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們一直問我,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朝鮮人民軍的戰鬥力怎麼樣?朝鮮人民軍打了哪些戰鬥?戰績怎麼樣?
在志願軍對抗美援朝戰爭的經驗總結中,美軍的警戒陣地是志願軍極為重視的一個方面。但是警戒陣地的戰鬥一般規模都比較小,很少會有詳細記載。這就對考察韓戰中美軍警戒陣地的作用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而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朝鮮人民軍第45師團與美軍第7師第32團之間的戰鬥,正好可以回答這一點。同時也正好可以滿足這些想了解人民軍戰鬥情況的讀者需求。
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的麟蹄戰鬥。
一、背景
在第五次戰役前,志願軍第19、第3兵團入朝作戰,一時間志願軍兵強馬壯,一線兵力達到54.8萬人,與敵軍一線兵力對比達到了2.02:1,這是在之前四次戰役中沒有的情況。4月6日,志願軍召開了黨委擴大會議,定下了第五次戰役的作戰指導。4月10日,彭德懷發電向毛主席報告:「我作戰企圖,擬從金化至加平線,利用這一大山區,劈開一個口子,將敵人東西割裂,然後用九兵團和十九兵團對西線敵人進行戰役兩翼迂迴,三兵團正面攻擊,以各個分割殲滅敵人,力求在三八線以北殲滅敵人幾個師,得手後再向敵縱深發展進攻。」
上圖可以清楚看到40軍把敵軍陣型一劈為二,註:我軍示意圖上最東線標註的是韓軍第11師團,韓軍第7師團在縣裡,與我後面畫的示意圖不一樣,以我的示意圖為準。
其中「劈開一個口子,將敵人東西割裂」,是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的一個重點,擔任這一任務的是40軍(為主)和39軍(輔助),結果40軍不負眾望,在連續參加四次戰役,部隊戰鬥力只有入朝時一半的情況下,輕鬆擊潰韓軍第一王牌部隊——第6師團,送給了韓軍第一名將張都暎一生中最大慘敗。面對志願軍第三王牌部隊40軍,韓軍第6師團毫無還手之力,準確地說是毫無招架之功,從上到下只有一個念頭——逃命。
40軍圓滿完成任務,意味著彭德懷的計劃成功了一半,美、韓軍戰線被割裂為東、西兩個獨立的部分,其中西線上文已述,是主攻方向,由志願軍進行。而東線則由朝鮮人民軍自行獨立作戰,彭德懷給他們的任務是牽制美軍第2、第7師,力爭殲滅韓軍一到兩個團,爾後再發展戰果。
朝鮮人民軍前線司令員金雄按照彭德懷的命令,投入第3、第5軍團參加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的作戰,第2軍團在後方休整。
左一:金雄
