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斯克展示第二代人形機器人(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姐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422篇原創
12月14日,機器人概念股大漲。
前一天,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特斯拉的第二代人形機器人Optimus Gen2的產品演示,並透露將在12月內發布。
今年以來,ChatGPT爆火,以它為代表的AI大模型技術加速革新,也帶動了人形機器人的「進化」。
而國內,本月也有望迎來「人形機器人第一股」。
12月初,人形機器人代表性企業——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必選」)已通過港交所聆訊。如果順利,優必選將在12月內登陸港交所。
連續4年上春晚的優必選,近三年半凈虧31.6億元。風口之上「流血」上市,優必選能否迎來轉機?
01
機器人的分類方式頗多。比如按應用路徑,可以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按智能化水平可以分為智能機器人和非智能機器人。
目前,受市場高度關注的是正是智能機器人,其具有高度自主性,由一系列人工智慧技術及先進的機器人技術(如計算機視覺、語音交互、運動控制技術等)賦能,在複雜的環境中執行高級任務。
對該領域投資感興趣的蜜友,可以關注智能服務機器人的產業價值鏈:
上游的原材料及核心部件;
中游的機器人及人工智慧技術研發、機器人生產及系統集成;
下游是智能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在不同應用場景中的運用,如物流及移動、巡檢、康養、教育等。
其核心技術包括:計算機視覺、語音交互、伺服驅動器、定位導航、運動規則及控制等。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以銷售收入計算,全球智能服務機器人及智能服務機器人解決方案市場,2018—2022年,由114億美元增至235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9.8%。
中國市場同期復合年增長率更高,達27.9%,2022年市場銷售收入為516億元,預計到202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83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預計為23.5%。
目前,國內擁有全棧核心技術能力的公司,除優必選外,還包括達闥科技、海康機器人、SGAI、極智嘉科技等。
而人形機器人領域,海內外競爭者也不少。國內除優必選外,還有小米集團,總部位於美國的波士頓動力、敏捷機器人,日本的本田和KAWADA Robotics,韓國的Rainbow Robotics3等。
02
優必選的人工智慧技術主要是弱人工智慧(ANI),而非強人工智慧及超人工智慧。原因是後兩者現階段通常只用於狹義任務或應用場景,目前也尚未在市場上完全商業化。
優必選的業務to B 和to C端均有涉及,涵蓋消費級機器人及電器,主要收入來自於教育、物流及其他行業定製的企業級智能服務機器人及智能服務機器人解決方案。
業績方面,2020—2022財年及2023上半年,其收入分別為7.40億元、8.17億元、10.08億元和2.61億元。
其中,來自教育領域的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持續下滑,由2020財年的82.7%降至2023上半年的29%;毛利率亦是如此,2020—2022財年在50.6%—56.5%,2023上半年降至35.2%。
來自物流行業的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持續提升,由2020財年的1.7%升至2023上半年的29.4%。不過這部分收入的毛利率相對較低,還是持續減少,由2020財年的14.9%降至2023上半年的12.4%。
值得注意的是,其來自消費級機器人及其他硬體設備的收入提升明顯,由2020財年占總收入比例僅為8.4%,增至2023上半年的32.6%,成為其收入占比最高的業務。不過,其毛利率也在降低,從2020財年的30.9%降至2023上半年的16.3%.
市場地位方面,按收入計算:
2022年,優必選在國內智能服務機器人及智能服務機器人解決方案產業排名第三,但市場份額僅為2.8%;
在教育智能服務機器人及智能服務機器人解決方案供應商中,位居第一名,市場份額為22.5%。
03
三年半凈虧31.6億元,人形機器人2年半僅賣出10台。
2012年,優必選的內部研發團隊成立。自2013年獲得20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到2020年3月,其經歷了9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科大訊飛、騰訊投資、中信證券、民生銀行、海爾資本、居然之家等數十家機構。
圖片來源|天眼查(特此感謝)
2016—2021年,科大訊飛4次登上春晚。早在2019年就傳出了要上市的消息。但天眼查顯示,其2020年4月後未再融資。
優必選的上市之路並不順利。2019—2020年,中金公司先後6次向深圳證監局遞交了有關優必選上市輔導工作進展報告。今年1月遞表港交所,招股書失效,8月再次發起衝刺才取得突破進展。
如前文所述,優必選主營業務的毛利率在持續下滑,盈利空間收窄的趨勢明顯。
2020—2022財年及今年上半年,其毛利率分別為46.4%、 31.5%、36.2%和20.9%。同期,虧損的幅度不斷擴大,分別為凈虧7.07億元、9.18億元、9.87億元和5.48億元。
而被媒體稱為即將成為「人形機器人第一股」的優必選,其人形機器人產品Walker還任重道遠。
招股書顯示,Walker系列及其他收入2020年為230.1萬元,占總收入比例僅為0.3%;2023上半年提升至724.3萬元,占總收入的2.8%。
Walker系列產品,2021—2022財年及今年上半年分別售出1台、6台和1台。其商業化路徑仍在艱辛探索,但研發需要持續投入。
2020—2022財年及今年上半年,優必選的研發開支分別為4.29億元、5.17億元、4.28億元及2.24億元,占同期總收入的比例高達57.9%、63.3%、42.3%及85.9%。
而2022財年其研發開支同比減少17.2%,除了員工人數減少外,主要是由於其研發項目由2021財年的136個大幅收縮至65個。
「造血」能力不足,疊加研發開支持續投入,優必選迫切需要上市,以獲得更多資金支持。
好在如今的行業備受資本市場和輿論關注,政策支持也在不斷加碼。
今年以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均發布了支持包括人形機器人在內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方案。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
但國內巨頭也在紛紛加碼,新公司也不斷湧現。
今年5月,百度CEO李彥宏稱「大模型即將改變世界」。AI大模型賦能人形機器人,將加速後者的「進化」速度,使得其以更快的速度走進我們的現實生活。
除百度外,騰訊、位元組跳動、快手、拼多多、滴滴等紛紛跟進AI業務,而特斯拉、小米、小鵬等均已公開展示了其人形機器人產品。
優必選本不太明顯的先發優勢,將進一步減弱。上市後,其真正的征程才剛剛開始。
本文未註明數據均來自於優必選招股書,特此說明和感謝!文章僅供討論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