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羅剎國還是肉體感,本質上都是畸形的審美觀
無論是羅剎國還是肉體感,本質上都是畸形的審美觀
文章/老陸
作為一個聽了一年多《聊齋》評書的人,沒想到《聊齋》突然又火了。
在音樂盤點裡時常現身的刀郎老師,隔了那麼多年出了新歌,一首《羅剎海市》不僅成了新的閱讀理解,也讓東北小調再度迴響在所有人的耳畔,在之前,除了本山大叔,最有東北風格的,恐怕只有梁姨的二手玫瑰了。
說回《羅剎海市》,這一篇剛好去年底聽過了,也算是細緻的看過了原文。聽的時候剛好接在了《夜叉國》一篇之後,講得都是流落海外遇到異人的故事,不過相較於 《夜叉國》的溫情偏多, 《羅剎海市》講的則是詭譎更多,前半篇羅剎國美醜倒錯,後半篇海市進龍宮分離。主要講的是一個美醜不明,曲義迎合的世代堪比羅剎鬼城。扭曲的審美觀不僅僅是美學的缺失,更是社會的崩塌。
再轉回這首歌,我們不去分析到底在影射誰,也不去過度解讀它。但這首歌的確在藉助 《羅剎海市》這篇故事,提到了如今已經有些畸形的審美觀。
比如音樂的風格,已經從傳統意義上的接地氣變成了套路化的副歌串聯。同時歌詞也在從由繁到簡後又回到了一種奇怪的複雜之中——辭藻堆砌、語義複雜,但唯獨好像忘了歌詞本身要表達的內容是什麼——讓人聽起來,跟聽小語種的歌一樣。
在B站搜索古風歌曲,你會發現越來越多,但能稱得上精品的的確不多
再比如,演藝圈的風向標,等等。
而提到審美觀,我們再回到最傳統的美術上。這就不得不提年初十分火爆的AI繪畫了。我們都承認,AI繪畫的出現,從時間成本上大幅提升了效率,但因為技術無禁區,作畫的產出均是由製作人通過提供照片和資源學習,生成的模型再配合關鍵詞生成而來。在這股熱潮過去之後,大家才發現,好像AI系統,被教壞了……
我們也曾聊過AI的故事,只不過不是美術,而是設計罷了
這個說法,實際上也是因為近年來電腦繪畫不斷發展之後,整體繪畫的特點轉變而得出的。如果大家喜歡收藏CG圖的話,大家會發現,近年來包括Patreon在內的諸多網站上,畫手們的畫風逐漸開始同質化,日系的精細面容,美式的肌肉線條和體型,足夠明顯的身體體徵,然後疊加在一起,就構成了足夠吸引人的「色氣」的作品。
這些內容,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目前時下最受歡迎的美術方向。在3D遊戲和日本動漫的加持下,這種飽滿的繪畫更能讓觀看者大方地調動著自己的荷爾蒙,通過腎上腺素的作用體會到視覺和精神層面的滿足感。但這種作品,從審美觀角度來說,本質上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偏差,雖然畫師們會註明SFW或是NSFW,但整體上,還是在朝著一個本性衝動的角度發展。
Not Safe For Work
我並不認為這是一種錯誤的行為,所有的作品都是為人服務的,除非它的誕生本身就是反法律的存在。但問題在於,由於看到一類作品的成功而產生大量的模仿,進而導致整體風格的偏向,才是關鍵。雖然現在的網絡市場不會導致其他風格被扼殺,但在曝光度方面肯定是會受到影響的。但通過AI繪畫的拓展,這種偏差被放大了。
在收費購圖流行之後,收費並不能阻擋圖源外流,因此這些畫手們的作品最後還是能夠無償的流入到網絡之中,最終也成為了AI們的學習內容,相較於古典藝術和通俗作品,信息時代的作品爆炸使得這些畫作出現的比例要遠遠高於其他類型,因此我們看到的AI作品,也就有了明顯的「色氣」質感,同樣也獲得了很多的關注。
這種風格入侵,造成的影響也不小。至少,在所有人都見識到AI繪畫的完成度後,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它會讓很多領域中的美術設計得到「解放」,這意味著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成本和經費,而這種飽滿且特點十足的作品也很容易吸引到目標用戶的關注,因此很多人都認為在突破商用限制許可後,這將會成為一個十分「划算」的選擇。
也因此,在經過了半年多的廣泛使用後,我們也在國內看到了一些使用AI繪畫代替傳統美工而來的產品和項目,這些產品並非完全沿用AI的成果,而是在AI繪圖的基礎上,再有自己的美術設計對原圖進行訂正(原因後面會提到)。但從目前看來,這些產品並沒有得到設計者想像中的好反響,不僅很容易被認出,而且還會被批評。
這就又要說到,在這種AI繪畫出現之後,一些隨之而來的問題以及帶來的反效果。
首先,就是來自AI們的學習資料的作者們——畫師們的抵制。對畫師們來說,現在網絡平台的出現,使得他們的產出有了穩定的收入,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他們作品的版權。但直到現在,AI平台也沒能和畫師們就AI學習畫作的授權達成一致,甚至很多畫師明確提出,不允許自己的作品成為學習資料的一部分。
圖源網絡
其次,即使經歷了大量的學習和改進,AI繪畫的作品仍然存在明顯的缺陷,比如不協調的身體比例、扭曲的手型和手指、略顯奇怪的表情和姿態等等。這些問題使得AI畫作很容易就被辨別出來,初看來還可以理解,但看多了就難免覺得彆扭。
目前出現的最常見的Bug之一,圖源網絡
同時,由於大量的學習資源都是現代畫師的作品,因此產出的作品也一樣有著飽滿的線條和豐富的色彩,但由於細節都只是通過關鍵詞生成而非人腦所想,所以在動作和姿態上也更多地出現趨同性。這也讓讀者在看過大量相似的作品後,自然而然地產生了一種厭煩感。
所以,對目前很多採用的AI繪畫的作品來說,他們還是需要美工設計為成品進行最後的修飾以保證其合理性。這部分的成本還是存在,但在顧客看來,採用AI美術本身就是一種「不負責任」且「省錢」的選擇,產品價格高會被認為暴利,價格低會被認為質量不佳、敷衍了事。因此,更多產生的都是負面評價。
同樣,我還要聲明,並不反對AI繪畫,作為一種新技術,其出現對整體生產力的提升肯定是有價值的,但不能因為其使用成本的「低廉」而使得美術設計的多樣性受到衝擊,讓如今已經開始走向軟色情風的畫作更加「歪」下去。很多時候,科技感並不一定就更吸引人,就像馬斯克的"X"做的再炫目,也不如「伯德」更能讓人喜歡。
說起來,這個標誌的確不怎麼好看...
《羅剎海市》到最後,羅剎國也還存在,即使他們的審美畸形到反常,他們也依然存在,我們無權干涉審美觀的自主選擇,就像我們承認美術作品中的裸體,而有些人卻認為裸照也算是一種藝術一樣。我們尊重多樣性美術的存在,所以我們尊重AI繪畫技術——但不代表,它就是對的,它就是未來的方向。
文章作者
點擊圖片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