金雄,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他出生於韓國的慶尚北道,1933年9月,考入了南京中央軍官學校第10期步兵科(即廣州時的黃埔軍校)。軍校畢業後,金雄未加入國民黨軍隊,而是來到延安,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並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新四軍第3師第8旅作訓科副科長、科長、第22團參謀長,赴東北後,擔任了大名鼎鼎的「李紅光支隊」司令員。「某度百科」上說:「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的第一階段主要是打擊西線敵人,所以金雄集團沒有多大行動。」這肯定是不對的,上文已經講過了,因為志願軍40軍橫掃韓軍第6師團,戰線被分割為東西兩個獨立戰場,在這一階段作戰中,金雄指揮人民軍第3、第5軍團獨立作戰,這是一個大規模的作戰行動,不是「沒有多大行動」。
按照彭德懷的命令,金雄計劃以一部兵力牽制美軍第2、第7師,集中主力首先殲滅韓軍第5師團,爾後繼續發展戰果。
韓軍第5師團,是韓軍的老牌部隊,我的老讀者當然是有印象的。2018年12月28日,有一則國外新聞火爆中國網絡:韓國總統文在寅視察了駐紮在京畿道漣川郡的陸軍第5步兵師新兵集訓隊,檢查韓軍的戒備態勢。當文在寅發表演說勉勵官兵時,背後的螢幕上打出九個漢字:「天下無敵」、「常勝五師團」。
該師團雖然是韓軍老牌師團,前身是韓軍最早的五個旅團之一,即1948年成立的國防警備隊第5旅團,但在韓戰中的戰績非常之差。因為後來的韓國總統朴正熙曾任第5師團師團長,這個師團居然厚著臉皮吹噓自己是精銳。上圖中的「常勝五師團」就是朴正熙的題字。
為了圍殲韓軍第5師團,金雄決定以人民軍第3軍團的第45師團以一個聯隊阻擊美軍第2師東援,師團主力首先攻擊加兒里、仰金田以南高地的美軍第7師第32團,打敗該敵後,或阻擊在楊口的美軍第2師向東救援,或配合人民軍第5軍團向縱深發展,殲滅韓軍第5師團。人民軍第5軍團的一個師團從寒溪里東邊的葛直村發起突破,打開突破口後,向南下,阻擊縣裡的北援之敵韓軍第7師團;另一個師團隨後在突破口,立即西南下向魚穩里、德積里猛插,對著韓軍第5師團攻擊前進。
二、金雄其人
金雄在我軍多年,打法是標準的解放軍打法,作戰目的就是把韓軍第5師團從敵防禦體系中「摘出來」,並一口吃掉,人民軍第5軍團的第12師團為主攻,第6師團負責分割韓軍第5師團與韓軍第1軍團的聯繫;第3軍團的第45師團以一部阻援,主力打垮美軍第32團後,分割韓軍第5師團與美軍第10軍的聯繫,並從側翼助攻,配合第5軍團殲滅韓軍第5師團。
但是我們要注意到,金雄非常有頭腦,他要吃掉的是韓軍第5師團,選的突破口卻是韓軍第5師團的東鄰,第3軍團的第3師團。從第3師團打開突破口後,攻擊的人民軍第6師團調轉槍頭繼續南下,真正的攻擊部隊卻在第6師團身後登場,直撲韓軍第5師團東側翼。而助攻方向也是這樣,人民軍第45師團也不從韓軍第5師團正面攻擊,而是從美軍第32團方向打開突破口,這樣也繞到了韓軍第5師團西側翼,然後兩邊一個夾擊。
人民軍破障開闢通路,這是擺拍照片,已經難得一見了,想看到人民軍在韓戰中的真實照片,幾乎是不可能的
人民軍一個師團和韓軍一個師團兵力差不多,都是一萬左右,但第6、第12師團都是最初建立的,長期參戰,未能得到有效的休整和補充,都只有幾千人。金雄的當面之敵是美軍第10軍,韓軍第1、第3軍團,光兵力就處於絕對劣勢。現在想殲滅韓軍第5師團,如上所述,得「摘出來」,就憑他這兩萬餘人,一板一眼打肯定不行。所以金雄決定兵出奇招。
金雄雖然讀過「黃埔軍校」,但在國民黨軍中是沒有帶兵經歷的,到了延安讀了抗日軍政大學後,幾年時間從一個排長成為新四軍第3師第8旅第22團的參謀長,那是要有過人之能的。
