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姿,「退出」娛樂圈快樂

2023-05-28     視覺志

原標題:孫燕姿,「退出」娛樂圈快樂

「你跟一個每幾分鐘就推出一張新專輯的人,還有什麼好爭的?」

在AI孫燕姿爆火全網後,孫燕姿本人終於出來回應了,她稱自己「就像一個在吃爆米花、坐在電影院最好的位置上的人。」

意料之外的是,當全網鋪天蓋地圍繞著AI對歌手本人侵權的法律問題討論時,孫燕姿將眼光放得更加長遠,相比自己,她更擔心新興技術對億萬人類的衝擊。

與其說這是她對AI孫燕姿的回應,不如說,這是一篇人類如何面對新興技術的命題作文。

全文洋洋洒洒,才華盡顯。

ChatGPT、AI等新技術不斷湧現,各行各業的人都在擔憂自己是否會被取代,對此,我們該如何面對?

孫燕姿給出了答案: 「做自己,已然足夠。」

這短短一句話,曾是她苦苦追求的彼岸。

20年前,她在巔峰期隱退,疲憊不堪的她,對著鏡頭哽咽著說:

「孫燕姿一直在追求自由。」

圖源:《The Moment》

新世紀之初,孫燕姿一腳踏進娛樂圈的櫥窗,自此,她一直在奮力掙脫,無論是娛樂圈的炒作營銷、個人的商品化,還是外界賦予的壓力。

那她掙脫出來了嗎?找到自由了嗎?

看到她對AI的回應,我想,我們可以鬆一口氣了。

三次打破再三次重塑,她終於找回了千禧年之前的自己,重新成為一個普通人。

普通,但充盈著自由。

「站在最頂端上,卻失去光芒」

2013年,周杰倫邀請孫燕姿當演唱會嘉賓。

他打趣孫燕姿:「13年前,有一件事讓我耿耿於懷,我第一次被你拿走。」

圖源:周杰倫演唱會

當年,同期出道的兩人爭奪金曲獎最佳新人,周杰倫不敵孫燕姿落選了,這成為他金曲獎大滿貫路上永遠的遺憾。

但那年壓軸的最佳專輯大獎卻被周杰倫拿下。

很長一段時間裡,兩人的專輯銷量占到台灣專輯總銷量的40%,華語樂壇一度流傳著 「男有周杰倫,女有孫燕姿」

圖源:網絡

出道三年後,處在事業巔峰期的孫燕姿卻在演唱會上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

暫別歌壇一年。

圖源:《魯豫有約》

在隱退前最後一張專輯的MV中,她的短髮更短了,面容憔悴,身材消瘦,從前充滿靈氣的眼神中,此刻滿是疲憊。

她站在一架鋼琴前,用盡力氣歌唱著:

「像最初相信著,我會找到自由。」

「道別是為延續回憶永恆的華麗。」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The Moment 音樂: 孫燕姿

