕的景區,為何不怕燒錢?

2023-10-22     金錯刀

原標題:一部電梯1個億!越變越壕的景區,為何不怕燒錢?

本篇作者 | 祥燎

上世紀90年代,有位叫牟其中的企業家,腦洞極大。

比如他提出了「炸開喜馬拉雅山」的驚天設想。

把喜馬拉雅山炸個洞,讓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吹進中國,就有希望使整個大西北變成魚米之鄉。

後來馮小剛還把這想法放進了電影里,激發全國人民腦洞大開,紛紛提出要給長城貼瓷磚,給珠峰裝電梯。

時至今日,給長城貼瓷磚的項目還是空談,給珠峰裝電梯倒有了點眉目。

不少山地景區安裝上了登山電梯或扶梯,火上熱搜。

位於千島湖的天嶼山,雖然海拔只有350米,但山路蜿蜒,全程步行要走3000米。

為了照顧老弱病殘的遊客,景區投資1000多萬元建了一條扶梯,遊客的登頂時間從從最初的50分鐘縮短到10分鐘。

如此長到變態的電梯,如今出現在了不少山間。

「山一步沒爬,景一處不落!」又菜又愛玩的遊客們拍手稱讚。

登山電梯大潮背後,藏著怎樣的生意經?

「特種兵旅遊」out了,

「無痛爬山」老少通殺

今年,大學生們興起了「特種兵式旅遊」,留下了不少彪悍戰績。

「30小時往返1300公里游6個景點」、「33小時速游北京,一天轉8個景點」、「40天花9600元游17城」、「5天登頂五嶽」……

可惜,大部分人的體力恐怕都比不上這群愣頭青。

網上有不少人在出發前叫囂著「小小泰山,輕鬆拿下」,結果還沒到泰山十八盤,就已經雙腿打顫,有人甚至被消防員用擔架扛下山——「泰山會制服每一個嘴硬的人。」

對於大部分人,爬山=受罪。

但是山就在那裡,普通人儘管缺乏探險家精神,卻也有著與生俱來的登高望遠的衝動。

輕鬆登頂,成了遊客和景區的共同目標。

不出意外地,財大氣粗的頂流景區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比如黃果樹瀑布,在2004年就啟用了長達340米的扶梯,號稱是「世界上最長的野外觀光電動扶梯」。

有扶梯相助,遊客省時省力。黃果樹瀑布三個景點相距甚遠,想在一天內游完很考驗體力,但踏上扶梯,就能直達黃果樹瀑布腳下。

張家界的百龍天梯,不光提供便利,自身更是成了網紅打卡點。

百龍天梯高達326米,相當於100層樓高,創下了「世界最高的全暴露戶外電梯、世界最高的雙層觀光電梯、世界載重量最大、速度最快的客運電梯」的金氏世界紀錄。

電梯並非山地景區的專屬,沙漠照樣可以擁有。

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沙漠生態自然保護區,同時也是5A級景區的寧夏沙坡頭旅遊區,就在2010年投入使用了中國首部沙漠扶梯,總提升高度72米。

隨著景區電梯的日益增多,很多地方已經不滿足簡單地造電梯,紛紛搞起了花活。

河北石家莊的銀河洞景點,把100多米的觀光電梯建成了古建築的風格。

福建三明的俠天下景區,亮出「大寶劍」電梯,呼應景區名稱。

湖北恩施大峽谷景區里的百米觀光電梯,造型上則是和「小蠻腰」廣州塔異曲同工。

頂流景區的示範和成功,使得興建電梯的風潮開始向其他景區輻射。

浙江天嶼山那條長長的自動扶梯,就是去年9月建造。

同在浙江省的神仙居景區,則在2020年國慶節前就投入使用了自動扶梯。

讓爬山像逛商場一樣輕鬆,景區們也捲起來了。

一部電梯1個億,景區在打腫臉充胖子?