新四軍的團級幹部基本上都是「紅軍幹部」,像他這樣的「抗日幹部」,並不多。
新四軍第8旅旅長一開始是田守堯,後來是張愛萍、張天雲,政委一開始是吳信泉,後來是李雪三。張天雲、吳信泉、李雪三都是開國中將,都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張天雲,志願軍47軍軍長;吳信泉,志願軍39軍軍長;李雪三,志願軍39軍副政委。我們就不跟金雄的上級比較了,就22團里職務差不多的幹部,抗日戰爭中新四軍22團犧牲的兩個團級幹部。1944年犧牲的22團團長陳發鴻,他原來是八路軍115師344旅687團副團長,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22團副團長(當時的團長是張天雲),1943年升任團長,1944年10月19日在合德戰鬥中犧牲。1943年犧牲的22團副團長童世明。他們兩個都是紅軍幹部,特別是童世明在紅軍時期就已經任營長了。他們兩個在抗日戰爭一開始的時候已經是八路軍115師的營長、副團長了,金雄那時只不過是一個排級幹部,幾年後就已經並列,沒有一點過人之能,在將星如雲的我軍,是做不到的。
朝鮮人民軍在戰鬥中
我們順便再來看一下人民軍這三個師團的情況。
第6師團就是「李紅光支隊」,李紅光支隊後來改編為東北野戰軍獨立第4師,師長王子仁(即人民軍第12師團第三任師團長崔仁,時任第2軍團參謀長),政委方虎山,後來改編為解放軍第166師。時任師團長是東北野戰軍獨立第4師的政治部主任、解放軍166師副師長洪林。
第12師團是之前的第7師團,即以東北野戰軍獨立第6師(即解放軍43軍156師)為主體成立的解放軍獨立第15 師,時任師團長是東北野戰軍獨立第4師師長、解放軍166師師長崔仁(這裡涉及到一個知識點,我要跟大家說一下。網絡文章都說1951年時人民軍第12師團的師團長是抗聯老戰士崔忠國,這是一個誤會。崔忠國和崔春國是朝鮮名字추이 종궈的兩個不同的翻譯。抗聯第2軍獨立旅第1團團長崔春國是人民軍第7(12)師團的第二任師團長,接替被撤職的全宇,1950年7月30日與美軍作戰中犧牲。崔春國和崔忠國是一個人。國內網絡文章為什麼會誤以為到了1951年人民軍第12師團師團長是崔忠國?是因為韓軍戰史《韓國戰爭》那本書上這麼寫的,但《韓國戰爭》對志願軍和人民軍的將領名字錯誤實在太多了。由於朝鮮方面的資料極少,對於第12師團師團長的問題我會進一步查找朝鮮文資料,有新的發現再跟讀者們講);需要注意的是人民軍的第7師團(12師團)中,兩個聯隊是156師的官兵,還有一個聯隊的官兵主要來自第四野戰軍的49軍,當時一起入朝的47軍的官兵,編成人民軍第4師團第18聯隊。第6和第12師團雖然經過長期的戰爭,但骨幹依然還是從解放軍中返回的朝鮮族官兵。
第45師團是1950年9、10月左右組建的,參加過10月的遲滯戰鬥,基本上是朝鮮人,和第6、第12師團相比,當時是齊裝滿員的狀態。順便說一句,人民軍第5軍團軍團長就是名將方虎山(原解放軍166師政委),就不介紹了,大家都比較熟悉。
方虎山
總指揮金雄是我軍出來的,軍級指揮員方虎山是我軍出來的,師級指揮員洪林、崔仁是我軍出來的,三個師團中兩個師團是以我軍官兵為骨幹的。這其實就是解放軍老大哥帶著人民軍小兄弟打美軍、韓軍啊。
那打得怎麼樣呢?
