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的新證券法,遲早久矣的註冊制

2020-03-03     張導817

——導演說(33)

同名公眾號:導演的煙蒂,求一波關注

封建思想下的新股發行

封建思想下,新股發行猶如洪水猛獸。

封建思想認為,股票市場是一個盛水的容器,每一個股票都是一個小水桶,新股發行就相當於增加水桶,而水的總量是有限的,因此,水桶多了,水位就自然而然的下跌了,體現在實務環節,就是指數下跌。

還真別說,封建思想這邏輯槓槓的,有模有樣。

具體來說,市場確實是可以看做一個盛水的容器,這對於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都是有效且正確的。同時,任何一個股票也確實類似一個個水桶,水桶數量的增加也確確實實會對總體水位造成影響。每一點都沒錯,可惜的是,結論卻錯的十分離譜。

這也是為什麼這種思想是封建思想的原因。

封建思想這個詞是近代創造的,意思是指過去整個民族數以億計的人口都盲目的相信"天子"這個玩意真實存在,認為皇帝就真的是老天爺的親兒子,有權力決定每一個人的生命。有意思的是,即便是封建社會,在整體社會權力結構的搭建上,也設計的相當精巧。這裡尤其要表揚明朝,這個文官得到充分展示的朝代讓華夏大陸一度徹底崛起,只不過這個關於"天子"的核心弊病卻一直存在,導致了整個社會的發展方向一直是錯的,一直延續到清末,八國聯軍都打到北京了,整個華夏社會也沒有意識到科技這個第一生產力的重要性。

封建,這種思想最根本的問題在於,一條嚴密的邏輯線上,某個重要的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比如,"天子"並不真的是老天爺的兒子,而只是一個普通人,根本沒有資格承受千萬人的三跪九叩。由於這一個點出了問題,後面嚴密的邏輯推導過程都沒有了意義,最終的結論就徹底扭曲了人和社會的本性。

新股發行有害論也是同樣的封建。這種封建思想的邏輯線是,錢是水,個股是水桶,水桶多了水位就低了。這裡有一個默認條件:每個水桶是同質的,一模一樣的。然而,這個默認條件和事實情況完全是南轅北轍。

按照這種封建思想,每一個水桶都一模一樣,那麼資金也會平均分配到所有桶里,桶多水不變,水位降低。沒毛病。只不過,資金的分配並不是無腦分配,在這個條件下,由於默認了水桶都是同質,導致了也默認了資金的分配是平均。於是,恐怖的蝴蝶效應就這麼來了。

每個水桶都一樣。

資金配置不存在智慧和取捨。

水資源的總量幾乎不變。

結論——新股發行猶如洪水猛獸。


科學視角下的新股發行

可惜導演並不是個封建思想下的犧牲品,假設條件是錯的,結論哪怕是對的,也一定是巧合,站在科學的立場下,只有過程正確,得到的結論正確,才有實操的價值。過程錯誤結論正確,只能歸類於巧合,是無法經得起推敲的,更是無法提高改善的。

沒有一模一樣的兩個水桶

封建思想認為,股票與股票之間沒什麼區別。整個市場瀰漫著這麼一種氣氛,他們將市場分類成各種各樣的板塊。按行業的、按概念的、按事件的,其中最恐怖的就是"概念股",比如,時下最熱門的,新能源汽車概念。市場普遍認為,鋰電汽車時代的到來,會引發換車潮,然後所有概念股都利好,就會大漲。實際上很可惜,並不是所有概念股都大漲,真正翻倍的公司只是少數,翻倍了之後沒有暴跌的,更是少數中的少數。

為什麼?

因為這種分類動作本身,不夠精確。

同樣是做鋰電池的,A公司和B公司就是一樣的麼?比亞迪和寧德時代就是一樣的麼?寧德時代上漲比亞迪就要上漲麼?

實際上,任意兩個公司之間的差別,就像同一個班級里的任意兩個人,差異都是巨大的。

這也就決定了,除非做分類的時候,投資者可以將口徑精確到每個公司,否則,任何的分類都沒有什麼實際價值。

由於公司個體之間的差異巨大,也就有了優劣之分,一個班裡,第一名永遠只有一個人。體現在整體上就變成了,整個A股市場,有80%的股票是垃圾股,剩下20%才具有投資價值。

很可惜的是,由於80%以上的投資者並不具備分析一家公司的能力,這些人絕大部分連上市公司的公告在哪看都不知道,更別提分析了。所以,在這些人眼裡,水桶之間的差別確實不大,比亞迪、寧德時代、國軒高科,人家真的認為沒啥區別。

