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中發現 「高科技」箭鏃,刃部放大80倍後,才知古人多厲害

2023-06-14     洞察軍事

原標題:兵馬俑中發現 「高科技」箭鏃,刃部放大80倍後,才知古人多厲害

我們知道,秦始皇是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人物,他不僅是封建社會第一個皇帝,更是首個完成 了大一統的君王。在位期間,統一了文字和貨幣、度量衡。13歲上位時,就展現了驚人的統治才能,先是平定了嫪毐之亂,接著除掉了呂不韋,重用各路人才,僅僅9年時間,就橫掃6國,結束了長久的戰亂,完成大一統。

但是,在秦始皇離世之後,秦朝很快就不行了,終於在楚漢之爭中被漢朝所滅。距今2000多年來,留給我們的只有秦始皇陵了。它見證了秦朝發展和興衰。其中,最讓人嘆為觀止的,莫過於兵馬俑所使用的箭鏃了,代表了當時秦朝先進的製造技術,放在今天都算不上落後。

據研究,兵馬俑展現出的科技是極為先進的,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秦弩使用的箭鏃。稱得上是古代科技的巔峰之作。研究人員通過細緻的觀察和分析,能看到箭鏃的製作工藝背後的驚人之處。特別是放大80倍後。

首先,箭鏃的形狀與特點。其設計上箭頭為三角棱形,造型十分符合空氣動力學規律,具有飛行穩定、打擊準確、穿透力強的特性。將其鏃首部位放大20倍後,會發現三個棱脊的長度,做到了極為精準的一致,差值只在0.02毫米-0.55毫米,放在今天,用機械製造的也不過如此。足見當時秦朝的手工藝水平之高,堪比機器。

其次,箭鏃頭的刃部,更讓人驚嘆。工作人員將刃部放大80倍後,發現很多搓痕,竟然做到了井然有序,錯落有致,令人不可思議。如此精細的磨痕代表了當時的最高工藝水平。如果以當今世界的技術標準衡量,這種精準的磨削工藝,手工是做不到的,只有依靠機器旋轉砂輪才能完成。

第三,箭鏃的金屬比例,也讓人不得不佩服。其箭鋌部分採用模具澆築,主要材質為青銅,其金屬比例中錫含量較低,但其箭鏃中錫含量卻達20%,極大增加了硬度。這意味著當時的秦朝,已經能夠根據需求,掌握了不同比例的金屬合金!要知道,合金技術可是2000多年後才出現的。

此外,還檢測出兵馬俑出土的箭鏃,有過鉻鹽氧化處理的痕跡,其表面上形成了約10微米的氧化鉻防腐層,這才讓箭鏃深埋地下千年,重見天日時依舊光亮如新。這再次表明,在箭鏃的打造之時,古人已經對鑄造工藝有了一套標準流程。所以,秦朝能夠橫掃六國,也離不開這些「黑科技」「高科技」的加持。

只是一款簡單的箭鏃,就蘊藏了這麼多「高科技」,那麼其他冷兵器更是不用用了,有一些甚至在製造上至今都無法複製。可以說秦朝的「高科技」是當時世界範圍內的先進水平。

總之,兵馬俑箭鏃的製作工藝,向世人展示了秦國出眾的製造力和科技水平。這種精益求精、精準工藝、嚴格標準的生產方式,也是當今企業和製造業必須重視的關鍵性因素之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f22c8aaf701457b061bf061768e4e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