三、韓軍又逃跑了
1951年4月22日,當西線的志願軍準時發起攻擊之時,人民軍第3、第5軍團在金雄指揮下向美軍第7師和韓軍第7師團發起進攻。讀者要說了,你上文不是說金雄為了打韓軍第5師團,選的突破口是韓軍第3師團麼?怎麼又變成第7師團了?原因是在第五次戰役發起前,美軍對一線部隊進行了調整,縮短了韓軍第5師團的正面,把第36聯隊的防區給了韓軍第三軍團的預備隊第7師團。韓軍第7師團以第5聯隊為一梯隊接替了韓軍第36聯隊。
上圖包含一個非常有趣的小知識點,美軍第23團的西邊,華川水庫的東端北側有一個小村莊叫獨孤里,1956年,美國拍攝了一部韓戰的電影,叫做《獨孤里橋之役》,這是美軍軍方贊助的軍宣片(一個美軍飛行員和朝鮮人民軍高炮陣地戰鬥的故事),《金剛川》疑似借鑑了這部影片。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就是請來了美國當紅的好萊塢影后格蕾絲·凱利。
好萊塢影后、摩納哥王妃格蕾絲·凱利
戰鬥一開始,美軍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少將和第8集團軍司令范弗里特中將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戰鬥規模和西線比起來小了很多,而且只有發生在美軍第7師第32團和韓軍第7師團第5聯隊和第3師團第22聯隊的陣地前。可接下來阿爾蒙德就有點懵圈了,韓軍第5聯隊直接丟了陣地,瞬間就被人民軍第6師團撕開一個口子,第5聯隊撒腿就跑。這是怎麼回事呢,韓軍也太不經打了吧?
人民軍第5軍團軍團長方虎山也是個聰明人,他選的突破口是韓軍第7師團第5聯隊和第3師團第22聯隊之間的結合部,一撕開口子,人民軍部隊立即向第5聯隊後路包抄。為什麼會這麼順利?這跟方虎山的指揮以及人民軍第6、第12師團的軍事素養有關。在4月22日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發起前,一直是人民軍第45師團在遲滯韓軍第5師團的進攻。在進攻前,第45師團向西橫向移動來到美軍第7師的正面,而方虎山指揮部隊接替了第45師團的陣地。這一行動極為隱蔽,美軍、韓軍直到4月22日白天才發現韓軍第5師團當面已經是人民軍第12師團,而晚上戰役就發起了,這點時間美軍、韓軍的將領根本來不及進行研判,做出應對。隱蔽接敵,這是志願軍的絕活,人民軍第6、第12師團以前都是東北野戰軍的部隊,自然也很拿手。
帽子上用樹枝偽裝,這是老電影中常見的一幕,人民軍也是這樣隱蔽偽裝的
韓軍都是聰明人,一看人民軍直撲側翼,立馬就跑。我們又一次看到了韓軍在韓戰中的常見場面:
「聯隊長閣下,敵軍進攻我側翼。」
「立即向南轉進。」
這裡還有個小插曲:按照金雄的計劃,人民軍第5軍團是以一個師團撕開口子,然後這個師團不繼續發展進攻,轉為承擔阻擊任務;另一個師團在突破口跟進投入戰鬥,這個在後面投入戰鬥的師團才是主攻。這就決定了第一個師團是啃骨頭的,後一個師團是吃肉的。第6師團和第12師團都是人民軍的主力部隊,而第6師團是方虎山的老部隊。但方虎山的選擇卻是讓第6師團啃骨頭,第12師團吃肉。方虎山這個安排讓第12師團師團長崔仁非常滿意。崔仁和方虎山是老搭檔,在東北野戰軍一個是師長一個是政委,而第6師團師團長洪林一直是崔仁和方虎山的老下級。總不能讓洪林去跟老上級崔仁爭功吧,所以崔仁非常滿意。
