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豐三年,也就是1080年,這一年的正月初一,蘇東坡和長子蘇邁離開京都開封,啟程前往幽居的黃州。剛剛經歷了「烏台詩案」的他,可以說九死一生,這是一個驚心動魄的經歷。朝中那些奸佞小人從他的詩歌中千方百計要找到「反動」的隱喻,要置他於死地,好在皇上喜歡蘇東坡,並且被蘇東坡的才氣所吸引,因為愛惜蘇東坡的詩才,以至於信任這位豁達的詩人。所以,無論那些小人多麼猖獗,蘇東坡在皇上的關照下,保住了一條性命。但是,他的仕途卻沒有那麼幸運,朝廷發出聖諭,將蘇東坡貶往黃州。
到了黃州之後,因為整個官場情勢所迫,他開始選擇做一個逍遙的隱士,一個用雙手侍奉大地的農夫。他自釀糧食酒,常常大醉在田野。他和周圍農夫做朋友,向他們請教種植的訣竅。他和朋友偶爾泛舟遊山玩水,沉醉不知歸路……
到了1802年,蘇東坡在生活狀態上,儼然是一個「農夫」了。3月7日這天,他和朋友出遊,忽然天降大雨,想來豁達的蘇東坡毫不在意,穿著農夫的鞋子,披著蓑笠,吟出了這千古絕唱的好詞: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對,這首詞的豪邁之處在於一個詞「豁達」。他的一生十分曲折,官場仕途一直坎坷。曾數次被貶往外地,最後一次在蠻野的海南島,宋朝時期黃州還是未開發的地方,在海南很少人能夠與他聊詩歌……那些奸佞小人就希望蘇東坡活得悽慘,活得悲痛。可是誰知,無論把他貶到何處,蘇東坡性格中樂天的因子,豁達的世界觀都讓他能夠讓他苦中作樂……
一、一個快樂的農夫:四鄰相率助舉杵,人人知我囊無錢
黃州是一個在長江邊上的貧困小鎮,大約在漢口六十里的位置。由於當時俸祿減少,東坡又不善於理財,所以一大家子的花銷,是他要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他的兩個小兒子一個十二歲,一個十歲,正是長身體學知識的時候,不能因為窮困而影響了兒女們的發展。當時朝廷其實把他貶到黃州,其實是拘留他在黃州,當地官員要對他嚴加看管。
幸好,東坡的才氣讓很多人欣賞。當地太守知道他的一家子人來到這裡將居無定所,就讓他們暫時住在了林皋亭。
這裡的風景算不得極美,和杭州比起來算得上很普通了。可是蘇東坡有一雙詩人的眼睛。他居住在此地,每次飲酒飯飽,便倚在茶几上,看著白雲飄過,清江東流,森林霧靄,就覺得這是大自然給予他的莫大的恩惠。
後來他給朋友寫了一封信說道在此地居住的感受:寓居去江無十步,風濤煙雨,曉夕百變。江南諸山在幾席,此幸未始有也。」
有了一個安居之所,也並未解決蘇東坡的貧困境況。為了緩解一大家子吃飯問題,他開始真正成為一個農夫了。東坡曾經在官場沉浮的時候,想放棄一切做一個農夫,可是始終未能如願。朝廷總是把他從此地調往彼地,疲於奔命。如今在這樣的生活情勢所迫下,不得不選擇做一個農夫了。
東坡的農場在黃州東邊,占地10畝。他還在此地建造了三間房子,可以俯瞰下面的茅亭,亭下面是著名的雪堂。這農舍中,牆壁都是詩人自己油漆的,還在上面繪畫。
農舍的後面是遠景亭,可以俯瞰鄉村風景。他西邊的鄰居是一位古姓的鄰居,這位鄰居種了一片竹子,竹子長得粗大,人在裡面行走,感覺到了幽閉。東坡常常在裡面像個兒童一樣穿行,找一些平滑的竹子,讓妻子做鞋子使用。
蘇東坡用雙手為全家建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農舍,之後他希望全家生活更加便利,農田灌溉更加便捷,就要親手建造一個水壩,建造一個魚塘。他從鄰居那裡借走樹苗,從家鄉託人帶來菜種,向左鄰右舍打聽種植的秘訣……
一陣忙碌不久,孩子們高興地告訴他,他們的井出水了,他們的稻穀發芽了,他們的蔬菜成熟了……看著漫山遍野的瓜果蔬菜,東坡感到一種滿足。曾經在官場上,他都是用俸祿養活全家,如今全家人一起用雙手培育出五穀,才知其中的喜悅和那種滿足感多麼的難得。
東坡在鄉下有很多朋友,有釀酒的,有藥師,有大夫,也有農夫和大嗓門的婆娘。大家喜愛和這位大詩人話家常,太守也經常去東坡的農舍拜訪他,大家一起品嘗新鮮的瓜果蔬菜。
