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2點多,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某中學初三學生戴口罩上體育課猝死。
4月30號,西南大學返校學生中發現了一起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病例。
4月30日,四川新增無症狀感染者2例(1例為吉林延邊輸入、1例為湖北武漢輸入)。
5月6日-11日,河南各地小學將陸續開學。
疫情還未結束,再一次提醒每個人,防疫不能放鬆!
//初中生戴口罩上體育課猝死//
近日,學習哥在微博看到一則河南某地初三男生體育課上跑步猝死的消息。鼻處一直流血,堂姐懷疑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目前警方已經介入調查。
4月28日,去世男生的堂姐李女士接受華商報記者採訪,還原了當天的事發經過。
戴口罩操場跑步身體向後仰倒
堂弟小李今年15歲,就讀於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某中學初三。4月24日下午2點多,返校複課的堂弟是在體育課上發生的不測。
李女士介紹,「他在操場上跑步時暈倒,直接摔倒在水泥操場上……送到鄲城縣第一人民醫院不治身亡,我二叔給他換衣服,碰到他脖子時,他的鼻子裡都是血,嘴裡吐血。」
小李的父親李先生告訴華商報記者,「當天下午,學校打電話說我孩子暈倒了,正在搶救,等我趕回來,活蹦亂跳的孩子就變成了一具屍體,再也無法開口說話……」
河南媒體也對學校猝死事件進行了報道
跑步時後仰頭部著地又反彈起來
事發後,李先生看到了學校的監控視頻,「我兒子上體育課,前後也就兩三分鐘,他戴著口罩繞著操場跑著跑著,身子向後仰,就倒了下去,頭部著地,又反彈起來,體育老師和同學又是拉又是抬……」
李先生和兒子父子情深
李先生證實,兒子送到醫院搶救時就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徵,「醫院給我們出具的死亡證明上就寫的是猝死,但具體什麼誘因需要做屍檢,我們家屬不同意,我就想給孩子留個全屍……」
//持綠碼初中生核酸檢測為陽性//
前幾天廣州一所中學返校前的大排查,給家長們再一次敲響了警鐘。
4月25日,廣州一所中學在開學核酸檢測中,一名籍貫湖北的15歲女生核酸檢測為陽性,且為無症狀感染者。
這名女生常住廣州,近期從湖北持「綠碼」返回,準備開學複課。
想想就有點後怕:如果學校沒有進行核酸檢測,無感染症狀者可能會讓全班同學和老師面臨巨大的被傳染風險。
據測,一個無症狀感染者可以傳染3~3.5人,機率是非常高的。
不要以為這只是個例。
稍有鬆懈,疫情就有「捲土重來」的態勢!
此時此刻,這場戰役遠沒有結束!
「千萬不要覺得把孩子送進學校就不管了,家長首先要做好自己的防護。只有我們整個社會處於一個健康的生活體系中,孩子們才能儘快安全復學。」
越是在大家麻痹大意的時期,家長越是要好好保護孩子!
//五一期間,出遊人數達9000萬人次//
前段時間,中國旅遊研究院還披露,「五一」出遊人數預計將達到清明的2倍以上,達到9000萬人次,疫情之後首個真正的旅遊小高峰即將出現。
2
我們把時間調到半個月前,你就能看到旅遊景區恐怖的聚集人群!
4月18日,貴陽4A景區黔靈山公園恢復開放。
當天門還沒開,門口就已經排起了長隊,數百人就這麼擠在一起。
按照專家的要求來說,人與人之間應當相隔一米,並且避免人員大量聚集才是。
但我們看視頻中的人,別說一米,恐怕連半米都沒有。
更誇張的是,在人員這麼密集的情況下,還有一些人連口罩都不戴。
就真當疫情不存在了是嗎?
河南鄭州的一個公園沙灘也是人氣爆棚。
小小的一方人工沙灘,擠了上百位家長和孩子。很多孩子玩得不亦樂乎,卻忘了佩戴口罩。
一旁的保安人員急得不行,時不時就要拿起喇叭提醒:「佩戴口罩,不要聚集,不要聚集。」
很多網友在看到這段視頻後,都表達了自己的不解:
就在前兩天,各省市的五一放假通知下來了!
「全體師生不得離開本市」成為這些地方統一的防控節奏!
鄭州
假期期間,原則上學生和教師不出市域,學校校長要引導、倡導家長不出鄭州市,降低風險,確保復學後師生安全返校。
學校要落實好值班制度,不允許無關人員進入學校。高三、初三外地生原則不離校,學校妥善他們在校學習和生活。
假期結束學生返校前,學校要針對重點人員進行風險評估,按照防疫要求,分類化解,落實隔離、檢測等相關措施,學生入校前,統一檢驗,合格後方可入校,務必將風險排除在校園外。
焦作
針對即將到來的五一假期,要求疫情防控期間,所有師生實行家校「點對點」閉環管理,各學校要引導學生儘量減少不必要的跨區域流動,特別是五一假期期間,原則上不得離開焦作市轄區(含六縣市);
凡離開焦作市轄區的要向學校報告備案,所有教職工家裡如有來自武漢或境外返回人員,要按規定及時上報。
隨著中國疫情防控進入「下半場」,很多人把防疫的目光放在輸入型病例上,認為只需做好「嚴防輸入」,就可以高枕無憂。
但事實並非這麼簡單!