人民軍裝備的蘇聯76毫米自行火炮
見洪林一下子就撕開了突破口,方虎山大喜,立即命令崔仁的第12師團迅速投入戰鬥。在崔仁指揮下,成千上萬的人民軍從突破口沿著24號公路向西南方向的麟蹄殺去,韓軍第5師團正面只有一些零星的戰鬥,可轉眼間人民軍就要包抄他們後路了。
但是韓軍第5師團也是韓國陸軍中非常有特色的部隊,特點就是對危險的感知能力特彆強,特別善於逃跑,都感知到危險了,那還等什麼?一起跑吧。於是韓軍第5師團的第一梯隊第35聯隊撒腿就跑,兩個韓軍聯隊開始了傳統保留節目——向南方的馬拉松競賽,你追我趕,毫不相讓,硬是把友誼賽跑成了正式競標賽。不過美國裁判給出了判決:第5聯隊逃跑時陣型稍微完整一點,至少還留了斷後部隊;而第35聯隊雖然已經完全潰散,但泅渡了昭陽江,逃到了江南,硬是把越野賽跑成了鐵人三項賽,明顯技高一籌。所以第5師團第35聯隊勝出。對於美軍裁判做出的判決,韓軍第5師團師團長閔機植准將意見很大,但也不敢露出不滿意。因為第35聯隊失聯了,他拚命呼叫自己的第35聯隊,但每次回答他的都是一個悅耳的女聲:「對不起,您呼叫的用戶不在服務區。」
於是,戰役發起的第一天,人民軍第5軍團在方虎山的指揮下就取得大捷。
面對人民軍的攻勢,韓軍緊急做出了調整,韓軍第7師團的第3聯隊緊急北上,也歸第5師團師團長閔機植指揮,韓軍第5師團以第27聯隊、第36聯隊、第3聯隊再次形成完整的防線。崔仁可是一個猛人,他沒管韓軍這一套,在4月23日晚再次發動猛攻。美軍說:朝鮮第12師團的攻擊,徹底瓦解了韓軍第5師團的組織,一路潰逃的韓軍甚至成了帶路黨,帶著朝鮮人往麟蹄跑,並把麟蹄拱手相讓。
另一邊,洪林也不甘示弱,人民軍第6師團也只有幾千人,洪林直接帶著部隊對著韓軍第3師團一萬餘人殺了過去。韓軍第3師團不甘落後,嗖嗖嗖,直接跑到了麟蹄以南7公里的地方才停下來,轉頭一看,看見了同時抵達的難兄難弟第5師團。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別看第6、第12師團現在扛的是人民軍的槍,穿的是人民軍的衣服,當年可都是東北野戰軍。美械部隊,早就打過了。
這就是我軍《抗美援朝戰爭史》上說的人民軍在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的戰績,殲滅韓軍第35聯隊和第5聯隊大部。(第二卷第318頁,只是誤以第35聯隊為第36聯隊,誤以為韓軍第5聯隊是敵援軍。)
打得很不錯,可是未能完成金雄在戰前定下的目標,殲滅韓軍第5師團。
原因很簡單,另一邊的人民軍第45師團出問題了,沒能擊破美軍第7師第32團,從西側翼包抄韓軍第5師團。打不動美軍,這也正常,關鍵是連表皮都沒啃下來。
四、美軍警戒陣地
為什麼人民軍第45師連美軍第32團的表皮都沒啃下來呢?這就是志願軍重點研究和學習的美軍警戒陣地在戰鬥中的作用。
美軍警戒陣地分為三種:
1、全般警戒陣地。這是美軍非常重視的一種警戒陣地,特點是距離其主陣地比較遠,可達5到15公里;動用兵力比較多,可達一個連到一個營,並加強坦克、炮兵、工兵等;只簡單修築工事和設置少數障礙物;白天占領陣地,晚上收縮。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不給志願軍突然攻擊其主陣地的機會。
