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預計營收超188億,凈利潤超22億!海底撈又可以了?

2023-08-01     閨蜜財經

原標題:上半年預計營收超188億,凈利潤超22億!海底撈又可以了?

摘要:「火鍋第一股」(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姐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331篇原創

海底撈傳來好消息。

7月30日,海底撈發布了正面盈利預告:

今年上半年,持續經營業務收入預計不低於188億元,同比增長不低於23.7%;

預計將錄得持續經營業務凈利潤不低於22億元。

相比去年上半年凈虧損2.67億元,海底撈上半年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消息發布第二天(7月31日),海底撈的股價當天漲幅超12%。

相比2021年海底撈股價高點超85港元/股,目前其20多港元出頭的股價,差距還不小。如今隨著經濟和消費的復甦,有如此業績,是否意味著「火鍋第一股」又強勢回歸了?

01

海底撈的業績增長,首先與疫情後消費市場較快恢復密切相關。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6.4%,其中住宿和餐飲業表現突出,同比增長15.5%。

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特此感謝)

尤其是作為接觸型服務消費的餐飲行業,持續回暖。上半年,餐飲行業收入24329億元,同比增長21.4%,增速高於商品零售額14.6個百分點。

餐飲行業的復甦,不只是海底撈受益。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截至目前,已有7家餐飲上市公司發布今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均有不同程度回暖。

比如,以餐飲、宴會等為主業的同慶樓,上半年凈利潤預計為1.25億元—1.7億元,同比增加5—7倍。

老字號全聚德也在連虧3年後,終於在今年實現了扭虧為盈。上半年,其預計歸屬凈利潤約為2600萬元-2850萬元。

02

除了大環境變化的影響外,海底撈自己總結的業績增長原因還包括:

此外,和大多數此前虧損的企業一樣,今年上半年,海底撈的凈利潤預計翻倍增長,與去年同期基數較低(錄得凈虧損約2.67億元)不無關係。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特此感謝)

海底撈以良好的服務和管理為業內外稱道,相關書籍達數十種。2018年9月,海底撈成功赴港上市,發行價為每股17.8港元。

財報顯示,2016—2019年,海底撈的營收增速在35%—60%之間;歸屬凈利潤增速更是在39%—170%之間。

2020年,海底撈抗住沒有虧損,凈利潤約為3億元出頭,2021年卻出乎市場預期,凈虧損高達41.6億元。這與其快速擴張不無關係。

浙商證券研報顯示,2018年,海底撈的門店為300餘家,到2021年2月,其門店已增至1300家左右。

2021年2月,海底撈股價自高點快速回調,短短56個交易日接近腰斬,市值蒸發超2000億港元。

同年冬季,海底撈進行了戰略調整,執行了所謂的「啄木鳥計劃」,關閉近300家經營不佳的門店。

2022年,海底撈放慢開店速度,但下半年啟動了「硬骨頭」計劃,重開以往關停的若開餐廳。

截至去年底,海底撈在我國大陸地區經營有1349家餐廳,在港澳台地區有22家。全年新開24家餐廳,恢復了48家曾關停餐廳,以及關閉了50家經營表現欠佳的餐廳。

03

2022年對於海底撈來說至關重要。

這一年,海底撈對管理層進行了較大幅度調整,被媒體稱為「高層大換血」。

同時,還有一點非常值得關註:去年下半年,海底撈宣布分拆海外業務特海國際,並獨立上市。至此,海底撈與特海國際不再進行並表。

特海國際招股書披露,已在11個國家開設110家餐廳,但2019—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分別產生虧損凈額3300萬美元、5380萬美元、1.51億美元和5570萬美元,凈虧損率分別達14.2%、24.3%、48.3%和22.7%。

不過,同期特海國際的餐廳數量在持續增長,分別為38家、74家、94家和103家。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特此感謝)

2019—2022年,特海國際的營收由十多億元增至近39億元,但累計虧損額超18億元。

2022年7月—10月,特海國際分別確定了36家、43家、50家及42家表現欠佳的餐廳,其中包括18家、16家、21家及10家出現虧損的餐廳。

好在2022年其虧損幅度明細收窄,由2021年凈虧損9.6億元,降至凈虧損約2.9億元。

去年上半年,海底撈凈虧損約2.7億元。

天風證券研報顯示,去年下半年,剔除特海國際,海底撈歸母凈利潤為15.2億元,全年凈利潤13.7億元,由2021年巨虧近42億元,變為扭虧為盈。

今年特海國際繼續海外擴張計劃。財新報道,上半年,特海國際在杜拜開出了中東地區首家門店,下半年則計劃開拓菲律賓市場。

雖說不再並表,但海底撈的創始人張勇、舒萍夫婦仍是特海國際的實控人,而特海國際也以獨家及面許可使用費的方式,使用海底撈的若干商標。

簡單來說,作為上市公司的海底撈,不再受海外業務擴張虧損帶來的並表影響。而海外業務也能更加獨立、大膽地進行新拓展,當然虧損的問題有投資者和特海國際自己「買單」。

04

此外,海底撈的業績改善還與降本增效有關。

2022年報披露,海底撈的員工成本由2021年的13,950.2百萬元降至10,239.8百萬元,同比減少26.6%;員工成本占收入百分比由2021年的35.7%減少至33%。

除了「啄木鳥計劃」導致去年1-8月其餐廳數量減少,由此員工減少外,海底撈稱還得益於內部管理及營運優化及餐廳營運效率改善。

今年上半年其恢復了一些此前關停的門店,但在盈利預告中,也提及了營運改善等原因。具體數據還有待半年報披露。

據浙商證券的研報判斷,海底撈對正式員工與非正式員工僱傭比例調整、薪酬結構優化,帶來了成本壓縮,預計未來3年,海底撈的員工成本占比有望降至28.5%、28.1%及28%。

總的來說,上半年,海底撈業績增長受益於餐飲行業快速回暖,也得益於內部管理提升以及去年底分拆海外業務獨立上市等。下半年,餐飲龍頭企業們的業績表現值得期待。

本文未註明數據均來自於海底撈財報、特海國際招股書,特此說明和感謝!文章僅供討論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e8f36b5c2a28e198f1c938d6dd5f4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