據報道,3月25日的中歐抗疫視頻會上,鍾南山院士表示: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為防止第二波高峰,仍應保持現有的防控措施,同時嚴格外防輸入。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3月27日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提到:「保持警惕,防控措施要緊,但是方向與第一階段有不同。」
兩位醫學專家的雙重警鐘之所以在此時敲響,皆是因為「內生風險」仍在虎視眈眈!
美國堪薩斯大學醫學院教授董亞峰將導致二次疫情復發的內在風險總結為四點:
- 治癒患者病毒轉陽:這類病例之前已經有過報道。
- 假陰性病人:由於核酸技術敏感性不夠,導致沒有檢測出來,其實體內還殘留著病毒,等體內免疫力下降後,病毒又開始大量複製,從而成為病毒攜帶和傳播者。
- 無症狀病毒攜帶者:已經證實新冠病毒的攜帶者有不發病,沒有任何高燒、肺炎等臨床症狀的,這些人不排除可能存在。
- 全新的新冠病毒患者:由於目前的病毒溯源工作還沒有定論,由於沒有找到新冠病毒的起源、中間宿主,理論上不排除再次形成新的病毒攜帶人或人群。
其中,對於無症狀感染者問題,張文宏認為它是「我國進入疫情防控「下半場」的一類重要監測目標。」
因為,這類患者有較強的免疫能力,可以在感染病毒後14天內不發病,病毒在其體內存在時間超過三周,具有傳染的可能性。
他們如果沒有被及時發現和隔離,就存在社區傳播的隱患。所以,即使國內的防疫形勢向好,大家也千萬別放肆!
鍾南山院士前段時間也提醒大家:不管是在居家、公司或者是公共場所,保持一定的距離非常重要。當前不要參加集會,也不要聚餐:
面對複雜的新型冠狀病毒,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表示:到今天為止(我們對新冠病毒)也是只了解了一點點,後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早在之前,李蘭娟院士和張文宏教授在面對媒體時就談到了這個問題。
其中李蘭娟對所有計劃外出遊玩的人提出幾點警示:
可以適當的到人員聚集不多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
但必須避免人群太多的彙集,儘量選擇國內游,中國才是最安全的!
當心無症狀感染者,外出必須帶上口罩!
張文宏教授在近期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也談到了五一遊玩的的問題!
針對這種情況,他就建議大家五一假期外出時,儘量選擇室外場所,人群聚集時需要戴上口罩。
同時對於家長們,他也提出了一點警告:
孩子不會成為零號病人,因為孩子不會跟外界主動接觸,他們的接觸都是大人帶給他的。
如果家裡有孩子要去上學,家長就應該進入一個「戰鬥狀態」,身為家長就得更加嚴格要求自己!
而作為普通人,面對情況複雜的防疫環境,張文宏給了大家一個簡單粗暴的「不感染」秘訣——不接觸!
張文宏認為:傳染病裡面的一個關鍵點,就是接觸。沒有接觸,就沒有感染。在疫情暴發非常厲害時,我們發現,所有的感染都是密切接觸傳播開來的。
總結這些專家的阿耀店,歸納一下,就是三點!首先,去人少的景點!到了景點不扎堆,與人交談、排隊、候車時儘量保持一定距離,自帶乾糧,儘量別去餐廳吃飯,因為餐廳吃飯,人人都摘口罩,又是室內場合,非常容易感染!
其次,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咳嗽和打噴嚏禮儀,不摸眼口鼻,合餐注意使用公筷公勺。
第三,國內才是最安全!!!堅決不出國,儘量不出省,選擇私家車出行。
這些做法,要堅持到什麼時候呢?
我們應該堅持到能夠看到以下三條新聞中的任意一條為止:
海外主要疫情爆發國家感染病例基本「清零」;
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研製、試驗成功,開始推廣使用;
COVID-19的特效藥研發成功,類似達菲之於流感的那種。
是的,請記住:就目前而言,自由的生活還遠未到來,我們仍要繼續戴口罩、勤洗手、少集聚、多通風!
這不僅是保護自己、保護親人,更是保護這個國家,保護這片土地上的千千萬萬人!!
越是在形勢好轉的時刻,我們越要保持清醒頭腦,因為疫情防控仍然艱巨複雜。
1%被傳染的微小可能性,降臨到每個人身上,就是100%的災難。
聲明 本文素材來源於河北青年報、微博、成都教育通等。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r7_n6nEBfGB4SiUwrAv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