我們都知道,志願軍的攻擊都是在夜間進行,美軍全般警戒陣地的存在首先就是阻礙志願軍白天的接敵運動,距離如此之遠的警戒陣地,可以讓美軍提前覺察志願軍的接敵行動,引導炮兵進行不動或移動阻攔射擊,迫使志願軍提前展開戰鬥隊形,趁機進行戰鬥偵察,查明志願軍兵力部署,並襲擾、疲憊志願軍進攻部隊。
我們就可以注意到,因為美軍全般警戒陣地有5到15公里之遠,美軍的意圖就是白天不給志願軍接敵的機會,等天色變暗,美軍警戒部隊即向後收縮,而此時志願軍距離美軍陣地前沿還有5到15公里,這段距離就是美軍的炮火封鎖區,這樣就使得志願軍亦不能利用夜暗條件順利接敵。
這就是意味著志願軍在晚上實際用於戰鬥的時間大大縮短,美軍即可通過陣前戰鬥將志願軍攻勢阻止於陣地前沿。等天一亮立即組織空軍和炮兵對被阻於陣地前沿的志願軍進行集中轟炸。
上圖是美軍的一個警戒陣地,這個陣地比較特殊,派出的是火器連的重機槍。在大水洞戰鬥那篇文章,美軍占領916高地的就是M連的重機槍排。這裡有個小知識點,美軍一個步兵營有4個連,比如1營就是A、B、C、D連,其中D連是火器連,以此類推H連、M連也是火器連。很多網絡作者寫文章,這個地方經常寫錯,要注意了。
2、戰鬥警戒陣地。大家就會問了,如果全般警戒陣地未能達成理想效果,美軍是不是就沒辦法了?不是。戰鬥警戒陣地通常設置在主陣地前2公里的地方,兵力通常是一個排到一個連。作用和全般警戒戰地一樣,遲滯志願軍,迫使志願軍提前展開兵力。不一樣的地方是,主要作用是消耗志願軍兵力,類似前沿戰鬥支撐點。對於這類警戒陣地,美軍不會輕易放棄,向來是「有失必反」,無論志願軍是突入其陣地還是占領其陣地,美軍都會在夜間立即進行兇猛反衝擊,盡一切可能消耗志願軍兵力,遲滯志願軍進攻其主陣地。
全般警戒陣地的目標是阻止志願軍攻勢於其陣地前沿,戰鬥警戒陣地的目標就是即使不敵志願軍的攻勢,也要儘量拖延時間,就算志願軍之後突破其主陣地前沿,但在天亮前不讓志願軍形成突破,爾後再通過集中轟炸恢復陣地。
3、直接警戒陣地。直接警戒陣地設置在美軍主陣地前200到500米,兵力通常是一個班。其實就是在戰鬥警戒陣地失守後,在主陣地前再加一道保險栓。其作用是在主陣地的重火力掩護下,觀察志願軍下一步攻勢的兵力、方向,迫使志願軍進攻部隊提前展開,阻止志願軍偵察部隊;同時也承擔掩護戰鬥警戒陣地部隊撤退的作用。通常會採用稍作抵抗立即撤退,然後迅速火力急襲的戰法,進一步遲滯志願軍攻勢。
說一千道一萬,美軍警戒陣地的根本作用就是儘可能縮短志願軍夜戰的時間,把戰鬥拖到白天,轉為對美軍有利。需要指出的是,美軍警戒陣地的戰法,也吸取了第四次戰役中志願軍機動防禦的戰法。美軍和志願軍一樣,兩軍都是在戰爭中不斷總結教訓,吸取對手的經驗。這是一個互相的學習。
五、烏拉衝鋒
在第五次戰役開始前,美軍第32團陣地情況如下,見下圖。
1951年4月19日-22日,美軍第7師第32團第一梯隊營以3營為左翼,1營為右翼。3營以L連占領了651高地,K連占領了902高地,隨即派出I連占領610高地為戰鬥警戒陣地,I連派出2排的半個排占領前方的680高地為直接警戒陣地,距離K連2000米左右。主陣地的K連派出兩個班在西北方向大約700米占領一個直接警戒陣地,以連接I連,M連派出支援分隊在I連西南方提供火力支援。1營派出B連2排占領了主陣地前方1500米的770高地,形成了一個戰鬥警戒陣地。其餘四個連,順時針按B、A、C、D連占領915高地為主陣地,形成環形防禦圈。
