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走後,妻子於立群整理遺物時發現一張照片,不久便自縊身亡

2021-03-18     蜀山筆俠

原標題:郭沫若走後,妻子於立群整理遺物時發現一張照片,不久便自縊身亡

不羨天池鳥,不慕北溟魚。瞬息乘風萬里,鐵翼雲中舒。才到新西比利,已過烏蘭巴托,瀚海覽無餘。——郭沫若。

民國時期是一個才子佳人倍出的時代,比如張愛玲,林徽因,魯迅,郭沫若等,都是一個時代的代表,雖然斯人已逝,但如今他們的作品和故事,依然讓後人們津津樂道,尤其是那個年代的愛情故事,沒有一個不是轟轟烈烈的,比如郭沫若,他先後有三段婚姻,四段感情。

1892年,郭沫若出生於四川,18歲時,她聽從父母之命去了一個沒讀過書的封建女子,名叫張瓊華,兩人根本沒有感情基礎,婚後,郭沫若為表達對包辦婚姻的不滿,第五天就選擇離家出走,前往成都讀書,1914年,郭沫若20歲時,在大哥郭開文的資助下,遠赴日本留學,並考入東京第一等高校,留學期間,他開始接觸泰伐爾,莎士比亞等著名作家的文學作品。

1919年開始創作小說《牧羊哀話》,之後又創作多篇詩歌,並在上海新報發表,很快就引起了中國詩壇的關注,此後陸續發表多部作品詩集,在日本期間,郭沫若遇到了一名日本女子佐藤富子,兩人很快相愛,但因為日本的傳統思想,並不希望女兒嫁去太遠的地方,所以佐藤富子的父母並不同意兩人的關係,為了能和郭沫若在一起,佐藤富子毅然選擇與父母斷絕了關係。

很快,兩人就在岡山同居,這段時間,是郭沫若在日本最困難的時期,佐藤富子隨夫姓,改名郭安娜,默默陪伴了其21年,在這期間,郭沫若還認識了一位讓他心儀的女子,她就是於立忱,和郭沫若一樣,於立忱也是一位文學愛好者,她喜歡演話劇,性格活躍,1934年,於立忱前往日本治病,偶然結識了郭沫若。

兩人一見如故,因為於立忱長得明媚皓齒,兩道柳眉笑起來格外好看,又具有親和力,一來二去,兩人就在一起了,這讓郭安娜很是不安,果然,1937年,抗日戰爭進入白熱化狀態,於立忱因為身體原因在年初時回國治療,7月,郭沫若撇下安娜和孩子,獨自一人回了國。

讓人不解的是,就在郭沫若回國前兩個月,於立忱在家中自縊身亡,至於原因一直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被疾病纏身,也有人認為是她和郭沫若之間的感情糾葛,導致她一時想不開尋了短見,但對於這件事,郭沫若並沒有多說什麼,相反,在回國後不到半年時間,他就與於立忱妹妹於立群結婚。

於立群與於立忱一母同胞,她與郭沫若的相識,有一半的原因還是因為姐姐於立忱,第一次見面,於立群就交給了郭沫若一份信,裡面寫的於立忱對他的思念以及愛戀,郭沫若十分感激,當下便暗下決定,要好好保護於立群,將對姐姐的愛轉移到她身上。也是從這時開始,兩人經常見面,因為郭沫若談吐非常優秀,又有才華,很快就俘獲了於立群的芳心。

1938年,兩人結婚後,於立群更是一心輔佐郭沫若創作,每日幫助他抄寫文章,查閱資料,接待客人,一點都不比郭沫若閒,在結婚前,於立群也有自己的愛好和事業,但是結婚後,她就一心撲在了家庭式,每次向人接受,都說自己是郭沫若的秘書,但兩人的感情十分要好。

1939年,於立群與郭沫若長子出生,取名為漢英,1942年生下次子郭世英,婚後這些年,於立群一共生下6子兩女,但因為種種原因,其中兩個兒子意外去世,存活下來得只有4子兩女。

可以說,為了郭沫若,於立群傾盡一生,兩人相伴四十載,但讓人意外的是,最終於立群也選擇了像姐姐一樣的方式離去,1979年2月,於立群自縊於北京故居,很多人說,她之所以選擇這樣的方式,是因為在整理郭沫若遺物的時候,發現了一張照片,還有一封信件,裡面講述了許多關於姐姐和郭沫若的往事,於立群看後羞憤不已。

因為這麼多年來,姐姐的死一直是一個謎,而身為丈夫的郭沫若也從未跟她提過姐姐的往事,從信件中她隱隱猜測,姐姐的死,可能和丈夫有關,這樣的結果,是她所不能接受的,所以,最終她也選擇了這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qdrCVXgBDlXMa8eqvcV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