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漸濃,到這些被時光遺忘的古村落走一走吧

2019-10-14     紅河資訊圈

絢爛多彩的秋天,灰瓦磚牆、炊煙裊裊的古村落別有一番風情。趁著陽光正好、微風不燥,到這些風景獨好的古村落走一走吧!

祿豐縣金山鎮煉象關村

煉象一名,始稱於元代,因該地有紅色巍峨的高山,遠遠望去其形如經火煉過的大象而得名。煉象關村最有名的要數煉象關,那是從昆明至大理古都沿途遺存「九關十八鋪」中的第三關,即昆明碧雞關、土官老鴉關到煉象關。

煉象關始建於明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從關口到關尾全長900餘米,共建有五座關樓,一座石拱橋和數十家鹽商庭院。煉象關古驛道寬4米,用當地堅硬的青石鋪就,是西南絲綢之路和明清時期滇西經濟命脈的重要驛站,雖經多年風雨侵蝕,依然可見當年馬蹄留下的印痕。


祿豐縣妥安鄉琅井村

琅井是雲南省「古滇九井」之一,元代時期就盛產食鹽,其鹽文化與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黑井齊名,素有祿豐縣「第一大村」「第一古村」的美譽。

琅井村古蹟眾多,著名的有開寧寺,始建於唐玄宗開元12年,規模宏大,盛極一時,寺中曾供奉的銅像群獨具特色。現在,溫家大院、魁閣樓等古建築風貌猶存。


牟定縣臘灣瑪咕彝寨

臘灣,彝語裡意為有月亮倒影的地方。牟定縣鳳屯鎮的臘灣村,獨有的"瑪咕舞"又稱"老人舞",被譽為人類古老舞蹈的"活化石"。臘灣地處南華、姚安、牟定三軸交界中心點上,是明清時期運鹽通往祥雲、下關、昭通的一個古道驛站,也是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

臘灣響水河上有一座石拱橋,歲月風霜已把橋面橋欄磨蝕出凹痕殘跡。橋面拱得像一枚鴨蛋,在臘灣山水故事裡,彝族先民用智慧斗貪官,過橋須下馬下轎,故名曰下轎橋。


牟定縣安樂鄉安益村

安益村是一個處處皆化石的奇特村落。在那裡,你很容易就能發現斑駁石牆上的遠古樹葉、樹枝遺骸,甚至能發現蚌殼、螺殼等動植物的化石。

村裡拙樸的老屋,悠悠的山水,保留了難覓的古樸味道,那些被埋藏在土壤中的遺骸,是這些生物曾經繁盛的最佳證據。


姚安縣光祿鎮西關村

賈平凹先生曾在《靜虛村記》中寫道:如今,找熱鬧的地方容易,尋清靜的地方難,找繁華的地方容易,尋拙樸的地方難,尤其在大城市的附近,就更難了。

姚安縣光祿鎮的西關村,就是這樣一個既清凈又古樸的村落。西關村的民居建築極具明清風格,街景街貌都以歷史留存下來的「坤」字形街景和「回」形街為原型,極少修飾。行走在西關村青石板鋪成的小巷裡,恍惚間讓人以為時光回溯到了明清時期。


楚雄市子午鎮以口夸村

古村坐落於楚雄市子午鎮東南方,元雙公路從村前橫穿而過。以口夸村是楚雄市一座古老的歷史文化名村,文化底蘊深厚,有明清時期的古墓群、清代戲曲壁畫,乾隆年間遺留至今的祭天神壇等遺蹟。

除此,以口夸村還有自己的洞經古樂班子,名為司祿社,成立於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雖幾經沉浮,最終還是得於恢復,一代一代傳承下來。


大姚縣龍街鎮美泗村

美泗村位於大姚縣龍街鎮,路邊幾株柏樹,蒼勁挺拔而又歷經風霜,村莊像它們一樣,顯出古老的意味。

進入村裡,古井和過街樓猶存,古井上一條條深陷的痕跡,見證了歲月的滄桑。過街樓矗立在古井旁,樓下古石板路按秦五尺道而建,寬五尺,樓上住人,想必是當年的哨卡,雖然現在看上去顯得有些「疲憊」,卻有驚艷了歲月的容顏。

來源 :楚雄微旅遊 拾雲南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更多資訊信息請關注公眾號「紅河資訊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7Zbj0W0BMH2_cNUgTG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