我們可以看到美軍第32團的陣型有兩個戰鬥警戒陣地形成獨立的前沿支撐點,戰鬥警戒陣地和主陣地之間放了一個直接警戒陣地,3營的戰鬥警戒陣地之前放了一個直接警戒陣地。
兩個營的營長思路不同,3營的陣地較為分散,1營的陣地緊緊圍繞。3營K連的902高地和1營的915高地距離較近,B連2排占領的770高地戰鬥警戒陣地可以稍微兼顧到K連方向。但3營陣型明顯存在漏洞,K連正北方沒有占領直接警戒陣地,反而向西北方派出了兩個班。我查了下1比5萬的地圖,K連的902高地正北有641和800.2高地可以利用,這兩個高地基本和610、680高地平齊,不知道為何沒有占領。這樣子,美軍第32團的陣型在中間K連這個方向就凹下去了一塊。
1951年4月22日晚,人民軍第45師團和第6、第12師團一起,準時發起進攻。第45師團一開始的進攻是一次佯攻,試圖誤導美軍,進攻的目標是770高地。但是戰鬥波瀾不驚,攻擊的人民軍在通過美軍事先標定的炮兵不動阻攔射擊線後,只有4個人衝上了美軍陣地,1人陣亡,另外3人不知所蹤。唯一值得一提的是,美軍學習了志願軍的戰法,「兵力前輕後重,火力前重後輕」,在一線作戰的美軍只有大約6人。
770高地上的美軍第32團B連2排
在隨後很長時間內,美軍第32團的陣地前風平浪靜。只有K連的直接警戒陣地發現了大約一個班的人民軍,短暫的槍聲後,這些人民軍消失了。
其實這是人民軍正在隱蔽接近美軍3營陣地,可美軍K連直接警戒陣地沒有把這個發現當回事。4月23日凌晨,人民軍第45師團完成了隱蔽接敵,突然對美軍K連、I連同時發起衝鋒。人民軍非常漂亮地完成了隱蔽接敵,達成了攻擊的突然性,可是這些按照蘇軍模式訓練的人民軍士兵在衝鋒時大喊著「烏拉」,一下子把自己暴露了。
得到「友情提示」的美軍立即投入戰鬥,特別是在680高地直接警戒陣地的半個排有效地拖住了人民軍的進攻,這些美軍不斷給團坦克連,57毫米反坦克排,81毫米迫擊炮排指示目標,連續打退人民軍四次進攻。在數次進攻失利後,人民軍攻擊部隊被迫展開戰鬥隊形,從三面包圍680高地,然而美軍警戒分隊撤了,隨即美軍炮兵對680高地進行了火力覆蓋。
志願軍47軍對美軍第3師占領的水郁市西北第二無名高地的直接戰鬥警戒陣地的進攻也是吃的這個虧,美軍警戒分隊突然撤退,隨即就是炮兵火力急襲。
炮兵火力急襲後,美軍I連1排開始對680高地進行反擊,但發現高地上依然有人民軍火力,美軍再次迅速撤退,炮兵再次行動。
在美軍反擊的同時,一支人民軍部隊悄悄繞過610高地,對651高地上的美軍L連發起進攻,但美軍在設置陣型時就有防備,派出了坦克連和M連封鎖610高地西側的谷地,在美軍L連、M連和團坦克連的火力面前,高喊著「烏拉」的人民軍在彈雨中紛紛倒地。
4月22日晚,人民軍第45師團對美軍32團3營左翼的進攻以失敗告終,損失非常慘重。
人民軍發起進攻
但美軍的K連只有在西北方設置了直接警戒陣地,發現了人民軍還沒當回事,正北方是沒有警戒陣地的。因此K連據守的902高地成為人民軍第45師團最好的機會。
在680高地進行激戰的同時,902高地的美軍K連突然遭到了人民軍的攻擊。雖然人民軍的「烏拉」聲抵消了部分進攻的突然性,但缺乏警戒陣地的K連被人民軍直接突入陣地,美軍炮兵只能以阻攔射擊阻止人民軍後續部隊,無法為陣內戰鬥提供幫助。
