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時期正是由秦漢文明向隋唐文明的過渡期,這一時期禮俗變化很大。其中家具變化主要表現在由席地家具向垂足高坐家具的轉變,出現了魏晉以前從不流行的新品種。
敦煌佛爺廟灣西晉墓M37畫磚坐榻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佛爺廟灣西晉畫像磚墓》,文物出版社,1998年
魏晉時期,日用家具大致沿襲兩漢時席地起居的家具組合,考古學所見的家具和家具圖像,有供坐臥的席、床、榻,床上張帳的帳構,供放置物品的幾、案,還有屏障用的屏風。
到十六國北朝時期高足家具出現後,傳統家具仍然占主導地位,大床和屏風更是上層社會人士不可缺少的家具。
冬壽夫人壁畫坐榻 《關於冬壽墓的發現和研究》, 《考古》1959年第1期27~35頁
自先秦時至秦漢,人們皆席地起居,室內鋪筵。人解履乃入室,於坐、臥處設席,隨用隨設,會客、宴請時亦按禮儀設席。
考古發掘所獲古席標本,曾見於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西漢軑侯夫人墓中,共出4件,其中出土於西邊箱中部竹笥上捲成筒狀、以絲帶束縛的2件,保存頗完好,用莞草編織,以53根麻線為經,莞草為緯,周邊包以絹或錦緣,用絲線縫綴,長220、寬82厘米。在隨葬的「遣策」簡中記有「莞席二其一青掾(緣)一錦掾(緣)」,應指此二席。
南京上坊孫吳墓坐榻青瓷俑 南京市博物館、南京市江寧區博物館: 《南京江寧上坊孫吳墓發掘簡報》,《文物》2008年第12期4~34頁
魏晉南北朝時期席仍普遍使用,雖未有實物出土,但多見人物在席上坐臥的圖像。可舉以下圖例:
山東臨昫北齊崔芬墓屏風壁畫高士坐席圖像。崔芬曾任東魏威烈將軍行台府長史,死於北齊天保元年(550年),次年安葬,墓葬位於今山東臨朐縣冶源鎮海浮山南坡,是一座石砌單室墓。
北齊崔芬墓北壁人物屏風壁畫中的坐席高士
墓室的西壁、北壁和東壁繪分幅的屏風,屏面有8幅繪坐於樹下的高士圖像,應是受到南朝墓室中「竹林七賢」拼鑲磚畫影響而繪製的。壁畫中所繪的高士神態怡然,或坐或臥於鋪在樹下地面的席上,旁邊和身後有立姿侍者隨侍。坐臥的席形制相同,平面呈長方形,四側都包有較寬的席緣,其形制仍沿襲漢代舊制,應與上舉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莞席相似。說明南北朝時期傳統的席仍普遍使用。
南京西善橋南朝竹林七賢拼鑲磚畫
坐席也可用皮革製作。江蘇南京、丹陽一帶的南朝大型磚室墓中的「竹林七賢」拼鑲磚畫中,七賢在樹下鋪設的就是形近圓形的皮製品。可以南京西善橋南朝拼鑲磚畫竹林七賢坐席圖像為例。在圓形的皮質坐席上,還繪出獸皮上的斑紋和毛。或許這些畫的粉本的作者,認為皮製的坐席更能顯示高士的風度。
甘肅高台駱駝城魏晉墓席地坐姿婦女磚畫 《嘉峪關壁畫墓發掘報告》,文物出版社,1985年
除了明確繪出坐席的繪畫外,這一時期還有許多墓室內的壁畫或畫磚上表現的是席地起居的生活情景,特別是甘肅河西地區的魏晉時期的以一塊磚作為一個繪畫單元的畫磚,例如嘉峪關、駱駝城等地的魏晉墓和敦煌的西晉墓,都有大量這類表現席地起居生活情景的畫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1WFa-G8BjYh_GJGVmjoM.html內容整編自:楊泓《考古所見魏晉南北朝家具(中)》《紫禁城》2010年12月刊,感謝紫禁城雜誌及作者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