末尾,她沮喪地垂下頭: 「不是不在乎,只是已經累了。」

圖源:《The Moment》

三年七張專輯,平均不到半年就發布一張專輯。

何炅看了她當年滿滿當當的行程表後,直言: 「這不是人過的日子。」

最忙的時候,她「凌晨兩點卸完妝,4點為了新的演出又得起來化妝,回到酒店累到倒頭就睡」。

很多次,她幻想過逃離現場:坐在計程車上,打開車門,往相反的方向跑去,搭車到機場,買距離最近的香港的機票。

這樣不管不顧逃離的場景,在她腦中過了一遍又一遍。

可是,一次都沒有實現過。

圖源:《背後的故事》

她做過最過分的事,也僅僅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裡20分鐘。

20分鐘里,她在房間裡走來走去,反覆想著要不要出去。

外面的工作人員敲門喊著她的名字,她回了一句:「我在沖涼」,然後接著在房間裡走來走去。

最後她還是不忍心,那些和她一起跑通告的人,也只是領一份薪水而已,沒必要收拾自己留下的一堆爛攤子。

圖源:《背後的故事》

籌備《The Moment》專輯那段時間,是孫燕姿情緒最嚴重的時期。

那時她只想把頭髮剪掉,越短越好。

每天去攝影棚拍攝都提不起精神。

甚至,她連日常的溝通交流都成了問題,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

她變成了一個只會執行命令的機器人,工作人員說什麼,她就做什麼。

圖源:《背後的故事》

「站在最頂端上,卻失去光芒。」

她不知道自己怎麼了,只知道必須要停下來了。

在她宣布暫別樂壇後,外界驚愕的同時,都對她的勇氣大加讚賞。

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是沒有選擇了。

「我又起飛了,我是自由的」

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或許可以通過休息緩解。

但有些事情,是無法通過短暫的休息改變的。

剛出道不久,孫燕姿遭遇了一次「槍擊事件」。

在一次簽售會上,突然有人朝天開了一槍。

這已經是足夠令人膽戰心驚的事,但孫燕姿卻說,「埃及事件」後面的風風雨雨要更可怕。

圖源:《背後的故事》

復出後,孫燕姿帶著《逆光》重回巔峰,力掃之前人氣下滑的言論。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逆光 音樂: 孫燕姿

這本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卻成了她人生中最不想回憶的一次經歷。

在埃及拍攝《逆光》MV時,孫燕姿一行人遭到導遊勒索,公司的錢用光了,最後借孫燕姿的信用卡刷才得以罷休。

經紀人陳澤杉瞅準時機,為了宣傳專輯,大肆炒作此次事件;當時跟拍的媒體為了熱度也在瘋狂渲染這件事。

一時間,孫燕姿陷入了炒作的風波之中。

圖源:《背後的故事》

這觸碰到了孫燕姿的底線, 有時候,她很想出來質問那些媒體,「你有沒有做到你想要成為的記者」。

到後面,她已經不想再去計較,「因為這是大家自由的選擇」。

她只能決定自己怎麼做—— 再次隱退

圖源:《背後的故事》

四年後,她再次歸來,已經完全換了幅面貌。

《天黑黑》中的那個短髮女孩,早已蛻變成長發飄飄的小公主薩拉,風吹起她的長髮,掠過臉龐,她「隨風旋轉著開心唱著」:

「我又起飛了,我是自由的。」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世說心語 音樂: 孫燕姿

再談起這件事,她從未埋怨過任何人,只說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圖源:《背後的故事》

「我只知道我還是喜歡唱歌」

在孫燕姿反覆隱退復出後,有個記者曾問過她: 你來了就走,走了又來,憑什麼?

那一刻,她愣住了,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在外人看來,這種行為很容易被當做狂妄自大。

可在她的世界,原因卻很簡單,就像吃飯一樣簡單:

累了就休息,她還熱愛唱歌就回來了。

圖源:《背後的故事》

這樣隨性自然的性格,很大程度上與她的家庭有關。

蔡依林這樣評價過孫燕姿: 「每次看到燕姿就會給我一種力量,我覺得那一定是某種文化,某種成長的環境才能塑造出來的風格,我覺得她很勇敢,勇敢到可以去做任何只要是她想做的事情。」

孫燕姿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中長大,父親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電機系教授,母親也是老師。

在家裡,孫燕姿說自己是學習最差的。

她的姐姐曾是某個投行的副總裁,妹妹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醫學碩士,而她本人也畢業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優越的家境讓她在小時候就見識到世界的廣闊,父母常常帶著她滿世界地遊玩,足跡遍布紐西蘭、澳洲、日本......

圖源:《小燕有約》

不同於很多為了還債、謀生進入娛樂圈的藝人,孫燕姿當歌手純粹是因為對音樂的熱愛。

孫燕姿的音樂啟蒙來自父母,父母兩人都喜歡音樂。

小時候,孫燕姿的爸爸喜歡開車到馬來西亞,孫燕姿就和家人坐在后座,搖擺著身子一起大聲唱著歌。

每當朋友來家裡做客,唱卡拉OK,孫燕姿的爸爸總會帶上她,每次都讓她唱「Sometimes love just ain't enough」,在爸爸眼裡,她唱得比原唱還要好。