K連在最左翼的2排(2排的兩個班在直接警戒陣地,兵力嚴重不足)首先被擊退,潰兵一路逃到連指揮所,美軍以2排、連部人員和60毫米迫擊炮排進行了反擊,依然被人民軍擊退。隨後正北方的1排也被擊敗,接著敗下陣來的是3排,3排一名美軍士兵成了淝水之戰中的朱序,大喊著「我們敗了,我們敗了」。恐懼的情緒傳遍了K連,美軍紛紛逃跑,902高地被人民軍占領。而直接警戒陣地的兩個美軍班也遭到人民軍攻擊,丟棄陣地一路南逃,甚至在L連的陣地上都沒有停留,逃到了團重迫擊炮連的陣地上,這裡更加安全。
在902高地犧牲於美軍飛機燃燒彈的人民軍士兵
可是之前對770高地無效的佯攻為美軍3營帶來了援兵。23日白天,沒有任何戰鬥壓力的美軍1營派出A連兩個排支援K連。得到支援後的K連立即反擊,在航空兵支援下,奪回了陣地。
610高地上美軍I連派出3排一個班再次設置了一個直接警戒陣地,1排向西移動和美軍第17團連接戰線,防止人民軍再次利用610高地西側谷地。
4月23日天剛黑,人民軍第45師團就又一次向美軍第32團3營發起進攻。610高地北端的美軍警戒陣地稍作抵抗立即後撤,隨即美軍進行了一次反衝擊。在這次反衝擊後,美軍I連迅速撤退,當人民軍展開追擊之時,美軍炮兵再次用炮彈覆蓋了680和610高地。24日天亮後,美軍發現680、610高地上已沒有人民軍,美軍第32團左翼的威脅被解除。
而在902高地上,人民軍第45師團也再次發起猛攻,但「烏拉」的高喊聲一次又一次出賣了他們,美軍A連和K連守住了陣地。
順便說一句,牽制美軍第2師23團的人民軍第45師團另一個聯隊在集結區域被美軍第23團C連派出的警戒陣地觀察到,美軍飛機和炮兵進行了15輪火力打擊。人民軍未戰就損失慘重。
退出戰鬥後的美軍第32團
4月24日,美軍第32團退出戰鬥,南撤至韓軍第5師團左翼,美軍第10軍和韓軍第3軍團,再次形成完整戰線。
六、綜述
我們可以注意到,在此次戰鬥中美軍的警戒陣地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特別是3營最左翼的I連利用警戒陣地與人民軍周旋,充分發揮了遲滯作用和對炮兵的引導作用,瓦解了人民軍第45師團對左翼的攻勢。3營右翼的K連在自己陣地前未設置警戒陣地,而向西北派出的警戒陣地又麻痹大意,發現了人民軍隱蔽接敵部隊沒當回事,結果導致K連主陣地遭到人民軍突然襲擊。只是因為人民軍的「烏拉衝鋒」給美軍幫了忙,使得人民軍未能在K連方向形成突破,錯失有利戰機。
不過這也是正常現象,美軍第7師的戰鬥力在韓戰美軍參戰各師屬於中上水平,其第17團是美軍最精銳的團之一,第31、第32團戰鬥力也不弱。人民軍第45師團戰鬥力並不強,攻擊失利在情理之中。
雖然未能殲滅韓軍第5師團,但人民軍第12師團和第6師團對韓軍的攻擊卻大獲成功,第12師團以數千兵力打敗了韓軍第5、第7兩個師團,第6師團也擊敗了韓軍第3師團。這是美軍仁川登陸後,朝鮮人民軍取得的最大一次勝利。此戰後,崔仁被提升了第6軍團參謀長,隨後出任軍團長,第12師團被通報表彰。
話又說回來了,這也從側面證明解放軍戰鬥力的強大,在仁川登陸,人民軍主力盡毀後,人民軍戰鬥力最強的部隊就是那幾支以解放軍朝鮮族官兵為骨幹的師團了。抗美援朝戰爭,還是得看我們解放軍。
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0ca057002a95a884669b476ab8b70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