在崇山峻岭之間建造電梯,都少不了砸錢。

一位業內人士說,登山電梯依山而建,設備運輸成本大,安裝難度高,安裝周期較普通電梯多4~5周,維保成本是普通電梯的7~10倍。

比如針對天嶼山景區的扶梯,開發公司專門安排了兩名電梯養護員,每天在景區值守,定期做各種檢查。

而且電梯處於露天環境,對電梯的質量要求也更高。

上個月,巴厘島一個百米高的懸崖電梯,在上升途中鋼纜突然斷裂,最終造成5名酒店員工遇難,也側面說明了景區里的電梯質量和平日維護,半點馬虎不得。

種種因素疊加,讓登山電梯的成本居高不下。

廣東古龍峽的登山電梯,造價高達8000萬元,僅電梯設備成本就要3000萬元。

不過最誇張的還是張家界的百龍電梯,由154米山體內豎井和172米貼山鋼結構構成,耗資1.8億元,還曾被評為「國際十大旅遊景觀工程」。

巫山神女峰景區的觀光電梯,在建造時還考慮要讓電梯和自然景色融為一體,為此電梯主體採用粗獷的石材構成,一樣是造價不菲。

但是,造價高也擋不住這些景區大興土木。

強勁的市場需求,是一劑催動他們大幹特乾的春藥。

去年在張家界百龍天梯20周年慶典上,負責人表示:百龍天梯20年來運送了6000多萬人次,光是上繳的稅費就有9.89億元。

當初的吸金獸,早已變成了搖錢樹。

即使是名氣沒那麼大、景色沒那麼壯觀的電梯,一樣有望成為遊客的必打卡點。

廣東古龍峽景區那條自2019年才投入使用的163米扶梯,至今接待遊客已達210萬人次。

同樣位於廣東的寶晶宮景區,其獅子山天梯一個小時運載量達4080人次,年遊客量約60萬人次。

「無痛爬山」的誘惑,幾乎到哪都能老少通殺。

哪怕是價格略高,只要性價比合理,也能讓人買單,畢竟「來都來了」。

比如湖北恩施大峽谷的鹿院坪景區,去年開通的觀光電梯,單程票價就要90元,但是原本下山走棧道需要一個小時,上山要一個半小時,現在坐電梯,單邊都只需要兩分鐘。

恩施大峽谷內還有一處觀光扶梯,更是長達688米,是世界最長的一條依靠大峽谷山勢建造的觀光扶梯。為了融入自然景色,這條扶梯還特意建成了土家風格。

景區費了這麼大功夫,遊客乘坐這條扶梯自然也不會便宜到哪兒去。

景區電梯,能不能成為「攬客大招」?

今年以來,旅遊業終於能喘口氣了。

文化和旅遊部7月公布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國內旅遊總人次23.84億,比上年同期增加9.29億,同比增長63.9%。

今年旅遊業形勢一片大好,景區建電梯能不能再添一把火?

刀哥認為,這不是取決於電梯有多方便,而是取決於景區的經營思維。

可惜在這方面,還有太多有待升級的地方。

國內景區普遍是圈地賣票的經營方式,多賣票才能多賺錢。

為了多賣票,一些景區無所不用其極,以至於最後那些升級的服務和設施,並沒有提升太多遊客體驗,不僅很難吸引回頭客,在網絡發達的今天,還會影響招攬新客。

比如今年有不少旅遊博主發視頻稱,雲南一個景區沿著國道修建圍牆,遊客無法在公路邊欣賞景觀,只能交門票後前往景區修建的觀景平台遊覽。

還有人吐槽,黃河壺口瀑布沿途部分路段被圍牆擋得嚴嚴實實,只能聽見聲音但看不到黃河水。

更離譜的是新疆賽里木湖景區,如果只是開車走縣道過路,可以不買景區門票,但一旦被發現去湖邊遊玩,或僅僅是停車拍照,都將面臨罰款。

除了門票,不少人應該還經歷過一種更糟心的情況。

那就是:景區入口遠離核心景點,私家車又不讓進也不允許騎行,甚至不許徒步,逼著遊客購買景區里不便宜的觀光車票。

茶卡鹽湖的小火車

同樣是交通工具,景區電梯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如果還依照過去「一切為了多賣票」的經營思維,景區電梯在未來或許也會消磨遊客的熱情。

比如,將景區電梯和門票捆綁銷售,或者乾脆加到門票費用里。

今年就有遊客反映,在黃果樹瀑布景區官方小程序上,所有門票組合都必須搭售一張往返扶梯門票,認為這是「強買強賣」。

當地一名地接社的負責人表示,現在景區日漸強勢,「不管團隊還是散客購,都把扶梯加在了門票費用里。」過去很多遊客即使是購買電梯票,也只是購買單程票,如今則必須付錢買往返票。

捆綁銷售的問題,在其他有電梯的景區里同樣開始浮現。

一來一回,遊客甚至需要多花上百。

如果是這樣,對於那些只想徒步登山的人,景區電梯只會讓他們更鬱悶。

說到底,有些景區只想靠著最簡單、最容易變現的經營方式賺最確切的收入,而不肯花心思在吃喝住行、特色活動和服務上做創新,賺可能更多但也更不確定的遊客消費。

只是,沒有人旅遊是為了坐電梯、坐纜車、坐觀光車。

電梯是好東西,但比這更重要的是:在遊客乘電梯前後,要儘量讓他們看到好景好人好服務。

因為能幫景區攬客的不會是電梯,而是特色和口碑。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a38cd34b1e4a997d260ee280f806a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