在這些平淡的日子裡,東坡還發明了很多菜肴。比如「東坡肉」。當時在黃州豬肉特別便宜,很多人不願意吃豬肉,東坡發明了一種吃的方法,就是很少水燒開後,放醬油,小火慢燉。另外還有鯽魚的做法,東坡蔬菜湯的做法等等,東坡做農夫的時候,儼然也就地取材,發明了許多美味的農家小菜。
當然,農夫靠天吃飯,並不是一切都如意的。有一斷時間,久旱不雨,等了好久下了一場大雨,東坡開心的模樣和其它農夫無異了,他寫詩抒發道:
沛然例賜三尺雨,造物無心恍難測。老夫作罷得甘寢,臥聽牆東人響屐。腐儒粗糲支百年,力耕不受眾目憐。破陂漏水不耐旱,人力未至求天全。會當作塘徑千步,橫斷西北遮山泉。四鄰相率助舉杵,人人知我囊無錢。
這首詩歌便是東坡享受田園生活的寫照。他覺得自己的狀態越來越像陶淵明筆下的那種田園生活。現在的他自給自足,衣食豐足,心滿意足。雖然在黃州被拘禁,可是依然擋不住一個「樂天」的詩人那種享受自然饋贈的心。
二、一個發現幸福秘密的詩人: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黃州是一個偏僻、冷清、貧困的地方,可是蘇東坡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卻把在這裡的生活過成了神仙般的日子。他對月亮的傾心,對美酒的迷醉,對長江的迷戀……一片雲的掠過,都能讓他開心許久。儘管在朝中不得志,可是他能很快找到讓自己幸福的方式。
幸福是有秘密的,而蘇東坡洞察了這種秘密。這位天才,用藝術的雙眼發現了最普通之處的詩情。他貪婪地享受著生活,並在這段時間了寫出了精美地作品《赤壁懷古》《前後赤壁賦》等。
因為這裡距離長江很近,東坡喜歡夜間飲酒並和朋友恣意暢遊。有一次東坡在江上租了一條小舟,那晚夜色極美,一碟小菜,一盤牛肉,他一時興起,唱了一首詞: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這樣的豁達和自然,這是一個天賦極高的詩人在江河之上所寫。忽然想到了莊子那句「駕一葉之扁舟,飄飄乎而不知其所止。」偉大的人在思想上是相通的,他們在自然中尋找人生的真諦,而不是在人世的蠅營狗苟上。
東坡這樣的解脫自如的生活,讓他們在精神上又有了一個提升。他以前的筆鋒尖銳,抨擊時政。而在黃州的階段,則呈現一種柔軟,一種寬容和詼諧,深刻而自如。
寄情山水,恣意汪洋,可能就是他讓自己超脫的訣竅。那段時間,東坡的飲酒達旦傳到了宮廷,很多人想著東坡現在是一個醉鬼了。有一段時間東坡還曾好多天不曾出農舍半步,朝廷有人傳言他過世了,皇帝也擔憂這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就詢問臣子,中午吃飯的時候,突然悲從中來,嘆道:「再難有此等人物。」於是拂袖離開桌子而去。後來才有人去打聽,原來東坡數月閉門不出,才有了種種流言蜚語。
東坡熱愛夜景,他和同鄉道人楊世昌在仲夏之夜,一起暢遊赤壁古戰場。當時清風徐來,水面平靜,一輪明月緩緩升起。白霧籠罩著江面,感覺人在天上蕩舟一般,這種逍遙之景象,讓東坡拍手稱快:
桂棹兮蘭槳,擊空明係數流光。渺渺兮余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道人楊世昌擅長吹簫,此時跟隨著東坡的唱詩,他開始吹簫。簫聲悲涼,如慕如訴,連江河裡的小魚都感動流淚。東坡問朋友為何如此悲傷。朋友告訴他一千年以前,這裡發生過赤壁水戰,而這裡便是古戰場。這一場戰爭決定了三國的命運。
如今,他們兩人在江面之上,無拘無束,一杯美酒在手,一輪圓月在天,天地浩然,人生就在瞬息之間,幻化虛無。不如趁著當下,樂享此時。兩個人蕩舟徹夜長談,美酒已盡,便躺下睡覺,不知道東方太陽已經緩緩升起……
這或許就是大詩人蘇東坡的悟道。他在黃州安靜的田園生活中,在與大地最親近的這段時期,他在「道」中找到了一種持久的寧靜。東坡深知人的生命如螻蟻,如風中的羽毛。很多人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只能隨風飄搖,可是什麼是永恆的呢?如何做一個永遠快樂的人?他在精神尋找一種「克己」的方式,讓身心與自然達到一種和諧共處,這樣就能夠安然享受瞬息萬變的人生。
關注【星期五文藝】,一起讀經典圖書,了解人生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