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發現一份遺書,揭開唐朝滅亡原因:唐玄宗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2021-03-21     蜀山筆俠

原標題:法國發現一份遺書,揭開唐朝滅亡原因:唐玄宗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中國人又稱漢人,穿的衣服被稱為「漢服唐裝」,原因自然與我國最強盛的兩個朝代有關。漢朝、唐朝一直以來都是中國人最自豪的時代,但是即使強盛如漢唐也有衰敗之時,漢朝的綠林赤眉起義,唐朝的黃巢之亂,都將一個朝代拉向了毀滅的深淵。

因此很多人認為,唐朝滅亡在於其餘黃巢之亂,終於朱溫代唐。直到現在在法國發現的一份遺書揭開了大唐滅亡的真正原因,原來黃巢朱溫都不是唐朝滅亡的罪魁禍首,真正導致大唐覆滅的其實是唐玄宗李隆基。

這封遺書來自於唐玄宗時期的名將封常清,那麼為什麼唐朝名將的遺書會在法國被發現?這與上個世紀晚清時期的歷史有關,在20世紀初,我國甘肅敦煌出土了一批珍貴的文物,一方面清政府的不重視,另一方面當地人和外國人狼狽為奸,將這批珍貴文物倒賣到了海外,其中有一份《封常清謝死表聞》就被法國人帶回了巴黎,如今珍藏在巴黎國立圖書館中。

封常清山西臨猗人,唐朝名將,與高仙芝齊名。曾跟隨高仙芝平定達奚部落叛亂,鎮守河西。為人節儉吃苦,治軍賞罰分明,上下都對他持有敬畏之心。時值安祿山起兵叛亂,玄宗任命封常清為平盧節度使,在洛陽召集六萬士兵平叛。

封常清倉促招兵,還沒有經過訓練就被唐玄宗一道聖旨拉上戰場,而安祿山有二十萬胡兵,雙方實力懸殊,最後封常清兵敗。監軍宦官與封常清有隙,因此誣告封常清,於是玄宗下旨誅殺封常清和高仙芝二人。

得知自己將死後,封常清雖然含冤但是卻沒有反叛之心,他此時最想要做的就是告訴唐玄宗不要再輕視安祿山,因此寫下了這封遺書。書中寫道:

臣所將之兵,皆是烏合之徒,素未訓習。臣死之後,望陛下不輕此賊,無忘臣言,則冀社稷復安,逆胡敗覆,臣之所願畢矣。

首先告訴唐玄宗,自己手下的士卒都是烏合之眾,沒有經過操練因此才會戰敗。其次希望唐玄宗不要再輕視安祿山,不然社稷將為之傾頹,朝廷也會隨之敗亡。

臨死之前,封常清囑咐邊令誠將這封遺書交給唐玄宗,希望唐玄宗引以為戒。但是結果卻並非他所言,唐玄宗對封常清的看法不屑一顧,依舊輕視安祿山,甚至還派出哥舒翰,企圖讓哥舒翰隨隨便剿滅安祿山,最後不僅逼降了哥舒翰,還讓安祿山君威大震,一舉奪下了長安洛陽等地。

翻開史書,在安史之亂前期其實一切軍事環境對唐玄宗而言都是有利的,但是他偏偏就把一張好牌打得稀爛,原因無非兩點,一個是過於自大,另一個則是對手下將領充滿猜忌。首先在封常清死後,李光弼郭子儀火速切斷了河北史思明與安祿山的聯繫,而哥舒翰也駐守潼關抵禦了安祿山的大軍。

此時的局勢對安祿山而言是非常不利的,而他也對著潼關一籌莫展。偏偏自大的唐玄宗對哥舒翰充滿猜忌,不僅強制命令他主動出擊,還聽了楊國忠的讒言,安排了一支部隊監視哥舒翰。最後結果就是哥舒翰強行出擊,戰敗被俘。而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前車之鑑就在哪,想起唐玄宗對自己的猜忌,最後他帶著手下乾脆投降。

從此時開始,安史之亂才真正全面爆發,全國也隨之受到波及。唐玄宗眼看不好,連忙逃到四川,他固然是保全了性命,但是盛世大唐卻就此毀滅,即使後來有過兩次中興,卻依舊無法挽救大唐走向滅亡的頹勢。

由此可見,唐朝滅亡的罪魁禍首,其實還是唐玄宗李隆基。他原本可以安穩地撲滅安史之亂,但是自大且疑心重的唐玄宗,一步步將自己逼上了絕路,也一步步把大唐盛世徹底葬送。屬實可悲可嘆,又可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l_KoV3gB9wjdwRpvxpu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