圖源:《小燕有約》

大學期間,媽媽給她報名了李偉菘音樂學校,孫燕姿被挑進了尖子班。

全班十幾個同學,李偉菘會一個一個叫出來問,給一個調,問這是什麼和弦。

因為小時候孫燕姿被媽媽領著學過鋼琴,她總能遊刃有餘地答出來。

李偉菘就對大家說,「你們都要像燕姿這樣」,她因此成了班上的模範生。

圖源:《背後的故事》

在孫燕姿成為歌手後,因為心疼她太過辛苦,母親專門去學了按摩。

為了幫她看合同,父親特地去學了法律,直至現在,孫燕姿都沒有律師。

圖源:《快樂大本營》

而孫燕姿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回饋著父母的愛。

某次,國外某公司邀請她去演出,演出場地和設備都是世界一流的,席琳迪翁還在此舉辦過演唱會。

對於歌手而言,這是一次可遇不可求的機會。

孫燕姿卻拒絕了。

理由是, 她要和家人一起吃聖誕晚餐

圖源:《背後的故事》

「成為商品,有點噁心」

孫燕姿對於自己什麼時候紅了,是沒有明確的感知的。

直到某一天,她像往常一樣頂著素顏去超市買衛生紙。

這一幕被拍下,出現在了第二天的新聞上。

看到照片上皮膚狀態不好的自己,她有些沮喪。

那時,她總會為臉上多出的痘痘而不自信。

因為這與公司為她打造的完美人設不符了。

圖源:《魯豫有約》

她大學是學行銷的,如果不是當歌手,她會去做廣告,推銷產品,而現在,她自己卻成了商品。

為了維持完美的人設,她總要違背自己的心,說出一些她沒做過的事。

私下,為了尋求心理平衡,她會努力改掉那些壞習慣。

成為櫥窗中完美的商品,這讓她感到 「有點噁心」

圖源:《魯豫有約》

十年後,同樣的場景再次上演。

孫燕姿被拍到在麥當勞排隊買餐,她穿著一雙人字拖,帶著黑框眼鏡,依舊是素麵朝天,被網友笑稱為「毫無包袱的大嬸」。

看到新聞後,她只是笑笑。

下一次,她照常去排隊買餐,因為兒子就在附近上美術課。

圖源:網絡

此刻的她,不再關注外界對她外表的評價,而是將關注點放回自己的內心。

這是她感知生活的方式。

她覺得, 「如果因為你是明星而限制你本來就該要有的生活體驗,那真的很可憐。」

這些珍貴的生活體驗,有時還會成為新作品的靈感。

《跳舞的梵谷》這張專輯就是她在學畫畫時萌生的想法。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跳舞的梵谷 音樂: 孫燕姿 - 「用奮鬥點亮幸福」2020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

這張專輯發布後,反響並不好。

實際上,她是有心理準備的。

《跳舞的梵谷》這首歌在試聽會上就遭到了全盤否定,10個人中有6個人不喜歡,還有4個人聽不懂。

孫燕姿感到有些震驚,她回去和助理商量了一下,兩人最後一致決定:跟著心走,做自己認為值得的事。

圖源:網絡

她曾說過:「我回來唱歌了,並不是說我回來娛樂圈了。娛樂圈的意義在哪裡,讓大家開心,但又希望自己可以不一樣,你可以做一些自己覺得很好的東西。」

在這一刻,她終於衝破櫥窗,真正地拿回了屬於自己的主動權。

2011年,黃雅莉對孫燕姿念著寫給她的信,訴說著十年間對她的喜歡和支持。

還沒讀完,孫燕姿的眼角就已經泛起淚光。

念完信後,孫燕姿抱著黃雅莉哭作一團。

圖源:《快樂大本營》

八年後,她坐在《明日之子》的評委席上,面對著一個喜歡了她12年的學員,她的淚水又溢滿眼眶。

她走上前,緊緊抱住了這個女孩。

圖源:《明日之子》

很多時候,當她得知歌迷聽著她的歌獲得力量,成為對方生命中的一部分,她就會覺得很神奇,也很幸運。

而歌迷的回應,反過來又成為了她的動力,「每次出來,我都想給大家最好的。」

這大概是歌手和粉絲最好的狀態了。

從起初三年發布七張專輯,到七年發布三張專輯,再到如今六年未發新專,歌迷已經漸漸接受了孫燕姿的佛系。

正如同黃雅莉寫給她的信中所說的那樣:「不是盲目的跟隨你,而是尊重你,相信你的決定。」

而孫燕姿也 希望大家在我身上投射的感情,自己可以慢慢的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想要的幸福,想要的自由,這是我一直很嚮往的,希望大家的生活可以跟我一樣,一直往前,一直在找下一個精彩,一直都會好好的。」

圖源:《快樂大本營》

我想起,孫燕姿在第一次隱退時說過的一句話:

「我已經認識自己25年了,我就只是孫燕姿而已。」

時間越過悲喜,她穿過娛樂圈的萬花叢林,卻片葉不沾身。

從始至終,她只是孫燕姿而已。

圖源:《The Moment》

28 / May / 2023

監製:視覺志

編輯:哈酥

微博:視覺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0e107cf388920de13e8a8c8a9572cf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