資金的配置充滿智慧

封建思想認為,市場的參與者和豬沒什麼區別,就像古代大家真的都認為皇帝是天子一樣。既然市場的參與者都是豬,那麼也就沒什麼人會追捧優秀的個體,而是亂七八糟的去瞎買了。

有句很流行的話是這麼說的。

"傻子買,傻子賣,還有傻子在等待。"

嗯,很貼切,所以你會看到,今天A概念大漲,明天B概念大漲,天天都是新概念。

然而很可惜的是,真實的市場環境中,人們的智慧非常強大。

金融學領域裡有這麼一句名言。

"資金是聰明的。"

總體上來說,資金確實是聰明的,他們總是在尋找長期最有價值的資產,並且利用一切值得利用的資源。

具體來說,這兩年大家瘋狂的炒5G概念股,但實際上,如果你拉開5G概念股的列表,會發現並不是所有的概念股都漲幅巨大,只有少數,極少數獲得了翻倍,翻幾倍的漲幅 為什麼?

這就是市場整體資金的聰明之處。

散戶眼裡,這些股票只是5G概念股而已,而在聰明的投資者眼裡,還有至少其他兩個重要的標籤。

第一個標籤叫優質,第二個標籤,叫國家大基金。

這裡就不展開篇幅說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挖掘一下,你會發現,5G概念股中,過去3年業績持續提高,資產質量持續增強的公司,漲幅都是巨大的。同時,這些公司的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股東——國家大基金。

所以,參與市場的資金壓根就不傻。發行的新股再多,聰明的資金也都有自己的一套取捨規則,聰明人都不願意為垃圾買單。

水資源的總量時刻在變

繼續深入,我們來思考這麼一個問題,市場中資金的總量變化,受到什麼因素影響最大?

其實這個問題應該轉化一下,到底是什麼會引來市場的增量資金?

這樣一說就簡單了,打個比方。10個盒子放在你面前,9個盒子裡裝的是大便,唯一的一個盒子裡裝的是鮮花,選哪個?這看似根本就構成一個問題!

那麼結論就來了,市場想要引入增量資金,就必須提高市場內資產的質量,換句話說,優質公司,多多益善。

優質公司如何增加?假設沒有新股,只靠市場中存量的公司,優質企業數量會提高麼?其實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了,這根本不可能。

君不見,樂視網已經黯然退市。

君不見,暴風影音已經面臨存續問題。

君不見,獐子島的扇貝已經成了全球股民茶餘飯後的笑料。

任何事情都需要講究個開源節流,資本市場的發展也不例外,節流不能替代開源。害怕新股發行和拒絕開源完全是一碼事,這有點類似清朝的閉關鎖國,最後引來的只能是八國聯軍,可惜的是,過去十年和閉關鎖國其實也沒啥區別。

拒絕新股發行的這些年,拒絕註冊制的這些年中發生了什麼?

百度去了美股。

阿里巴巴去了美股。

美團去了美股。

騰訊去了港股。

能叫的上名字的獨角獸,反正沒一個留在了咱這,肥水都流到了外人田。

結果就簡單了,當下的市場,如果不是外資大比例放開,恐怕真的是沒有什麼增量活水了,說是死水都不誇張。

還好還好,註冊制總算是來了,畢竟正義是必須要遲到的。

一個市場想要走成慢牛,就需要源源不斷的注入活水,也就是增量資金。吸引增量資金需要市場開源節流,提高資產質量。新股發行和註冊制就是開源的最佳手段。

結論就變成了,想要慢牛,趕緊註冊制,趕緊發點優質的新股,市場缺優,久矣。

我們的註冊制,已經遲到了20年。

時間的加持會徹底改變市場結構

最後一個重磅的變量,是時間。

封建思想下,市場的參與者都是豬,股票與股票之間也沒什麼區別,時間再怎麼拉長也沒啥用,之前是死水,未來還是死水。

真實環境下,垃圾股遍地,聰明的市場先生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如果市場中,優質投資標的的數量能夠持續增加,假以時日,這些優質公司的市值就會越來越大,也就代表了其占指數的比重越來越大,最終,這些優質企業會徹底帶動指數上漲,這種上漲是幾何級的,也具有極強的持續性,且百利而無一害。

新證券法,終於算是來了,希望還不晚,希望未來A股市場可以留下中國希望的火種。


PS:這兩天市場有點沸騰,寫點悲傷的東西降降溫,總有一些人並非是賭徒玩家,被市場搞的不冷靜就不好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iPo8nHEBiuFnsJQVcY2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