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坑老師的教育名言排行榜,選擇教育就選擇了清貧?

2019-08-11     泛亞聯盟

「選擇教育就是選擇清貧,選擇寂寞,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等等教育名言,老師們聽著耳熟嗎?在許多教師的朋友圈,熱傳著一條「最坑老師的教育名言排行榜」,引起了很多教師的共鳴。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如果這是教師的自勵,我對這樣的教師表達十二分的崇敬;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師,我對這樣的苛求者表示十二萬分的鄙夷!特級教師李鎮西這樣說道。

1.NO.5 選擇教育就是選擇清貧,選擇寂寞。

坑師指數:

每一個職業,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力,每一個人,都有為家人提供更豐富的物質生活的責任。

老師並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憑什麼就要求老師必須要清貧、要寂寞?將老師和清貧划上等號,讓老師安於清貧,這對老師是不公平的。

2.NO.4 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

坑師指數:

現在已經有了一個高大上的詞,叫賞識教育。而且,一般還要引經據典,說一說陶行知「三塊糖」的故事。

就算故事是真的吧。但陶行知以校長的身份單獨在校長室教育一位犯錯誤的學生,和教師在教室面對五六十名甚至七八十名學生有著本質的不同。

如果某位同學上課違反了課堂紀律,是批評制止,還是對他賞識一番給他幾塊糖吃?答案不言自明。如果犯了錯誤還給糖吃,課堂非反了天不可。

問題是,自從教育開始賞識,家長以及學校領導就不再允許老師批評學生,一旦違反,可沒有人賞識或者誇獎老師,老師肯定要吃不了兜著走。

這老師有委屈了,你說找誰去?

3.NO.3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坑師指數:

曾經,以為自己當了老師,真的會渾身上下閃閃發光,處處受人尊重。

當上了老師才發現,其實根本就沒有人理你。就算有人掃你一眼,目光里也往往透出輕視,讓你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到底是啥咱不知道,但至少在這個社會,當個或大或小的官員,做個或丑或俊的明星,成為或真或假的大款,都要比教師光輝得多。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教師,用清貧、小氣、拘謹、斤斤計較、沒見過世面、掙得少、社會地位低,都可以,但肯定和光輝兩個字沾不上邊。

這樣的一個職業,卻被說成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只能是兩個字:忽悠。

4.NO.2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坑師指數:

本來,人家李商隱說的是戀人間的思念,至死方休。而現在有人用來形容老師,則顯得不太人道。

我就不明白,當老師就當老師,教孩子就教孩子,偉大就偉大,為什麼非得拿命來打交道,一定要耗得油盡燈枯才行?

正如筆者在《真希望,老師能是一隻小燈泡》一文中所說,拿蠟燭來比喻老師,未免過於殘忍。老師可以照亮別人,但無須燃燒掉自己。

老師更應該做一隻電燈泡,能夠給別人帶來光明,自己也可以得到源源不斷的電流供應。因為,老師也是有血有肉有生命、有家有口有感情的人啊!

5.NO.1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坑師指數: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如果這是教師的自勵,我對這樣的教師表達十二分的崇敬;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師,我對這樣的苛求者表示十二萬分的鄙夷!」甚至有特級教師這樣說道。

老師為何最反感「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這個排名第一,應該說實至名歸。

網上有一個叫做「等咱老師有了錢」的段子,第一條就是「等咱老師有了錢,懸賞100萬通緝那個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傢伙,讓他來教教50個參差不齊的學生,看他能不能把他們都培養成四有新人!」

孔子當了一輩子老師,也只是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而已。萬世師表的孔聖人尚且如此,你讓我們教誰誰成才,那簡直就是扯淡。

其實誰都知道,說這話的,都是那些從來不用去教室講課的人。反正站著說話腰也不疼。下次要是聽到誰再說這話,我肯定會告訴他:別整那沒用的,你先當幾年班主任試試!

「教好」又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並不是要求把所有學生都教成愛迪生和愛因斯坦,而是堅定教育信念。這句話只是教育者的嚴於律己,而非一種教育評價標準。

鄭啟樂是一名學校的教師,工作之初,他就時常在各種會議和講座上聽到陳鶴琴先生的名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成為鄭啟樂職業生涯中最初的成長動力。

但理想敵不過現實。工作中固然有收穫,有成就感,但一切似乎永遠也不能完全讓人滿意。

我無法教好所有的學生,成績差的依舊大有人在,有不當行為的也為數不少。更讓鄭啟樂困惑的是,家長往往認為,老師理所應當把他們的孩子教好。

「我反思自己的專業水平確實還有待提高,但足夠優秀的老師就真能解決所有問題,教好來自形形色色家庭的學生嗎?」鄭啟樂說。

6.教育萬能論該過時了

實事求是地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片面的說法,是對大部分老師自尊心的傷害。」長沙長郡梅溪湖中學校長、特級教師劉欣說,教育是師生互動的過程,不是誰單方面的事情。這句名言只看到了老師的影響和作用,片面強調老師的教育教學水平,而忽略了學生群體自然存在的參差差別。

其次,它誇大了教育的效度。教育不是萬能的,學生是否成才受學生本身、家長、社會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

在應試教育的語境中,「教好」被理解成讓每個學生都考上大學,甚至都考上重點名牌,而這只是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形成的片面認識,犯了思想上絕對化的錯誤。

7.老師喜歡的「教育名言」

@卡爾·雅斯貝爾斯: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泰戈爾:不是鐵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粗糙的石塊變成了美麗的鵝卵石。

@魯迅:教育植根於愛。

@亞里士多德: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實是甜的。

@葉芝: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且點燃一把火。

@蔡元培: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為將來。

老師,你最喜歡的一句「教育名言」又是什麼呢?

文/明珠絮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wVS0gWwBvvf6VcSZ7Cm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