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窯的影響延續到明朝,宣德御瓷局製造大批仿鈞窯瓷器

2019-10-17     文藏

宋代官窯對後世產生了較大影響。在明官窯的燒造活動中,出現了高度模仿北宋汝、鈞窯及南宋官窯的產品。目前發現了宣德官窯仿宋汝窯和鈞窯器,成化官窯仿南宋官窯青瓷。學者江建新在紫禁城雜誌發表的《談明御廠遺址出土的仿宋官窯瓷器及相關問題(上)》一文中,這樣考證這些瓷器。


明宣德 仿鈞灑藍龍紋缽 口徑27厘米 1982年明御廠東院儀門前出土

1982年,景德鎮考古研究所在明御廠東院儀門前搶救性發掘,在宣德地層發現一批仿鈞灑藍釉瓷片,經修復有灑藍龍紋缽,口徑27厘米,敞口,弧壁,足底無釉。缽內滿釉並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壁施灑藍釉,釉下錐刻五爪龍紋。


明宣德 仿鈞灑藍釉碗 高7.2厘米 口徑15.8厘米 1995年明御廠東側出土


明宣德 灑藍釉靶盞殘片標本 上為灑藍釉刻龍紋梅瓶殘片;左下為灑藍釉水仙盆殘片;右為灑藍釉靶盞殘片 1

1995年,景德鎮考古研究所在明御廠東側清理髮掘出一批仿鈞窯器殘片,所見器型有:灑藍釉碗,高7.2厘米,口徑15.8厘米,侈口,弧壁,內施白釉,外施灑藍釉,足底滿施白釉,底書青花「大明宣德年制」雙圈六字款;灑藍釉水仙盆,殘高7.5厘米;灑藍釉刻龍紋梅瓶,殘長11.8厘米;灑藍釉靶盞殘片。

2004年,景德鎮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在明御廠珠山北麓考古發掘,清理出一批宣德灑藍釉瓷片。經整理復原有以下器物。


明宣德 灑藍釉刻龍紋大罐 高30.5厘米 口徑22.24厘米 2004年明御廠珠山北麓出土


明宣德 灑藍釉刻龍紋大罐底款 高30.5厘米 口徑22.24厘米 2004年明御廠珠山北麓出土

灑藍釉刻龍紋大罐,高30.5厘米,口徑22.24厘米,圓唇,直口,豐肩。內施白釉,外施灑藍釉,腹部刻趕珠龍紋一條,間飾四出朵雲紋,下部刻海水仙山紋,底書青花「大明宣德年制」雙圈六字款。


明宣德 灑藍釉刻花紋金鐘碗 高10厘米 口徑15.4厘米 2004年明御廠珠山北麓出土

灑藍釉刻花紋金鐘碗,高10厘米,口徑15.4厘米,侈口,深腹,內施白釉,外施灑藍釉,腹部刻趕珠龍兩條,下部刻一周蓮瓣紋,底書青花「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圈款。


明宣德 灑藍釉刻龍紋碗 高7.6厘米 口徑17.7厘米 2004年明御廠珠山北麓出土


明宣德 灑藍釉刻龍紋碗底款 高7.6厘米 口徑17.7厘米 2004年明御廠珠山北麓出土

灑藍釉刻龍紋碗,高7.6厘米,口徑17.7厘米,內施白釉,外壁施灑藍釉,腹刻趕珠龍紋兩條,底書青花「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明宣德 灑藍釉刻花紋小碗 高5.3厘米 口徑10厘米 2004年明御廠珠山北麓出土


明宣德 灑藍釉刻花紋小碗底款 高5.3厘米 口徑10厘米 2004年明御廠珠山北麓出土

灑藍釉刻花紋小碗,高5.3厘米,口徑10厘米,內施白釉,外壁施灑藍釉,腹部刻趕珠龍紋兩條,下刻一周蓮瓣紋,底書青花「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明宣德 灑藍釉刻花紋盤(敞口式) 2004年明御廠珠山北麓出土


明宣德 灑藍釉刻花紋盤(敞口式)底款 2004年明御廠珠山北麓出土


明宣德 灑藍釉刻花紋盤(撇口式) 2004年明御廠珠山北麓出土


明宣德 灑藍釉刻花紋盤(撇口式)底款 2004年明御廠珠山北麓出土

灑藍釉刻花紋盤,有敞口式和撇口式兩種,盤心白釉,有刻品字雲和素麵兩種,外壁均刻趕珠龍紋,盤底書青花「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明宣德 灑藍釉刻龍紋碟 高3.7厘米 口徑15.2厘米 2004年明御廠珠山北麓出土


明宣德 灑藍釉刻龍紋碟底款 高3.7厘米 口徑15.2厘米 2004年明御廠珠山北麓出土

灑藍釉刻龍紋碟,高3.7厘米,口徑15.2厘米,刻龍紋與上述器相似。灑藍釉是一種以鈷著色的低溫鉛釉,藍中夾以白色小斑塊,分布自然,因似雪花片揮灑在藍釉之上,故名灑藍,又稱雪花藍,在1000℃以下燒成。這類瓷釉以鉛作溶劑,這種利用低溫熔塊鉛質釉作成的灑藍釉顯然是仿宋鈞窯之窯變花釉,清乾隆時期演變為爐鈞花釉。


明宣德 仿鈞釉盤 高4厘米 口徑15.9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 仿鈞釉盤底部 高4厘米 口徑15.9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宋 鈞窯盤 故宮博物院藏


宋 鈞窯盤 故宮博物院藏

值得一提的是,故宮博物院藏有明宣德仿宋鈞釉盤,該器高4厘米,口徑15.9厘米,侈口,弧壁,底澀胎,內、外壁均施玫瑰紫釉,與宋代鈞窯盤相似,但明御廠遺址則未見有出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uau03G0BMH2_cNUgSM7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