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常被用來當早點的麻球,有著悠久的歷史

2019-10-16     紅河資訊圈



不知什麼時候起,昆明的早點又多了一個品種——麻球。有的叫麻圓,有的叫麻團,還有叫麻鉈的。但是,還是叫麻球的居多,它,也的確像球,有斯諾克彈子球那麼大,圓圓的,糯米粉搓成球狀,油炸後呈金黃色,渾身沾滿白芝麻,麻球也和真的球一樣,是空心的。

因為它是油炸的,所以,常常和油條一起賣。炸油條的師傅兼做麻球。眾所周知,油條和稀豆粉是絕配,如今,也有把稀豆粉和麻球搭配當早點的。糯米粉做的麻球更耐餓,一位消費者如是說。



圖自作者在彩龍社區的發布

麻球怎麼做成空心的?一直是消費者心頭的一個謎。有的說是油炸前摻了一點泡打粉,也有的說的更複雜些,要先蒸點熟糯米粉,怎麼怎麼摻和的。

到早點攤觀察,卻不是這樣,只見做麻球的師傅在放入油鍋之前,是把糯米糰使勁地糅合、拍打、擠壓,使糯米糰充分反彈、膨脹,然後再放入油鍋里油炸,一會兒的功夫,小小的糯米糰子就變成彈子球那麼大,撈起來在盛滿白芝麻盆里搖動,使其沾滿芝麻,就是一個麻球,可以吃了。

麻球是空心的,球壁只有2-3毫米厚,所以,別看它有斯諾克球那麼大,咬開以后里面空空如也,全是空氣,還有的麻球,是在內壁拓一點點豆沙,以增加麻球的甜味。這種麻球,只有在宴會上才能吃到。


有一次筆者參加一個宴會,上來的甜點就是麻球。不過這個麻球做的真有水平:外觀圓潤,芝麻滿掛,油炸得棕黃而不焦黑,吃口香脆。更奇妙的是,在2-3毫米厚的球壁里,夾雜著絲絲豆沙!這是怎麼夾進去的?直到現在,筆者都無法參悟得透。


麻球昆明過去沒有,只有油炸糯米粑粑,還有糯米糰,也是油炸的,但炸好後並不裹芝麻,不能算麻球。但在江南、兩廣麻球卻非常普遍。文人食麻球,難免要吟詠一番。清朝的中後期,江南有位詩人叫余心眉,給麻球寫下一首詩:

安得規模如此大,

不堪心腹全是空。

四面圓光皆客氣,

一番投贈半虛花。

這哪裡是在吟詠麻球,簡直是一首寓言詩。吃麻球,可以「四面圓光」、「心腹全空」。做人,像麻球這樣,就不行了。

這首詩,見於那本有名的清人筆記:《兩般秋雨庵隨筆》,只不過,在這本書里,麻球被稱為「煎堆」,作者梁紹壬解釋道:「煎堆又名麻蛋」。看來,麻球的歷史,還是悠久的。

來源 :昆明信息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更多資訊信息請關注公眾號「紅河資訊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qm6220BMH2_cNUgt77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