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長壽?很多人會說,這還用問,長壽當然是指壽命長,但如果真有那麼簡單,那就好了,如果活得越長越好,為什麼還有很多人感慨,老了,活夠了,還不如早點死了。
在我看來,長壽不僅僅是壽命長,還包括要擁有良好的生活質量,身體上相對健康,心理上成熟且樂觀,活著感到很愉悅,很幸福,這才叫長壽。
舉個例子,同樣是八十歲的兩個老人,八十歲算是長壽嗎?當然算。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2021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20年的77.93歲提高到2021年的78.2歲。
大家可以發現,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78.2歲,所以80歲肯定是算長壽的。
同樣是八十歲的兩個老人,單從年齡上來說,都是高齡了,但是其中一個老人疾病纏身,一年到頭,大部分時間是在醫院度過的,要是沒有先進的醫療保著,人早就已經沒命了,老人雖然活著,但是他的生活質量卻很差,甚至可以說是用錢來續命;再看另外一個老人,雖然也到了80歲,但是身體依然硬朗,表現在走路、洗衣、做飯,完全能夠做到生活自理,不會給兒女增加負擔,而且去醫院檢查也沒有什麼大問題,一年到頭基本上不要去醫院。
再來看,你會覺得哪個老人更符合長壽的標準呢?
所以,年齡並非是衡量長壽的唯一標準,一個老人到底符不符合長壽,是有多重標準的,不妨來看看有哪些標準?
第一,年齡大了,記憶力和學習能力雖然有所下降,但總體還是好的
對於老年人來說,最怕就是老年痴呆,一旦罹患老年痴呆,記憶力和學習能力都有嚴重的下滑,發展到最後,生活都無法自理。
毫不誇張地說,老年痴呆是老年人壽命和生活質量的巨大威脅。
一個長壽的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由於大腦萎縮,所以記憶力和學習能力是有所下降的,但在一個可以控制的水平,總體還是好的。
第二,年齡大了,運動能力雖然有所下降,但走路卻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肌肉、骨骼、心肺功能、關節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化,所以運動能力是有所下降的,到了老年階段,不太適合劇烈的運動。
但是一個長壽的老人,至少一種運動是可以堅持下去的,那就是走路,長壽的老人,走路時往往步態很穩健,走起路來抬頭挺胸,且走路的時候沒有異常的身體不適。
第三,年齡大了,食慾雖然有所下降,但營養不會缺乏
有些老人年齡大了,人變得越來越瘦,每天吃飯也吃不了很多,這樣的老人,往往容易出現營養不良,免疫力也會很差。
雖然年齡大了,食慾有所下降,但是長壽的老人,胃口相對是比較穩定的,體重也比較穩定,不會短時間內出現暴瘦的現象。
第四,年齡大了,雖然心肺功能有所下降,但非常輕微
一個老人要是心肺功能不好,即便年齡很大,生活質量肯定也是特別差,因為一個心臟一個肺部,這兩個部位對於健康而言實在太重要了,肺部是供氧,心臟是泵氧。
雖然年齡大了,心肺功能不可能像年輕那樣,但長壽的老人,往往症狀很輕微,不會影響日常的活動與生活。
第五,年齡大了,雖然睡眠質量會變差,但每晚還是能保證5-6個小時
一個人最佳的睡眠時間是7個小時,這是大量的科學驗證得出的結論,過短過過長都不太好,老年人睡眠質量肯定不可能像年輕人那樣,年齡越大,睡眠質量就會下降變差,不過,長壽的老人由於長期能保持規律的作息,每晚還是能保證5-6個小時。
具備以上五個特徵的老年人,是符合長壽標準的,按照目前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我覺得以80歲這個年齡來定義長壽是比較科學的,很多人動輒就認為活到九十歲一百歲才算是長壽,可他們忽視了一點,年齡越大,生活質量越差,年齡大,並不代表一定能活得特別幸福。
所以,不要太貪,先以80歲為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